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98%DNA是「垃圾」,但它們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類98%DNA是「垃圾」,但它們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你會購買一本98%以上文字都是胡言亂語的書籍嗎?生物學與圖書行業沒有太多關係,但卻編寫了一本非常吸引人的指導手冊——DNA!


  我們的基因手冊包含了構成身體、並為其提供能量的蛋白質指令,但人體只有不足2%的DNA能編碼蛋白質,剩餘98%的DNA序列被稱為「垃圾DNA」,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它們無用,這些非蛋白質編碼的DNA延伸看起來就像一本書稿中的胡言亂語——毫無用處,也許被人們遺忘。但是近期最新研究表明,我們基因組的「垃圾」部分可能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沒有意義的「單詞」


  自然生物擁有一種獨特的「書寫方式」,我們的基因腳本僅使用4個字母:A, G, C和T,這些字母的長組合構成了我們的基因,並決定了蛋白質結構,但是蛋白質製造過程並不像閱讀烹飪食譜那樣簡單,在將蛋白質組合在一起之前,DNA被轉錄成RNA,並被切割和重新組裝成更小的片段。


  在切割過程中,非編碼「垃圾DNA」被廢棄,意味著它們永遠不會參與制造蛋白質,為什麼自然生物的「指導手冊」攜帶這麼多看似不必要的物質,這是研究人員仍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垃圾DNA」或許並非一無是處。


  無用DNA的功能

  本世紀初,「人類基因組計劃」讓人們首次全面了解了人類基因腳本,但該計劃完成近10年後,一個由400多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發布了他們所謂的「DNA元素百科全書(ENCODE)」。


  該項國際合作探索了基因組中每個基因的功能,這項大規模研究的結果要求對垃圾DNA進行重新評估,雖然只有不足2%的基因組能製造蛋白質,但是大約80%的基因組能執行某種功能。


  DNA元素百科全書對功能的定義相當寬廣,任何「生物化學活性」都是公平的遊戲——能被轉錄成RNA,即使稍後的過程中RNA被切斷,也能被鑒定為具有功能的序列,但是許多「垃圾DNA」確實具有重要作用,包括調控DNA如何轉錄,並從那裡轉變成蛋白質,如果蛋白質編碼是交響樂音符,那麼一些非編碼序列就像音樂指揮家一樣,影響著樂曲的節奏。


  但並非所有垃圾DNA都具有功能,2008年發表在《細胞分子生物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科學家清除了酵母基因組中的垃圾DNA,對於特定基因,他們去除了基因內含子——DNA轉錄後被切斷的部分,在實驗室條件下,基因內含子的去除對細胞沒有顯著影響,支持了它們沒有任何功能的觀點。


  然而,今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報告提出了相反觀點,當食物缺乏時,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序列對酵母的存活至關重要,這些研究認為,基因內含子的有用性可能取決於其所處的環境,這與所謂的「垃圾」相差甚遠。

  有用的垃圾


  過去10年里,其他研究進展表明,垃圾DNA可能僅是被誤解的遺傳物質,科學家現在已將各種非編碼序列與各種生物過程(甚至人類疾病)聯繫起來,例如: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序列是子宮和對生拇指發育的重要因素。


  2018年,發表在《腫瘤學年鑒》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非編碼DNA片段就像基因表達的音量旋鈕,最終影響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形成;2019年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基因編碼區域以外的突變可以導致自閉症。


  探索非編碼序列是當前研究熱點之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非編碼序列可能有助於癌症戰勝治療,目前專家這將是癌症診斷最有希望的反向工具。


  儘管「垃圾DNA」有很多功能,但是一些研究人員仍然認為,大部分遺傳編碼是無用的,美國休斯頓大學進化生物學家丹·格羅爾(Dan Graur)認為,至少有75%的蛋白質沒有功能。

  為了獲得該數據,格羅爾使用數字模型來確定DNA有用程度,他考慮了有害基因突變(有害的基因變化或者雙螺旋結構斷裂),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生育率不斷提高,我們也獲得了更多的基因組,因此這些突變可能是致命的,格羅爾在2017年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與進化》的一篇論文中評估稱,我們的基因密碼中最多不超過四分之一具有功能性,如果超過四分之一,我們將以不可持續的速度積累致命突變。(葉傾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2030年後月球南極很熱鬧:盤點中美俄歐月球基地計劃
NASA將通過電視直播慶祝歷史性登月50周年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