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錚錚鐵骨」,關於建盞鐵胎的那點事兒

「錚錚鐵骨」,關於建盞鐵胎的那點事兒

「美人在骨不在皮」,美人如此,建盞亦是如此。何況對於建盞而言,皮與骨同樣重要,釉色是建盞的皮,胎便是建盞的骨。胎骨不僅支撐建盞的架構,令其具備實用性與藝術性,亦在看不到的窯內,與釉中成份一同反應,兼修表裡。

[曜變木葉盞 69568]

建盞能在宋代獨領風騷,胎絕對是功不可沒的,為什麼建盞的胎被稱為「鐵胎」?鐵胎為何如此重要,有什麼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且讓小編幫您理理其中的門道。

[華北油滴撇口盞 69667]

為什麼說鐵胎重要

建盞的胎被稱為「鐵胎」,是建盞區分於其他窯口所產黑釉盞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建盞成為宋代公認極品茶具的重要因素。

[星空油滴束口盞 69620]

1

鐵胎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

蔡襄在《茶錄》中提到建盞,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宋代鬥茶之風盛行,在點茶時,需要提前將茶盞放在火上烤熱,烤過的茶盞需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持續保溫。要是胎薄,散熱比較快,烤過也容易迅速冷卻。而建盞的鐵胎恰好滿足鬥茶的需求。

[華北油滴撇口盞 69667]

茶錄中還說,盞冷則「茶不浮」,說明盞冷是點茶時很忌諱的,會導致無法順利形成湯沫,喝起來自然口感也不好,達不到鬥茶想要的效果。

所以蔡襄特彆強調,建安所造的兔毫黑釉盞夠厚,保溫效果好,是最適合點茶的,其他窯口產的要麼偏薄要麼顏色不對,就沒這麼好使。《茶錄》中的這幾句話可以說是最早的建盞辨偽指南了。

星空油滴束口盞 69620]

根據出土的宋代建盞標本來看,建盞的盞壁普遍有80~85毫米以上,比同時期其他窯口的茶盞確實要厚出很多。

2

顏色似鐵,與黑釉相襯

觀察宋代建盞的標本斷面,會發現胎體很黑(有部分看上去不夠黑,是碎裂後氧化所致,再往裡敲也是黑的),這是坯土含鐵量高的一個表現,也是區分建盞和其他窯口仿盞的重要依據。定窯雖然也產黑釉盞,胎體就非常白,而吉州窯的胎則偏黃,都沒有建盞顏色這麼深。

[曜變木葉盞 69568]

有部分的宋代建盞雖然坯體外觀呈偏紅的褐色,但不是因為該盞為其他窯口仿品,含鐵量低,而是由於表面被後期氧化所致。或是長時間埋在黃壤中,被泥土的顏色所暈染,這種坯敲開看坯體內部還是黑的。

[柿紅盞 77389]

3

鐵胎中極高的鐵含量

為什麼宋代其他窯口可以燒出純黑釉的茶盞,但是卻不容易模仿出兔毫、鷓鴣斑的效果呢?即使有兔毫,條紋也不夠清晰修長,達不到「條達」的標準?

[紅鷓鴣斑束口盞 70232]

燒制建盞所使用的,是水吉當地所產、含鐵量很高的紅棕色粘土(含鐵量達7%~10%)。建盞的燒制需要在1300℃左右的溫度下燒制,才能夠形成精美的鐵繫結晶斑,但高溫燒制的特殊工藝隨之而來的會是一系列的瑕疵問題,開裂、變形、粘窯、色澤不均、鼓包、粘窯、起泡、砂眼、等等。

[紅鷓鴣斑束口盞 70232]

以上就是「鐵胎」的特徵和重要性。如果新入門的盞友想收藏正宗的建盞,就一定要注意鐵胎的問題。宋代不同窯口的黑釉盞確實都有其收藏價值,但價格相差較大,拿著並非鐵胎的黑釉盞跟您說這是建盞,就太忽悠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你說建盞丑,我卻覺得它美得高級!
幸福在盞中定格……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