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如何逼甲方爸爸改任務書?他們給做了個示範動作

如何逼甲方爸爸改任務書?他們給做了個示範動作

導語

方案不符合要求?沒事兒,您改改任務書要求就符合了。

本文轉載自:非標準研習社

ID:non-standardstudio

排版編輯:Rita

這是我老媽。她的嘴最能幹了,

到醫院輪號呀,插隊取水呀,

跟公車司機砍價呀,

她一出馬啥事都合適,

所以我老媽有個外號叫「俠盜羅太太」。

《歲月神偷》

拆房:薛騰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導:林雅楠 總指導:趙勁松

其實,甲方爸爸和菜場大媽是有很多共同點的。比如,都比你大一輩兒且你都搞不定。

重點是,他們都是多位一體的新世紀複合型人才,兼具獅子座的霸氣、金牛座的耐性、天蠍座的心機以及處女座的精益求精。

必殺技:

改圖!

砍價!

甲方對於改圖這事兒,跟大媽買菜的心態是一樣的。

能改一版是一版,能砍一毛是一毛。多費十幾個工作日改回第一版就比原來的第一版看著順眼!多花十幾塊打車買菜便宜了兩毛就比家門口買的好吃!

所以,

對於大媽來說,

砍價的刺激不是價,而是砍。

對於甲方來說,

改圖的快樂不是圖,而是改。

這就好辦了,既然甲方的快樂在於「改」,

那改啥不是改?

不一定非得改圖是不是?

聽說您覺得我這方案不符合要求?

沒事兒,您改改要求就符合了。

這個sao操作就真實發生在下面這個項目里:

馬德里雕塑博物館。

基地位於西班牙馬德里萊加內斯的一個雕塑公園內,佔據了整個公園的東部區域。

但其實甲方並沒有什麼建設計劃,因為人家本來已經有一個雕塑博物館了,只不過年頭有點久。所以甲方的任務要求很簡單,就是將這組建築進行修復,能夠正常使用就行。

然而很遺憾,他們請來的這位建築師並不這麼想。

這位腦洞清奇忘吃藥的建築師直接把任務書給撕了,撕……了……

拿了一個完全新做的建築方案就跑去找甲方了。

甲方:我們不是要新建築,我們是請你來修復的。(這是什麼鬼?)

清奇哥:修復已經沒有意義了,我覺得應該建一個新的。

甲方:你這個不符合任務要求啊~(你怕不是個傻子吧~)

清奇哥:那你改一下任務書不就好了。

甲方:可是我們沒有地呀~(呵,天真的建築師~)

清奇哥:把原來的拆了,就在原基地上建。

甲方:沒錢!(拆除不用花錢嗎?真是活在夢裡!)

清奇哥:可以分期建設。

甲方:……(???)

事實證明,能說服別人的永遠不是你提出的問題,而是問題的解決辦法。

清奇哥提出的解決辦法就是——

分!期!建!設!

劃重點:

是對單個建築進行分期建設。

辦法1:分期建設

清奇哥提出的分期建設是指先拆除部分舊建築,然後在拆除的空地上建部分新建築,等日後有錢了,再拆除部分舊建築,再建新建築,這樣循序漸進的直至用新建築完全替換掉舊建築。

這樣不但解決了目前資金不足的問題,還順便解決了博物館更新時的藏品暫存問題。館藏雕塑都可以保留在未拆除的舊建築中,等第一期建好就再搬運到新建築中。即節省了搬運成本,也減小了因多次搬運對雕塑的損壞風險。

先別急著高興,

分期建設帶來的問題也是巨大的。

首先,人家博物館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建築,怎麼分期?那不就相當於一直是個的爛尾樓嗎?

再者,就算強行分期,那連接部分怎麼處理?房間怎麼連?交通怎麼接?總不能砌個兩米厚牆就算了吧?

辦法2:模塊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清奇哥祭出了「模塊大法」——

將建築分解為一個個的模塊,每個模塊是一個獨立的房間,有獨立的採光。建築由一個個模塊拼接而成,可以進行靈活的加建。

我們最容易想到的模塊是矩形模塊,每個模塊就是一個標準展廳。

根據需要減掉一些模塊,形成內庭滿足採光。

如果以這樣的方式拼接,每個模塊都可以有獨立的採光面,整個建築也就可以進行靈活的加建,甚至可以無限的擴展下去。

但是!

