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馬遜大火,燒出真相幾何?

亞馬遜大火,燒出真相幾何?


  來源:中國科學報


  自8月以來,巴西亞馬孫地區的大火已經持續了3周。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INPE)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機構發布的數據,此次大火已覆蓋巴西近一半的國土,且已波及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等鄰國。


  INPE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19年巴西全國火災數量已超過7.5萬起,比2018年同期高出80%。

  8月21日,巴西環境部長Ricardo Salles在社交媒體上稱,此次大火系天氣乾燥、大風和高溫所致。但有研究人員表示,此次火災,氣候因素絕非「罪魁禍首」。


  或非「自然」起火


  據INPE發布的衛星數據,今年巴西火災大部分發生在亞馬孫地區。


  亞馬孫雨林旱季和雨季分明。每年5月前後,巴西由雨季進入旱季。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曾兩次赴亞馬孫考察。他對《中國科學報》表示,一般到5月份時巴西降雨量仍較大,不易起火,而之後的旱季既乾燥又高溫。

  然而,即便氣候相對乾燥,劉衛東對亞馬孫雨林大規模起火仍表示懷疑。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學教授牛樹奎也表示,亞馬孫雨林每年雨水較大,一般而言不太容易發生火災。「或許是由於旱季加上溫度比較高、大面積砍伐,導致火勢難以控制。」


  不少學者認為,亞馬孫的這次大火,和之前的美國加州火災不太一樣。INPE資深科學家Alberto Setzer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此次大火「90%的火災是人為的,無論是故意還是偶然」。


  事實上,雨林地區的火災大多是由人為導致。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講師陳鋒曾多次到我國雲南林區調研。他告訴《中國科學報》,當地95%以上的火災由燒荒、上墳燒紙等人為因素引起。


  刀耕火種仍是常態?

  有林學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指出,調查森林大火起因,應先弄清起火點位置等關鍵要素,比如是用於生態保護的樹木起火還是人工種植的木材起火;若起火現場有枯樹枝,可能進一步助燃。


  「看媒體報道,可以判斷起火情況很複雜。」前述學者表示。


  劉衛東介紹,上世紀60年代,巴西在位於雨林核心區的瑪瑙斯開闢了自由貿易區,吸引大批電子組裝工業及冶金、機械工業,此外旅遊業也是該地區的重要產業。近幾十年來,瑪瑙斯地區由於經濟活動已經轉向電子組裝、旅遊等產業,基本上看不到亂伐和「刀耕火種」的現象。


  不過,在雨林較為邊緣的地區,農民為耕種和放牧的確經常用放火的方式清理土地,留下諸多安全隱患。劉衛東表示,這恐怕是森林著火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自然狀態下森林也會著火,但著火數量大幅度增加,可能與「刀耕火種」有關。


  研究顯示,自2015年以來,非法森林砍伐在亞馬孫地區一直呈飆升態勢。砍倒大樹,等待它失水幹掉,然後放火燒掉木頭和剩下的植被,這樣既創造出可耕土,又可趕走原住民。據了解,此次亞馬孫大火正是對應著毀林開荒較嚴重的地方。

  牛樹奎指出,火災起因與燒荒開墾等生產性需要密切相關。「農戶藉助原始的農業開墾方式維持生計,會使雨林生態環境變得脆弱。」


  森林大火或改變全球氣候


  亞馬孫雨林素有「地球之肺」的稱號,因其產生的氧氣量達到了全球的20%。在這片土地上,還有300萬種植物和動物及100萬左右的原住民人口。


  研究表明,火災次數的改變會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教授胡海清等人曾在研究中指出,火災次數的改變還會共享到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從而影響森林與大氣間的碳交換狀況,進而對全球氣候產生影響。


  「大面積砍伐後,樹木將變得更加乾燥,導致雨林變得稀疏,森林生態系統對於氣候的調節功能逐漸變得脆弱。」牛樹奎說,「同時,砍伐會讓原本量少不均的降水變得更加稀少。」


  如今亞馬孫雨林火勢大且難以控制,撲救工作也變得更加艱難。牛樹奎表示,現今基本不可能用人來撲救。「利用地面隔離設施,並採取其他必要措施撲救大火或成為一條有效的途徑。」


  經如此大火燒過的雨林還能否自愈,恢復其原本的生態功能?陳鋒表示,森林本身的變化周期可達上百年,短期內難以觀測到森林生態完全恢復的具體周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正在消失的植物:《植物種志》已有571種被認定滅絕
每個塑料袋被丟棄前只用了12分鐘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