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3分鐘看完0-100歲容貌:人生何其短,惟願盡余歡

3分鐘看完0-100歲容貌:人生何其短,惟願盡余歡

人生苦短,三萬多天,一世漫長,不過百年。

人生何其短,一百年的人生僅僅在短短三分鐘展現完畢,從0歲到100歲的101個人慢慢老去的樣子,讓人心生感慨。

視頻里,有從稚嫩孩童到豆蔻少女,有從青澀少年到輕熟青年,有從成熟睿智的中年到白髮蒼蒼的老年。時間在我們的臉上寫滿了風霜,變成人生的故事。

在浩瀚無限時間裡,我們不過是生活不過3萬多天的浮游生物,是比漫天漂浮的宇宙塵埃和星河光塵,還要渺小的存在。

展望眼前,無論是車水馬龍的街道,還是摩肩接踵的地鐵和公交,又或者一間咖啡屋、一座小酒館,幾乎所有人都在低著頭玩手機,將目光匯聚在一方小小的手機屏幕上……

多麼遺憾,我們將人生里最寶貴的3萬多天都集中在手機上,錯過了很多我們尋常時光中最動人,最溫馨的事情。

我們有多久沒有和家人好好吃過一頓飯?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看完一本?我們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去散散步,感受一下陽光給我們的溫暖,鳥鳴給我們的悅耳,花香給我們的清新?

我們總把時間花在忙碌的工作,繁重的家務活,車水馬龍的奔波,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匆忙,忙得我們錯過了太多美好的時光。

可在一千年的今天,有一位古人卻可以忙裡偷閒,作出一首流傳千古的名作《春日偶成》: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雲淡風輕,晴朗和煦的春天,正是接近中午的時分,信步走在田野里、河岸邊,一簇簇的野花沐浴著春日的陽光,燦爛盛放,河邊的垂柳更是在春風裡輕柔地搖曳著。

古人的生活如此愜意,而現在的人呢?

現在的人非常害怕浪費掉哪怕一分鐘的時間,似乎總是在為將來而生活,為幻想中的美好前景而生活。

看過一幅圖,讓人觸目驚心:

看完之後,你是否也心生感慨,甚至眼眶泛淚......你生命的電量還有多少?你是否認真計算過?

總以為,自己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可是把你的餘生換算成電量顯示出來,才發現生命如此短暫!

人生短暫,別再揮霍自己寶貴的時間,只有珍惜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才不枉來這世間一遭。

時間很寶貴,現實往往很殘忍,因為我們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

這段視頻,來自「國家地理頻道」的短片,記錄的是日航巨無霸客機墜毀事故。

中間有一些警報跟大喊的聲音、都是當時墜落前、駕駛艙的真實錄音,這就是生命最後十分鐘人們的反應。

生活里總有一些不大不小的意外,一場大病、猝不及防的被辭退、父母的離去......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誰也不知道。

當生命突然被畫上休止符,是否會因為來不及好好享受而遺憾悔恨?

時間都去哪了,我們都在找尋,一年中充滿了焦慮與等待,但每每都是無奈。

去的去,來的來,生活在繼續,時間在漂移,我們依舊要找尋。

在短短的人生三萬多天里,我們好不容易地走過前半生。對於人生剩下的電量,我們應該如何把握呢?

人生剩餘的電量,要充實的用

充分利用這段能自己掌握自己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

去圓那些積累的夢,免得躺在床上動不了時再後悔。

人生剩餘的電量,要快樂的用

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快樂,人活著就要追求快樂。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就是活一天、樂一天;樂一天,賺一天。

人生剩餘的電量,要美麗的用

不管你有多老,你長得有多普通,愛美之心不可消失。

每天都要讓自己漂漂亮亮的,看著就精神,也受人歡迎。

人生剩餘的電量,要自主地用

別幻想社會如何善待,別幻想兒孫如何盡孝。

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兒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人生剩餘的電量,要健康的用

健康是最大的本錢,人什麼都可以缺少,就是不能缺少健康。自己健康能靠誰,想來想去靠自己。

人生剩餘的電量,要輕鬆的用

老了可以選擇不再去為社會做奉獻,不再為兒孫操勞,不去掙錢,不攢遺產。

老了就應該試著過自由、輕鬆的老年生活:遊山玩水、逸養天年,充分享受自己的夕陽人生。

給自己放個假吧。把喜歡的東西買回來,把想吃的美食嘗一遍。不用因為節省開支,精打細算,不會為了遷就別人,左右為難。

給自己放個假吧。哪怕只是逛逛街,喝喝茶,哪怕只是聽聽歌,睡會覺。至少讓你的大腦輕鬆一次讓你的身體休息一下。

給自己放個假吧。回去陪陪家中的父母,見見久違的朋友,聊聊曾經的美好,講講有趣的從前。

人生何其短,生活很艱難,不要太累,太拼,太辛苦,趁著假期,多休息。

一生風月且隨緣,窮也悠然,達也悠然。日高三丈我猶眠,不是神仙,誰是神仙?

人生何其短,願你我盡其歡,亦歡其盡。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勵志語錄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責備
有一種成熟,叫做「不解釋」

TAG:勵志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