問題又來了,矩形模塊形成的內庭面積過大,無法滿足博物館的使用面積需求。

因此還需要對其進行優化。

辦法3:毯式建築

先劃知識點:

什麼是毯式建築?

就是形式上像地毯一樣附著於大地表面,在水平方向具有大尺度的延展性以及肌理化的空間組織結構的建築。

毯式建築有兩個最重要的設計構成點:

一是圖案本身的設計,

二是圖案組織方式的設計。

毯式建築不一定都是模塊化的,模塊建築也不一定是毯式,但它們倆之間是有交集的。

當毯式的圖案是由模塊單元組成的時候,這哥倆就可以合體了。

而我們現在就是要用毯式建築的方法來優化我們的模塊。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兩個設計構成點:

一個是基本模塊(圖案);

另一個是模塊(圖案)的組織方式。

【優化1:模塊變形】

為了解決矩形模塊形成中庭過大的問題,清奇哥將矩形模塊變形為五邊形模塊。

五邊形模塊的優勢在於,按特定的模式拼接可以自然的形成尺度適宜的中庭。

另外,形成的建築邊界也更為曲折有機,沒有矩形模塊那麼生硬。默默契合雕塑博物館的人設屬性。

【優化2:組織方式】

五邊形的組織方式可以有兩種:

一種是以模塊為中心向四周延伸;

另一種是以中庭為中心向四周延伸。

那當然是選擇第二種有庭院有採光的啦~

生成方式是這樣的:

然後將超出基地範圍的模塊刪掉,進一步調整建築邊界使之更舒展,與環境更融合。同時根據面積需求減少中庭的數量。

至此,分期建設產生的問題解決的差不多了,但建築的問題還有很多。

空間優化

A、開窗

雖然現在每個模塊都有獨立的採光面,但博物館建築一般不開普通側窗是常識,會減少牆面的展覽面積還會有眩光。

因此,清奇哥將每個模塊的一角拉高,在牆面的頂部開高側窗。

窗戶的朝向盡量避免正南向,同樣是為了減少眩光。

B、開敞空間

模塊形成的空間都是小空間,而博物館作為公共建築集散以及交流用的開敞空間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為了增加開敞空間,清奇哥將部分模塊抬升為兩層,而底層的牆面全部打通。其實就相當於將模塊進行了底層架空。

底層的開窗對應開敞空間,採用大面積落地窗。

C、流線組織

對於建築首層來說,因為大部分為開敞空間,因此流線組織較為常規,也比較自由。

而二層由一個個模塊展覽空間組成,通過旋轉樓梯由一層抵達二層後,參觀流線主要圍繞中庭進行組織。

至此,整個建築才算差不多完成了。

但還有一個小尾巴沒解決,

你猜在哪兒?

這個小尾巴脫離主體建築之外,緊鄰公園,是進入公園的一個入口。

因此,清奇哥沒有把它算在模塊中,而是設計成一組裝置。從裝置下可以進入公園,作為公園的一個門戶。同時,裝置又有一定的遮陽功能,可供遊客們休息交流。

至此,整個方案是真的完成了。

沒有但是了。

最終的分期建設模式是這樣的:

這就是MACA Estudio工作室設計的

萊加內斯雕塑博物館。

一個逼著甲方改任務書的方案。

再看一遍完整過程:

每個喜歡改圖的甲方上輩子都是折翼的建築師。瘋狂改圖的背後是對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建築師深深、深深的不信任。

改任務書和改方案雖然都是改,

但前者充滿對建築師的信任,後者卻是發自肺腑的懷疑。

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缺失?

人與人之間還能不能再多一點信任?

讓我們一起《走進科學》,

走進彼此的內心世界。

獻出一點愛,少改一點圖,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本文圖片[1]、[2] 、[3]來源於百度圖片。

[4] 、[5] 、[6] 、[7]來源於https://www.archdaily.com

其餘分析圖動圖為作者自繪,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熊本熊之父:光好看算個屁,賣出去才真牛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