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智慧醫療是什麼,這篇報告總結了一線專家的幾點共識

智慧醫療是什麼,這篇報告總結了一線專家的幾點共識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八點健聞,作者|張麗敏

什麼是智慧醫療?這是當前國內外醫療衛生領域最熱門的名詞,也是眾說紛紜、最難以界定含義的概念。

在智慧醫療之前,「互聯網醫療」的提法一度大熱,2014年更是被稱為中國的「互聯網醫療元年」。而在互聯網醫療之前,「醫療信息化」、「遠程醫療」則是一度風行了十餘年的時髦語彙。熱門辭彙的變遷,折射出中國醫改漫長而曲折的進程。

智慧醫療理念在當下的提出,既有豐厚的歷史土壤,也有全新的時代因素。它是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的大勢所趨,在中國則具有鮮明的發展特徵。

梳理智慧醫療的歷史成因,描述智慧醫療在當前中國的實踐,展望智慧醫療的發展前景,於政策制定、產業發展與「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此,健聞智庫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飛利浦三方聯合,歷經兩個月余,訪談了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研究機構與企業的近20位專家學者,實地調研了10餘個前沿應用案例,共同完成了一項專題報告——《以智慧醫療為醫改抓手,建立融合共生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

該報告將於8月30日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在由健聞主辦的題為「尋路醫療AI,求解落地難題」的分論壇上正式發布。本文取自報告的開章部分。

2009年以來新一輪醫改的時代特徵

2019年,中國新一輪醫改已經步入第十個年頭。

這輪醫改的綱領性文件,是2009年頒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總體目標是完善醫藥衛生四大體系——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決策層明確認識到,以往各自為政,分別在醫療、醫保、醫藥領域單兵突進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採取「三醫聯動」的方式綜合施政,方能闖過醫改「深水區」,取得真正成效。

在醫療服務端,改革務求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與水平,鼓勵多元辦醫,促進醫療資源有效配置;

在醫療保障端,著眼有效、科學地統籌使用醫保基金,確保醫保基金髮揮最大效益,並實現安全與可持續發展;

在藥品供給端,著重形成合理透明的葯價形成機制,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促進企業的產品與服務創新。

本輪醫改推進過程中,適逢國內國際形勢發生全新的變化:在國內,人口老齡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醫藥衛生領域的兩大新挑戰,這使得傳統的醫藥衛生理念必須向更廣義的國民健康戰略演進;在全球,新一代網路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席捲經濟與社會生活的每個層面,也為醫藥衛生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轉型機遇。

我們看到,中國新一輪醫改與前述兩大背景交織疊加,呈現出與上一輪醫改(1999-2009)迥然不同的諸多特點,它將深刻地改變現實,也將深遠地影響未來。

健康中國戰略:新醫改的綱領目標

本輪醫改推進期間,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6年10月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綱要提出,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基本實現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

由此,「健康中國2030」戰略與本輪新醫改構成了明確的關聯:前者是綱領目標,後者是實施路徑;二者分別從戰略、戰術兩個層面,為新時期中國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勾畫出一幅清晰的藍圖。

智慧醫療:新醫改的重要實施抓手

本輪醫改適逢新一輪全球信息技術革命。2015年以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在全球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為各傳統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更新動力。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醫療健康領域,全新的信息技術與網路技術的持續融入,不僅從技術和資源供給端改變了行業的基礎架構,還從業務和運營方式上徹底重塑了醫療健康服務的供需形態。

正是在上述政策、技術與市場因素的多重疊加與推動之下,智慧醫療的理念和實踐應運而生。

在理念上,智慧醫療可以定義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深入應用和實踐,是傳統醫療衛生信息化的革命性升級。一方面,智慧醫療將全面提升中國醫療領域的技術能力與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在實施以人為本的「健康中國」戰略的過程中,智慧醫療將持續發揮重大的作用。

在實踐上,當前智慧醫療在中國的核心應用場景包含三類:1)覆蓋醫療機構內部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體系;2)連接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醫療機構之間的遠程醫療與分級診療體系;3)醫療影像AI輔助診斷、醫療機器人與AI輔助臨床醫療決策體系。

綜上所述,在戰術層面,智慧醫療是「三醫聯動」改革的核心內容,它既是醫改的重要實施路徑,也是檢驗改革是否具有成效的重要指針;在戰略層面,智慧醫療最集中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醫療健康理念,與「健康中國2030」戰略高度契合。

從顛覆醫療到擁抱醫療,融合共生是必由之路

在智慧醫療理念提出之前,中國早在1999年即已開始倡導醫療信息化建設。早年,醫療信息化旨在建立完善醫療機構的信息管理體系,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效益。

時至2009年,中央政策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面向農村及邊遠地區的遠程醫療」。遠程醫療是醫療信息化技術的重要應用,旨在實現醫療資源下沉的改革目標。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改革自上而下推進,主要在公立醫院體系之內展開,成效並不顯著。

2014年是「中國互聯網醫療元年」。這一年,大批醫院體系之外的市場主體開始「殺入」醫療市場,它們以互聯網巨頭和初創企業為主,從傳統醫療市場的各個環節和場景切入:預約挂號、電子支付、在線問診、網上售葯、醫療科普、職業再教育等領域均有涉獵。它們一度喊出「顛覆醫療」的口號,被視為醫療健康市場的「野蠻人」。

然而好景不長,2017年前後,第一輪互聯網醫療泡沫即已宣告破滅。這既有資本市場降溫的直接因素,也有產業層面的更深原因。

倒下的「野蠻人」們開始意識到,醫療市場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市場,互聯網企業必須與傳統醫療機構、醫藥企業與醫保單位緊密合作,才能取得發展。

由此,「顛覆醫療」悄然轉化為「擁抱醫療」,「互聯網醫療」也逐步演進為「智慧醫療」。

我們認為,智慧醫療在技術、機制兩個層面突破了互聯網醫療的局限:在技術上,智慧醫療充分運用了新一代網路信息技術的優勢,感測器、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廣泛使用,遠遠超越了傳統互聯網的範疇;在機制上,智慧醫療強調以網路信息技術與傳統醫療的各個環節緊密結合,實現融合發展,而非替代和顛覆。

當前,在如火如荼的醫改進程中,中國政府出台的眾多舉措已經鮮明地體現出智慧醫療的政策導向。醫療與信息產業之間,傳統醫療體系內外,也呈現出日益明顯的融合趨勢。

儘管智慧醫療在中國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面臨諸多痛點和亟待突破的障礙,但我們深信,以智慧醫療作為醫改的實施抓手,建立融合共生的新型醫療生態體系,中國有能力亦有潛力實現健康中國的宏偉戰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它比蚊香、驅蚊液好用,輕輕一揮,安全高效滅蚊
網信官方闢謠:大額標的無法還款、集團高管「被帶走」傳言不實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