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霸權依靠的是科技霸權,杜魯門:要成為世界領袖就要發展科技

美國霸權依靠的是科技霸權,杜魯門:要成為世界領袖就要發展科技

近代歷史表明,科技中心的轉移往往帶來霸權中心的轉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世界新的科技中心,並崛起為世界霸主。科技優勢成為美國霸權的強大支撐。「戰時研究工作的加強,為美國的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帶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使美國的科學技術開始躍居世界領先地位,與此同時,使美國科學開始進入了所謂的大科學時代。」二戰後美國的科技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手主導的三大科研工程

首先,在科技成就方面:本世紀的三大科研工程,曼哈頓工程和阿波羅計劃都是美國獨立完成的,人類基因組工程雖是與他國合作完成,但美國在其中起了決定作用。在電子技術方面,從第一代到第四代電子計算機都是由美國首先研製的。在大型計算機技術方面,美國一直在世界上佔據主導地位,目前世界上工作的約400台超級計算機中,美國一家就佔了其總數的一半。

據統計,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重大科技發明有65%是美國首先研究成功的,75%是美國首先付諸應用的。1995年3月美國總統技術政策辦公室發表的報告指出,在27項「關鍵技術」領域中,美國目前仍基本上處於領先地位。具體而言,美國目前在信息和通訊技術、宇航技術、新材料技術方面大大領先,在生物、醫學、農業、儀器技術、環保技術方面佔有優勢。

其次,在關鍵性的人才領域:美國擁有500多萬科技大軍(指具有大學文憑的科技工作者),其總數和佔全部勞動力的比例都居世界之最。1993年,美國3600多所高校的註冊生達1500多萬人,授予的200多萬個學位中,有四分之一為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學位。美國從事科研與開發的科技人員數量名列發達國家榜首,而這恰是代表著一國的人才水平。據統計,全國有95萬科學家和工程師專職從事研究開發,占人口比例的3.7%。

杜魯門:戰後復興計劃

1945年9月6日,即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後的第四天,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在向國會提交的戰後復興計劃中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當今世界上維持領袖地位,除非它充分開發它的科學技術資源。」1947年美國《科學與公共政策》報告強調:「美國的安全與繁榮,從未像今天這樣依賴於迅速擴充科學知識……以至於有理由認為它是國家生存的一個主要因素。

美國的科技優勢對於美國霸權所起的強大支撐作用主要表現在:科技進步已成為美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決定因素。1948—1973年,美國國民收入增加了2.5倍,年均增長率為3.7%,其中科學技術進步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0.3%,高於勞動(37.8%)和資本(20.8%)的貢獻;勞動生產率提高了1.7倍,其中科技進步對勞動生產率提高所作的貢獻高達68.8%。

科技優勢成為美國軍事實力的堅強後盾。美國的科技優勢,特別是「它在利用最新科技突破為軍事目的服務方面的領先地位」,使它建立了一支在技術上無人能夠與之相比的、唯一能夠有效地在全球發揮影響的軍事力量。

高科技的發展使美國的武器系統和作戰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革。美國憑藉其強大的信息技術優勢,率先發展了ISR(情報收集、監視和偵察的縮略語)和C4I系統(指揮、控制、通訊和計算機處理的技術與系統),開發出了精確制導武器、隱形武器、電子戰武器、以及動能武器、粒子束武器和激光武器等新概念武器。

科技霸權維持美國霸權

戰後科技優勢被美國視為重要政治資本,是社會制度優越性的表現,國際政治鬥爭的有力手段,維持美國威望和世界影響的重要保證。在國際產業鏈領域,科技霸權表現為利用國際科技標準設置權,來維護本國在產業鏈中的競爭利益。在工業化的今天,每個產業都是基於若干個行業技術標準建立起來。產業鏈的標準化進程,提高了跨國生產的兼容性與聯通性,不僅擴大產業鏈的市場需求規模,還降低了技術轉移風險與交易成本。先發國家利用自身的科技優勢,紛紛爭奪行業科技標準的設置權,以控制全球產業鏈、打壓競爭對手。

美國的科技霸權,同樣對中國也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大國博弈,從來就不是自然科學領域的事情,因為科技帶來的技術依賴,必然導致經濟模式依賴和政治依賴。明乎此,科技才是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核心權力。中國已經錯過了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如今,工業革命4.0時代再次回到群雄逐鹿、強者為王的時間節點,中國製造2025規劃不僅是對160年工業發展史的大國反思,更是中華民族走向徹底獨立的集結號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名狂客 的精彩文章:

同為斯拉夫民族的烏克蘭不是倒向俄羅斯,為何老想著加入北約?
日本對韓國製裁,原因是報復韓國討要二戰勞工賠款,每人一億韓元

TAG:無名狂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