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解密已不僅僅是一家教育培訓的學而思

解密已不僅僅是一家教育培訓的學而思

(在學而思大語文課上,老師通過服裝與肢體表現,將學生們帶入古詩意境。圖/ 受訪者提供)

解密學而思

本刊記者/杜瑋

發於第910期《中國新聞周刊》

故事發生在麥斯星球。艾迪和薇兒接到緊急指令,一本計算秘籍被掠奪到了萬蟲島。他們變身超能先鋒,層層闖關,將蟲子咬壞的算式逐個填充完整,把秘籍奪回。同時,他們還將這場鬧劇的主要執導者——有玩蟲子癖好、被眾人嫌棄的同學沃姆重新納入朋友圈。這是學而思針對小學數學開發的動畫課件《艾迪薇兒》中的內容。通過動畫貫穿,既讓孩子們掌握了知識點,又讓他們懂得對志趣不同的個體要尊重、包容。

在學而思的課堂上,常見的情形是:十多個孩子坐在前排,在老師與課件的引導下,開動腦力,歷經一場思維拓展與探索之旅。教室後方坐著學生們的家長,大都聚精會神,在關注老師和自己孩子表現的同時,也不時能從課堂上學到些教育「秘籍」。

16年前,學而思只是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上知音商務樓里一個打著「小而美」旗號的培訓班。截至2019年2月底,學而思在北京有50個左右的教學點,在全國56個城市開設了500多個教學中心,每年全國有數以百萬計的學生報名聽課。但無論擴張到多大規模,小班教學、開放課堂,都是學而思一直堅持的傳統。2010年,學而思成為國內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2013年,學而思將集團名稱正式更名為好未來。如今的學而思,已不僅僅是一家教育培訓公司。

激發學生的興趣

讓楊麗和女兒瀟瀟印象深刻的,是剛剛過去的學而思五年級下學期的一堂數學課。

課程的主題是「立體圖形和空間想像」,對小學生來說,通過老師的語言描述,甚至畫圖,對立體圖形的空間構型進行想像都是困難的。

課堂上,小學數學老師胡潺展示了一款炫酷、百變的神器。那是一個動畫課件,可以對小正方體的展開圖摺疊、標色,摺疊好的小正方體還能任意角度旋轉。更神奇的在於,在一個俯視圖為16×16個單位小正方形網格上,通過改變網格上的數字,能使得每個網格「生長」出對應數目的小正方體,組成千變萬化、姿態萬千的立體圖形。當小正方體組成大正方體後,通過觸碰操作,還能將正方體切片、打散、旋轉,使得某一行、某一列的小正方體消失,這樣的「神操作」讓學生們瞬間對立體圖形有了形象、直觀的認知。楊麗也看得入神,她還記得,由於課件「太強大」,課堂上氣氛熱烈,學生們發出驚呼:老師,你再變一個圖形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學而思的「殺手鐧」,這也是楊麗給女兒報名的原因。女兒瀟瀟今年上五年級。

(學而思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具,讓學習過程更有趣。 圖/受訪者提供)

學而思的課堂每個班只有15個人,這意味著老師能給學生更高的關注度。當年創辦學而思的時候,張邦鑫為了保證輔導效果,將他收的第一批20個學生分成兩個班,這種小班制的發展模式延續至今。學而思還有著特有的開放課堂,讓家長旁聽,此外,不滿意隨時退費的制度也令學而思一舉贏得了家長群的口碑。

課堂上,胡潺是個「段子手」,經常拿自己舉例,並且以生活化的情景帶入。比如,以自己的身高、年齡和學生做對比,講比例和最值,以自己一家四口的出行經歷為例,講穿著搭配和交通工具選擇的加乘原理,他還給自己加戲,在課堂上表演起了選擇困難症。對學生聽不懂的地方,他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解釋,小心呵護著學生的自尊心。這使得瀟瀟逐漸對數學產生了興趣,願意沉下心去嘗試求解、計算,自信心也建立了起來。

楊麗記得,去年暑假,她帶女兒到法國巴黎旅行,當看到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時,女兒主動聊起三角形的相關概念。上學而思大約一年後,女兒的數學成績開始大幅提升。

早在2002年,張邦鑫還在做家教,帶第一名學生時,為了喚起其對語文的興趣,就給學生講了很多成語小故事,講稿上,留下了一連串的成語接龍。

學而思總校校長楊付光解釋說,學而思提供給學生的是個性化、差異化的補充與拓展。當年,楊付光還在做老師時,為了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正方體中心挖去一小正方體後的表面積、體積,他專門從市場上買來白蘿蔔,課堂上展示「刀功」。那是一堂「有味道」的數學課。為了讓學生聽懂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公理,他開玩笑說,如果狗的面前有一塊骨頭,它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直線撲過去。

在學而思一堂一年級的語文課上,當講到王維的《山中送別》這一類送別詩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在那個沒有電話,無法視頻,也不能坐飛機的年代,一別將是數載乃至再難相見的離別之情,語文教師潘曉琳扮作孩子們即將遠行的朋友,將學生們帶入情境。之後,她又通過肢體表演的方式,讓孩子們明白詩中「日暮」「柴扉」「王孫」的含義。

