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懼挑戰沉穩前行系列社論(一):優化財政支出支撐減稅降費

不懼挑戰沉穩前行系列社論(一):優化財政支出支撐減稅降費

近期,受內外因素影響,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尤其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時,如何應對當前經濟困境就顯得至為重要。

貿易摩擦將導致兩敗俱傷,這點毋庸置疑,被迫反擊也在所難免,即便會對本國經濟帶來一定的衝擊。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和空間依然很大,也有足夠的政策工具應對外部環境帶來的挑戰,對沖貿易摩擦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工具」包括財政貨幣政策、刺激消費打造內需型經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

換言之,中國無懼外部形勢變化,也有足夠能力對沖貿易摩擦對來的負面影響。優化政府財政支出支持減稅降費正是其中之一,財政部長劉昆23日向全國人大作《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提出中央財政帶頭壓減一般性支出,除剛性和重點項目外,其他項目支出平均壓減幅度達到10%,「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把錢花在刀刃上」。

壓縮財政支出,背後的原因是財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12.56萬億元,同比增長3.1%,增幅同比回落6.9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增長僅0.3%,增幅同比回落13.7個百分點,創十年來新低,31個省區11個收入下降,十分罕見。

而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則是近年持續推進的減稅降費。這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疊加外部環境影響,企業經營開始遭遇困境,決策層於是力推減稅降費,且力度相當之大。據統計,2012年到2017年累計減輕市場主體負擔超過3萬億元,2018年的減稅規模則達到1.4萬億元左右,今年1~6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具體政策包括營改增、降低增值稅稅率、提高個稅起征點增加抵扣項目等。

減稅降費給經濟帶來了正面效應,在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市場預期,促進企業加強研發、增加投資和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如上海上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實質性降低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經營成本,增強了抵禦經濟風險的能力;春節、五一、端午等假期及平時的消費,則因為個稅改革得到提振。

而且,對於減稅降費,中央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過去兩個月,李克強總理多次在重要場合予以重申。在6月底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上,他強調不管財政多困難,一定要保證減稅降費落到位;7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則確定了三大治理違規涉企收費的措施,一個重要的目的是防止出現沖抵效應。

應對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收入增速下行,優化財政支出無疑是首要選項。根據預演算法規定的量入為出、收支平衡原則,當財政收入下滑時,支出勢必也要減少。而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民生類支出必須保障。因此,政府一般性支出、跟民生無關的專項支出成為壓減對象。

一言以蔽之,應對當前內外環境疊加,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外部風險加劇,用國家主席習近平話說,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這其中,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需要持續推進。至於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收入增速降低問題,政府應提高支出效率,削減不必要的支出,同時紮實做好收支預算管理,開源節流平衡預算,並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引外資創公平競爭環境,中國持續釋放營商友好信號
大漲中有顆警惕的心,這些指數高估你怕了嗎?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