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什麼要講究「入鄉隨俗」?四個實例,其實只是讓你明白一個道理

為什麼要講究「入鄉隨俗」?四個實例,其實只是讓你明白一個道理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莊子·山木》云:「入其俗,從其令。」是指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在佛家禪林用語中,解為妙用。常形容外鄉人尊重、適應和主動融入當地風俗文化。

「入其俗,從其令」,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入鄉隨俗」。我們為什麼要講究「入鄉隨俗」呢?其實,裡面是有很大學問的。不信,我給你講三個實例,你就明白啦。

【一】盧森堡拍照的故事

盧森堡國家彈丸之地,但確是金融帝國,其中銀行街是比較出名的。

按照國人的習慣,這麼著名的銀行街,不合影留念就太說不過去了。但就在朋友和同事剛站好,準備喊「茄子」的時候,一個銀行小職員從銀行裡面跑出來,用並不標準的英語制止了他們。朋友說,他們只是想拍一個銀行街的全景,並不是要拍他們銀行。但好說歹說,這個固執的銀行職員就是不同意。

朋友的犟勁也上來了,憑什麼?大街是公共場所,我們就要拍。

正在僵持不下時,一個保安走了過來,解釋了不讓拍照的原因。

原來,小職員不讓他們拍照,和其工作的銀行沒有關係。理由在我們看來匪夷所思:他們是為了保護出入銀行的顧客,保證他們不被攝入鏡頭。說白了就是,為了保護客戶的隱私。

因為按照西方法律觀念,個人財產的存取往來是一個人的重要隱私。人們不樂意在隱私受到侵犯之後再謀求法律保護,而是希望存取往來的一切環節,都能受到保護,不被侵犯。

既然這樣,朋友和同事只能「入鄉隨俗」,收起了相機和固執的態度。

【二】「裸國」的故事

「入鄉隨俗」不是新說法了,從古到今,老人送孩子遠行的時候,大多會帶上這麼一句。

《六度集經·之裸國經》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個「裸國」,人們都裸露著身體,沒有人認為粗俗。有兩兄弟要來這裡經商,先是了解到了這種情況,但兩人卻是不同的態度。弟弟遵循當地的習俗,和當地人打成一片。國王很喜歡他,國民也非常敬重他。國王願意以高價購買他的商品。哥哥卻不同,他執意堅持禮教,指責當地人這裡不對,那裡不行,違背了民心。國王非常生氣,國民也特別討厭他。有人還搶了他的商品,趕他出國。後經弟弟求情,才免於更大災難。

所以,生活中大大咧咧或自以為是的人,認為到哪裡都可以我行我素,這是錯誤的。很多時候,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將你置身危險之中,得不償失。因為你不尊重別人的文化,別人也就不必對你客氣,大家爭鋒相對,看看誰能改變誰,最後還是害了自己。

【三】南北方文化差異的例子

我們轉回來說說國內南北文化差異的例子。

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有一個北方人去南方做生意,開始並不知道南方人不喜歡喝白酒。於是,吃飯的時候,他按照北方的習俗,不僅要和南方商人干三大杯,還要和人家划拳。南方商人開始雖然不高興,但還是忍住了。

後來,北方人得寸進尺,在南方人要離開的時候,不讓他離席,並聲稱按他們的習慣,還沒說合同的事情,不能就這麼走了。南方人說,我們的習慣是,酒桌上不談生意,合同的事情,明天到我辦公室談。北方人說,他們都是酒桌上談成生意的,但南方人堅持認為,酒桌上大家都喝了酒,可以談生意,但不能簽合同。兩人爭執不下,最後不歡而散。

第二天,當北方人清醒過來,去南方人的公司道歉時,南方人避而不見。這樁快要談成的買賣就這麼黃了。

雖然說這是個個例,但也說明了尊重當地人風俗的重要性。人家既然說了「酒桌上不簽合同」,就不要堅持自己的看法。畢竟南北方文化大不同。北方人講究「酒文化」,什麼事都要和「酒」扯上關係;但南方人更注重「茶」文化,北方人的「牛飲」,對於南方人來說,很不禮貌。所以,入鄉隨俗在這裡顯得尤為重要。

四】「抓小偷」卻遭解僱的故事

還有一個在我們看來是無法理解的例子,是從報紙上看到的。

有個中國留學生在紐約的一家大型超市兼職當保安,掙點生活費。這天,他看到一個人從貨架上拿走一包洗衣粉,裝進內衣口袋後,若無其事地穿過收銀台,又快速地跑出了超市大門。他發現後,迅速追了上去,用中國功夫將小偷一腳撂倒,押回超市。

本以為要得到獎賞的他,卻被經理當場解僱,理由竟然是,小偷已經跑出了超市的大門,就不能追了,這是他們超市的規定。因為這樣做,是為了不使超市遭受更大的損失。

他們的邏輯是,如果這個小偷是個殺人犯,而且他身上還帶著兇器,追上去受傷或致死的可能就是保安;退一步講,在追趕小偷的過程中,小偷情急之下摔傷了,或心臟病突然發作死亡了,商場就要承擔一筆巨額費用。所以,作為一個保安,不知道商場安保的規定,卻這樣魯莽行事,就無法在這裡繼續做事了。

這個故事說小了是入鄉隨俗,說大了就是了解和尊重所在國的文化理念,這樣對雙方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尤其是獨身在外的時候,既不給別人添麻煩,也顯得自己懂禮貌而不被敵視,的確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所以,「入國問禁,入鄉隨俗」不是要你出門就改變自己的三觀,而是教你在理解並尊重彼此文化的前提下,避免行事違背當地習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使自己受到傷害。

想想自己,就沒有反駁入鄉隨俗的理由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荒原芨芨草 的精彩文章:

什麼樣的人真正厲害?他們大多有這五個特徵,但不是單有一個就行
老人告誡我說:別人的秘密,看破不說破,才是有智慧的人

TAG:荒原芨芨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