激發興趣的目的,為的是喚起學生的自驅力,讓學習更主動、更高效。2002年做家教時,張邦鑫就在思考:一個孩子每周在學校的時間是5天,課外補習只有兩小時。僅憑區區兩小時的補習,怎麼提高孩子成績?他找到的答案是:只有在這兩小時內想辦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才能去影響另外5天的學習效果。

他提出讓學生先複述所學知識點的想法。這在後來,發展為學而思學習習慣體系中的「口述」要求,即讓學生自己來講,把知識點說明白。在楊麗看來,每節課後,瀟瀟主動給她講題,都是一次數學思維的鍛煉。

2011年,學而思將教育理念從創立之初的「學習改變命運」改為「讓學習更有效」。在楊付光的解釋中,有效的含義有三重,有效果,在分數上有體現;有效率,讓學習更高效;同時,過程中,有美好的學習體驗。

2017年,隨著教育部《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發布和首批試點城市新高考方案的執行,學而思將理念再次升級,定義為培養學生「受益一生的能力」,包括閱讀能力、溝通能力、創造性思維等,並將幾大能力貫穿於學而思的課程中。

在大語文課中,要幫學生拓展文史哲知識的外延,形成良好的閱讀、表達能力;理科要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實踐能力。比如,在主題為「四面八方」的數學課中,孩子們不僅要追本溯源,知道自古以來識別方向的利器有司南、指南針等,明白有太陽時如何辨別方向,還要懂得在夜晚時,要依靠北斗七星和北極星。課後,孩子們還要通過帶有卡通故事性質的探究用書——「芝麻書」和實際生活中的路標、指示牌,來鞏固所學。

在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董關鵬看來,學而思成功的關鍵在於,不簡簡單單是為了備考而學習,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較短的時間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帶來一種可持續的能力的增長。

錄取率低於5%的師資

2002年,為尋求經濟獨立,從川大畢業後考上北大生物系碩博連讀的張邦鑫做起了家教。因為對第一位學生教導有方,孩子家長很快給他推薦了20個「客戶」。每個周末,在北四環的一個禮堂,張邦鑫都要給孩子們上課。

轉年「非典」來襲,張邦鑫只得把輔導班暫時停掉,卻憑一己之力搗鼓出一個數學網站,在線上給有需求的家長和學生答疑。「非典」過後,張邦鑫的輔導班迅速恢復。但由於家長的口口相傳,生源不斷,讓他根本忙不過來。當時,張邦鑫東拼西湊借了10萬元,在2003年8月註冊了一家公司,這就是學而思。

面對不斷擴大的學員規模,招聘新教師變成了當務之急。當年,北京知名的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以公立學校的老師兼職為主,張邦鑫屬於無經驗、無人脈、無資源的「三無」大學生,找公立學校的教師自然有難度,而他期待的也是另一類人——重點大學的優秀畢業生,但前來應聘的這類人並不多。

第一批應聘的60位老師,張邦鑫面試了整整一天,最後只錄取了3個人,錄取率5%。第一名叫劉亞超,現為好未來聯合創始人兼COO。而後,另一個年輕人在教學點和張邦鑫相遇,他叫白雲峰,現在是好未來的聯合創始人、集團總裁。

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的才女、好未來教研平台高級總監季雲英在校內BBS上和張邦鑫相識,在食堂碰面,2004年加入學而思。至今,她仍記得當年在知音樓面試的場景:簡陋的辦公室,一塊白板,一支手寫筆,一張紙上的幾道題任選一道,講課 20分鐘,「很緊張」,「下面坐著邦鑫,誇了一下板書,說了一下語言不夠好。」季雲英笑著說。

迄今,學而思已有上萬名一線教師,每年依舊保留著從重點名校招攬人才的傳統,錄取率依舊不到5%。學而思北京分校教學部負責人寧可慧稱,近兩年,從收簡歷,到最終錄用,通過率甚至低於4%。楊付光介紹說,他們要選的,是真正對教學熱愛、保有熱忱的人。

選出人才只是第一步。教師的選聘要歷經「簡歷篩選—面談面試—初試—筆試—複試指導—複試—崗前培訓—校長終試」等重重關卡。這一套師訓體系的建立,實際上與學而思經歷過的兩次危機有關。2004年冬天,學而思學員人數剛剛突破1000人大關,兩個最牛的老師卻帶走了200名最好的學生。2007年夏天,北京最大的一家培訓機構融資2000萬美元,一次就挖走了學而思5個核心老師,對學而思再度造成不小打擊。

這些事情令張邦鑫開始反思公司管理問題。起初,學而思只想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僅在北京海淀區開了7個教學點,招了1萬多名學生。在2007年那次危機後,張邦鑫開始琢磨融資、上市,更多考量員工的收益與個人發展。同時,他決定成立師資培訓學院,這樣一旦有老師離開,很快能有人接應上來。

