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飛船與空間站對接失敗 俄「機器人航天員」太空首秀遇挫

飛船與空間站對接失敗 俄「機器人航天員」太空首秀遇挫

【環球時報報道 特約記者 柳玉鵬】即便是坐在宇宙飛船的指揮席里升空,即便具備抵禦太空惡劣環境的特殊能力,即便是身懷各種絕招,但號稱全球第一個真正意義的「機器人航天員」——俄羅斯研製的「費多爾」24日因為一次罕見的對接失敗,與國際空間站「失之交臂」。不過俄官方25日表示,將於27日再次嘗試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即便再次遭遇失敗,也不會就此輕易放棄「費多爾」。

與空間站「失之交臂」

據俄羅斯《觀點報》25日報道,俄羅斯「聯盟MS-14」號飛船22日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飛船內的唯一「乘客」是「費多爾」人形智能機器人,代號為「太空機器人F-850」。與之前那些被塞進貨艙、當成貨物送到國際空間站的機器人前輩相比,「費多爾」不僅外形更像人,而且還是名正言順地坐在飛船指揮席里,以航天員的身份進入太空,因此它也被稱為真正的「機器人航天員」。在運載火箭點火起飛前,「費多爾」援引世界首位航天員加加林的話稱「我們飛吧。」在飛船飛行階段,它還向俄羅斯人祝賀國旗節。

按計劃,攜帶「費多爾」的「聯盟MS-14」號飛船應於莫斯科時間24日8時30分在國際空間站航天員的監控下完成自動對接。在對接時刻臨近時,飛船一度飛抵距空間站約96米的位置,但懸停片刻後逐漸移動到280米外的安全距離,對接以失敗告終。

對接失敗後,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區段負責人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表示,「聯盟」號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時發生以前沒有遇到的特殊情況。「距離約200米時一切都正常,之後出現了以前沒有遇到的波動,我們意識到飛船無法自動停靠。」俄羅斯航天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里·羅戈津表示,目前對接情況很複雜,但仍處於可控狀態。「飛船上有許多新系統,此次意外事件有助於未來處置更為複雜的航天對接難題」。

「不拋棄不放棄」

俄塔社25日稱,俄羅斯航天集團公司宣布,初步判斷是氣閘艙中的對接系統信號增強器出現故障,導致飛船對接出現失誤。在更換故障零件後,「聯盟MS-14」號飛船將於莫斯科時間27日6時12分再次與國際空間站進行對接。為配合新的對接活動,目前停靠在空間站的「聯盟MS-13」號飛船還得提前挪動到另外一個對介面。

此前有消息人士稱,如果第二次對接仍不成功的話,俄羅斯飛控中心可能放棄「聯盟」號飛船,它將帶著「費多爾」重返大氣層並最終沉入海洋。俄航天集團公司消息人士25日澄清說,並沒有考慮徹底放棄飛船的方案,飛船有能力在地球上按計劃著陸。消息人士說:「即便再次對接仍不成功,所謂放棄『聯盟』號是一知半解之人的愚蠢之見。這種方案從未被考慮。『聯盟』號飛船系統按計劃運行,它可以長時間自動飛行,如果有需要,它將按降落計劃返回地球。」

能幹的「費多爾」

之所以「費多爾」的命運如此受到關注,不僅是因為它具備人類外形,而且還寄託著人類進軍太空的希望。俄羅斯衛星網24日稱,按照計劃,「費多爾」將在國際空間站停留17天,然後返回地球。

據介紹,「費多爾」體形與人相似,身高超過1.8米,體重近半噸,它的身體遍布感測器,能將四肢感受到的各種作用力反饋回遠端的計算設備,進而根據這些受力數據做出力度恰到好處的動作。憑藉這套絕活兒,它不僅能開車、做俯卧撐、操作電鑽,甚至還會打開瓶蓋。此外,「費多爾」配備有語音控制系統,可以與航天員方便地「交流」。按照太空測試項目計劃,「費多爾」這次上天主要負責四大任務:使用特製海綿清理空間站外殼灰塵;在工作區用手電筒為航天員提供照明;使用鉗子等工具截斷電纜;插拔空間站內外供電系統專用的連接器。

俄航天部門表示,「費多爾」最終將代替人類執行太空行走等危險任務,如果測試順利,它可能很快將再次返回太空,並在2021年之前出艙進行太空行走。據稱,「費多爾」的關鍵任務之一還包括「協助月球基地的建造和使用,另外也可能應用在其他行星上的基地建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智能機器人小組負責人方泰瑞也表示,這類「聰明的機器人」將對提高人類探索太空的能力產生積極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印度曝光其幻影2000戰機驗收即墜毀原因 達索與印方各執一詞
俄軍機頻頻現身波羅的海空域 英空軍匆忙攔截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