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不缺席,媽媽不焦慮!

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不缺席,媽媽不焦慮!

加關注

了解更多家庭心理,營養健康知識。

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每十年都會做一次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最近一次是在2010年。

報告顯示,在40歲以下被訪爸爸中,最近一年從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佔到70%,從不或很少輔導孩子功課的佔到47%,而媽媽在這兩項的表現分別為7%和20%。

也就是說,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媽媽的照顧和教育下長大的。

1

這個普遍現象,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被刻畫的很真實、生動。

劇中喬英子一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由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就是這樣一個常常缺席家庭教育的爸爸代表。

女兒喬英子成長在一個離異家庭,即使是父母沒有離婚之前,喬英子也幾乎是由媽媽宋倩(陶虹飾)一手帶大。

近期有一集中母女二人吵架的場景讓人心疼。

喬英子說自己學習壓力大,才會逃課,媽媽宋倩聽了,眼淚就奪眶而出,委屈的說出了這樣一段話:「我壓力不大呀,都是媽媽一個人帶你長大的呀。我白天要上課,晚上還要備課,我起早貪黑給你買菜做飯,照顧你的起居……」

在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中,媽媽充當的角色往往是那個再苦再累,也全心為孩子付出,陪伴多、教育多,卻也是得到「埋怨」最多的那個人。

可爸爸們呢,卻被養成了教育不出力,就算偶爾出力,也是「詐屍式」教育,幫助不大不說,反而可能因為教育觀念不同,讓孩子更加疑惑而不受管束。

就像喬衛東,孩子都高三了,才想起來關心她的學習和成長,偶爾出現就用投孩子所好的方法,討好孩子,一味放任孩子,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和關心。

但結果卻是,不僅影響了孩子的學習,還讓母女二人的關係越發緊張。

有多少家庭的爸爸,有能力的,就只出錢不出力,覺得賺錢很辛苦,錢到位了就以為自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付出最多的一個。

沒能力的,就只發脾氣不出力,沒什麼本事卻還總是喜歡時不時指點媽媽的教育方式。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爸爸是完全缺席的。而對於爸爸而言,父親這個身份更有著責任這層含義,一個長期缺席孩子家庭教育的爸爸,又怎麼能培養出一個健康優秀的孩子呢?

更何況,很多時候,爸爸的教育缺席,常逼著媽媽變得焦慮,開始用「蠻力」!

2

央視一部跟拍式紀錄片《零零後》,有一個名叫「錫坤」的孩子。

孩子的爸爸長期在外工作,所以陪伴孩子成長的都是媽媽。

「錫坤」的媽媽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母親角色,每天為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操碎了心。

孩子想當科學家時,她馬上買了實驗材料,卻又擔心他專註科研,以後人際交往會不會有問題;

孩子迷上魔術,她一邊找培訓老師,一邊焦慮孩子的未來,長大後靠魔術沒辦法養家……

錫坤慢慢的長大,到了他12歲的時候,已經開始對媽媽的各種教導不耐煩了。

一次,他的媽媽為了讓孩子和小夥伴們更好的交流,給他報了英文夏令營,夏令營結束時,錫坤原本有一項演出,但他卻臨陣放棄。

知道這個消息,媽媽連夜趕到孩子的營地,不斷的勸說孩子不能輕易放棄。

後來孩子說出心裡話:「是我媽媽讓我去表演的,她給我爭取的這次機會,我是被逼的。」

他還說:「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我,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不想丟人。」

媽媽們常因為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而傷心難過,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任何人能理解。

其實,孩子們很清楚。就像《小歡喜》里的喬英子,和媽媽吵過架之後,她會後悔,會難過,會跟媽媽道歉,會討好媽媽。

都是因為她心裡很明白,媽媽對她的付出確實很多,但正是因為媽媽的這種自我犧牲式的付出,給了她太大的壓力。她擔心自己達不到媽媽的預期,讓媽媽失望,讓媽媽的付出白費。

媽媽們太過用力的教育付出,並不能讓孩子變得獨立和優秀,毫無章法的蠻力,只會成為禁錮孩子的枷鎖。

讓孩子在「自責」和「自我懷疑」中長大,對媽媽的付出除了內疚,只剩下「厭煩」。

3

對孩子的人生來說,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每一個角色都至關重要,都缺一不可。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媽媽不該事事都管,爸爸不能事事放手。媽媽別拼勁全力,要適度的藉助爸爸的力量,這樣家庭教育的天平才不至於失衡。

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些任務只能爸爸來完成:他必須證明自己是妻子的好伴侶,孩子的好同伴;他必須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關係;他必須平等地與妻子合作,照顧並保護自己的家庭。

爸爸們也不能忘記: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無法替代,他的任務是與妻子合作。

媽媽在為孩子付出的同時,也別忽略自我發展,而要只把自己定位為家庭主婦。將精力和焦點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不僅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也會因為失去自我,而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變得失衡。

讓孩子在一個爸爸不缺席,媽媽不焦慮,爸爸媽媽彼此相愛的環境下長大,這樣的家庭不缺愛,不缺理解和信任,不缺自由的空間,更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醫生 的精彩文章:

培養孩子的能力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愛喝酸奶的你這些關於酸奶的小常識你了解嗎?

TAG:心理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