在通過前四輪考察後,應聘者的複試指導由學而思的培訓師與有經驗的教師擔任,旨在提供幫助後,考察他們在複試環節的提升改變。選聘通過後,新教師還要再經過練課、聽課、備課、試講等長達半年的各項內功修鍊才能正式開始授課。上課前半年,新教師的課時也並不會排滿,空餘時間要向老教師聽課求教,也就是說,一名新教師能夠真正勝任這一崗位,至少需要一年。在剛開始上課的一年裡,學而思數學教師孟星記得,每堂一個半小時的課她都要準備10遍至20遍。

科技改變教育

「曹操被五個武將團團圍住,堵得結結實實,不過,不用擔心,只要方法得當,曹操還是能出來的,就是這個步驟嘛,不多,也才81步『而已』……」在學而思北京某教學點的課間,孩子們都已集聚到教室的前排,跟著大屏上的動畫念念有詞,手舞足蹈。

這集「動畫片」名叫《華容道》,是學而思推出的科普動畫教學產品《禮花蛋》中的一集,吸粉無數。這幕後的靈魂寫手不是別人,正是胡潺。除了教師,他還有個身份,學而思小學理科動漫組教學教研主管,他也是《禮花蛋》的主力編劇。

學而思北京總部和盛大廈8層的一間辦公室,是小學動漫組的根據地。這裡有著三十多人的團隊,除了生產《禮花蛋》,陪伴百萬小學生闖關挑戰、破解數學難題的《艾迪薇兒》也誕生於此。

周亮是動漫組的負責人,在動漫行業已浸淫了十五六年。2017年5月,看到學生群體的巨大需求,懷著開發出有趣、有用,符合兒童審美產品的想法,他加盟學而思。他和團隊對之前已有的艾迪、薇兒形象重新整合、打造,構建出一個全新的數學世界——麥斯(math)星球。這裡每年出產的《艾迪薇兒》課件總計超過兩千分鐘,包括《被蟲子咬壞的算式》《不能平均分》等「爆款」,既講解知識,又告訴孩子們生活中該具有的品格。

這裡還製作完成了一季32集的《禮花蛋》。《禮花蛋》最早是初中的物理化學教學產品,取理化諧音。周亮加盟後,對這一產品二次定位、設計,在學而思APP上,觀看人數將近百萬。讓胡潺自豪感爆棚的是,每次上課,當他說出自己是《禮花蛋》的主創時,總能收割一波孩子與家長崇拜的目光。

做好教研一直以來都是學而思發力的重點,季雲英將教研看作整個教學環節的魂,楊付光將之視為無論是師訓,還是上課的根。

實際上,學而思做教研最早是為了解決每個老師講課風格、講義及進度不同的問題。季雲英記得,最初講課時,有的老師能一節課講6道題,有的老師能講十多道題。在張邦鑫看來,如果教學不是基於標準化的個性化,不是保障質量的個性化,那就是偽個性化。

於是,張邦鑫帶著老師們摸索,每位老師負責一個年級的幾章講義,寫完後統一匯總審定,送去印刷。每學期開課前,知音樓辦公室就像快遞分揀倉。最早的講義是黑白的,很多老師周一到周五編講義、備課,周五晚上和周六日繼續上課。

2007年,學而思正式成立教研部。張邦鑫等創始人團隊又將60名老師中最優秀的8人抽調出來做標準化教研。在張邦鑫等人看來,一定要讓最優秀的老師後撤一步,將他們的教法和經驗沉澱總結形成標準化體系,守住質量的底線。

2007年起,學而思開始將教研成果和IT成果結合,研發ICS智能教學系統,歷時八年,歷經三代更迭,投入上億元。在2012年學而思的一次內部演講中,張邦鑫將加大教研投入視為學而思的第二次變革。

在季雲英的印象中,2013、2014年左右,學而思開始有大量技術人員加入。2016年,又投入1.26億元,將智能教學系統由ICS升級為ITS。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加持下,教師可以在ITS平台上實現教案的自由定製,學生能夠在延時、微距拍攝下,觀察各類化學物質間的細微反應,通過3D動畫獲悉其分子機構。

在學而思的教學體系中,教研只是一環,ITS系統能對課堂上教師的課件使用情況做全面追蹤,教師也會在每周給出反饋,教研和課堂教學間形成閉環。在課程框架的最初設計中,教研和師訓的教師要共同參與,之後,教研老師確定課程內容,具體課件的製作過程中,動畫等後期小夥伴需要加入。在好未來,目前,有著5000名左右的內容與技術研發人員。今年3月的一次採訪中,張邦鑫表示,今年好未來研發費用將接近20億,近幾年來,費用以每年50%的幅度增長。

除了打造自身,學而思還向北京等地的多所公辦學校提供互動課件、微課,輸出雙師教學,參與到其課程研發中。在張邦鑫的理念中,好未來不再僅僅是一家培訓機構,而是一家用科技推動教育進步的公司。他的期待,是在科技賦能的前提下,讓學而思成為「能力提升」的代名詞,在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培養使其受益一生的能力。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楊麗、瀟瀟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新物種入侵,專家預測在危害區域達2億畝、重點危害5000萬畝
被扼住「命運咽喉」?房地產持續哪裡過熱抑哪裡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