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去年,美國種了75000000公頃轉基因作物!

去年,美國種了75000000公頃轉基因作物!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2018年共有70個國家種植或進口了轉基因作物,這已是全球連續應用轉基因作物的第23個年頭。26個國家,包括21個發展中國家和5個發達國家共種植了1.917億公頃轉基因作物,比2017年的種植面積增加了190萬公頃。」8月26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董事會主席保羅·滕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生物技術可以用於開發更耐旱與更有營養的作物品種,從而保護自然資源與人類健康。根據具體情況對每種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進行具體評估,獲准上市的商業化產品已經通過嚴格的科學審查。

日前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發布《2018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指出:2018年,美國以7500萬公頃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巴西5130萬公頃、阿根廷2390萬公頃、加拿大1270萬公頃和印度1160萬公頃,總計1.745億公頃,佔全球種植面積的91%。生物技術使這五個國家的19.5億人口,占當前全世界76億人口的26%受益。

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自1996年以來增長了約113倍,累計達到25億公頃,使生物技術成為全球應用最為迅速的作物技術。

美國在轉基因作物的發現、開發和商業化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美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7500萬公頃,佔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39%,平均應用率為93%。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包括大豆(3408萬公頃)、玉米(3317萬公頃)、棉花(506萬公頃)、油菜(90萬公頃)、甜菜(49.1萬公頃)、紫花苜蓿(126萬公頃),還有大約1000公頃的木瓜、南瓜、馬鈴薯和蘋果。

保羅·滕說,2018年春初的氣候特徵是4月寒冷、5月溫暖,加州部分地區降水量過大,而美國西南部和中南部部分地區卻出現乾旱天氣,因此導致產量下降。美國政府為生物技術提供大力支持,呼籲解除那些阻礙尖端技術發展的監管,使農民可以自由地進行創新,促進農業繁榮與增長。玉米、大豆和棉花這三種主要作物的生物技術應用率平均為93.3%,這可能意味著未來幾年的應用率不可能有很大的增長。因此,轉基因作物面積增長將依賴於其他轉基因作物:油菜、苜蓿、甜菜、馬鈴薯和蘋果。

報告指出:美國在轉基因作物的發現、開發和商業化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美國政府大力支持生物技術,美國農業部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致力於制定現代化的《生物技術管理協調框架》,這反映了美國在接納和認識生物技術的科學基礎地位方面的領導能力。

「加速批准農業生物技術新產品不僅惠及美國,更使全球社區受益。2018年,新頒發的糧食/飼料和加工批文包括中國抗蟲水稻和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的黃金大米,新一代的耐除草劑棉花、高油酸油菜和低酚棉花被批准進行環境釋放。」保羅·滕說。

全球轉基因作物的不斷增加農民成為最大的獲益者

「我們厭倦了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來控制棉鈴蟲和雜草。所以在引入這項技術後。我們馬上就開始使用它。」南非林波坡省農民Frans Mallela說。

越南永福省早期種植轉基因玉米的Le Thanh Hai表示,轉基因玉米幫助該省玉米種植業恢復,許多農民現在正因為轉基因玉米的益處而種植轉基因玉米。

菲律賓邦阿西楠省農民Rosalie Ellasus說,她種植轉基因Bt玉米是因為與傳統的玉米品種相比,這種玉米具有降低生產成本與提高產量的優勢。「雖然我們沒有用殺蟲劑,但現在連一隻害蟲都看不見。此外,我們可以放下心來,不再需要每天去玉米田裡勞作了。」Ellasus說。

「在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等轉基因作物常年應用率較高的國家,主要作物的應用率已接近100%,這表示相比傳統作物,農民更青睞於這項作物技術。」保羅·滕說。

保羅·滕表示,轉基因技術在糧食安全的各個方面都做出了貢獻。這項技術通過提高產量與減少損失保證糧食供應;幫助農民改進流程並加入現代供應鏈,從而改善人們獲取食物的途徑;通過提高農民與農村收入增加獲取低價格食物的機會;並且通過嚴格的食品安全和衛生標準幫助提高食物的利用率。雖然農業生物技術不是提高全球糧食安全的唯一關鍵技術,但它卻是多學科方案中的一項重要科學工具。

2018年市場提供了更多種性狀的多樣化轉基因作物

「2018年,市場滿足了更大的農民與消費者需求並且提供多種性狀的多樣化轉基因作物。這些轉基因作物包括防挫傷、抗褐變、低丙烯醯胺和抗晚疫病的馬鈴薯,抗蟲抗旱甘蔗,抗褐變蘋果等。」保羅·滕說。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的報告重點指出:轉基因大豆在全球的應用率最高,佔全球轉基因作物面積的50%;具有多重性狀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持續增加,佔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42%;10個拉丁美洲國家的農民共種植了794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9個國家種植了1913萬公頃轉基因作物;在亞洲,印度尼西亞首次通過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合作開發出耐旱型甘蔗等;史瓦帝尼王國(前史瓦濟蘭)與南非和蘇丹一起在非洲種植轉基因作物並引入了抗蟲棉花,奈及利亞、衣索比亞、肯亞和馬拉維批准種植抗蟲棉花,標誌著非洲開始種植轉基因作物。

除此以外,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的報告特別指出,在歐洲,西班牙和葡萄牙繼續種植轉基因玉米控制歐洲玉米螟;根據農民和消費者需求種植了更大面積的轉基因作物,包括防挫傷、抗褐變、低丙烯醯胺和抗晚疫病的馬鈴薯,抗褐變蘋果,抗蟲茄子和低木質素苜蓿等;農田間的新作物和性狀組合包括抗蟲耐旱甘蔗,高油酸油菜和紅花籽;金米水稻、Bt水稻、耐除草劑棉花,低酚棉等獲得多項食物、飼料和加工審批;2019年批准種植的作物包括新一代耐除草劑棉花和大豆、低酚棉、抗草甘膦和低木質素苜蓿、omega-3油菜以及抗蟲豇豆等。

「2018年,轉基因作物在世界五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的平均應用率(大豆、玉米和油菜的平均應用率)不斷增長,已經接近飽和,其中美國93.3%、巴西93%、阿根廷接近100%、加拿大92.5%、印度95%。今後這些國家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將通過隨時批准和商業化新的轉基因作物和性狀來實現,這些新性狀將解決氣候變化和新出現的病蟲害等問題。」保羅·滕說。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編輯:李俊霞(實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他們才是最應該追的「正能量網紅」!
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不是蘋果了!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