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程郁綴:動人春色不須多—古典詩歌與人文精神擷英(下)

程郁綴:動人春色不須多—古典詩歌與人文精神擷英(下)

更多視頻講座 請點擊文章下方鏈接

秦朝以後是漢朝,漢朝分西漢和東漢。西漢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4年,然後是東漢,從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兩漢400多年是我們中華民族封建社會史上最長的封建王朝。唐朝將近290年,加上五代不到350年。北宋和南宋加起來正好是320年,開頭結為兩年也算,加起來正好320年。明朝和清朝都不到300年,400多年是最長的一個封建王朝。在文學方面很燦爛,有漢賦,司馬相如,有漢代散文司馬遷。西漢文章兩司馬,這兩司馬的命運對我們很有啟發,這我們就不講了。但程老師有個觀點,我認為在中國文化史上,最偉大的人物就要把司馬遷數進去。他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的貢獻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漢代文人古詩十九首,咱不說了,漢代的《漢樂府》120多首咱也不說了。咱們就簡單地講一點,漢代末年的建安詩。建安是漢代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最後一個重要的年號。從公元196年到公元220年,這首尾25年的時間,講歷史的時候毫無疑問是東漢最後一個時期。但是我們講文學史,作為一個新的文學時代的開始叫建安文學。在座的朋友們就記住一條,這是我們中國史上第一個文人創作的高潮,從公元前300年第一個留下姓名的偉大詩人屈原,到公元後200年又一個偉大的詩人曹操,相隔500多年左右。但是500多年文人創作沒有繁榮,到了建安20多年當中,一下子產生了一批傑出的詩人。三曹,曹操跟他的兒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

曹操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程老師認為他也是個了不起的文學家。他雖然只有20多首詩歌傳世,但是每一首詩歌都可以稱得上是精金美玉。他統一北方,抑制豪強,實行軍墾。他的所作所為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他生在公元155年,去世在公元220年。曹操活著的時候都說曹操想篡奪漢位,曹操說我沒有這個心,我是挾天子以令諸候。等到公元220年曹操一去世,曹操的兒子曹丕才不管這一套,一腳把漢朝踢到一邊去了,成立了魏王朝,他自封為魏文帝,把他爸爸追封為魏武帝。魏武帝的魏武就是曹操,但是朋友們記住,曹操活著的時候他不知道他叫魏武帝。他現在躺在地下他也不知道他叫魏武帝,是他兒子幫他追封的。這是程老師在研究歷史的時候的小小的發現,假如曹操活到了公元225年,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就要這樣寫了。東漢從25年到公元225年,意思就是曹操活著一天漢朝就延續一天。當然歷史是不可假設的還得回來。

歷史上的曹操很了不起的,但是元末明初有個人叫羅貫中,他寫《三國演義》,他擁護劉備反對曹操,他把好詞全給劉備,把壞詞全給曹操。為什麼擁劉反曹?這是有深刻的歷史背景的。因為當蒙古元朝入主中原統一天下的時候,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被一個少數民族整個的佔領,第二次是清朝。我們漢族人不服氣,所以擁劉反曹的傾向有深刻的歷史背景。關於曹操,我們就講他一首詩歌,《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後來就覺得好像是很不好的,實際上這首詩歌,他是寫英雄的悲憤。他已經50左右了,隨著歲月流失而功業無成,他非常地悲憤。所以這個詩歌越寫越高,最後說「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渴望的是天下能夠統一起來。

我們主要說他另外一首詩歌叫《觀滄海》,這是千古詠海名篇,毛主席有首詞叫《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下面「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魏武是曹操,遺篇就是這一篇。研究詩歌的人都認為曹操的《觀滄海》是我們中國詩歌史上保留下來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以前寫山水一般是把山水作為背景來描寫,比如說「泰山岩岩,魯邦所瞻」,寫完這句以後不寫泰山了,作為背景來描寫。而《觀滄海》是第一次把山水作為作為描繪和審美的對象。描繪就是山怎麼樣水怎麼樣,審美就是山怎麼好水怎麼好。所以你看人家曹操多了不起,人家政治軍事,人家領兵打仗,人家工作那麼忙,人家文學上還搞出個第一。

這首詩我們簡單說一下,他說「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這是正面的實寫山水,我們中國人寫文章講究蓄勢,積蓄勢力,越涌越高。隨著「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大海掀起了萬丈狂瀾,詩人頭腦的聯想的大門被打開。下面虛寫,升華為千古詠海名句,這是名篇。下面四句是升華虛寫為名句,這個名句只有四句十六個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十六個字是千古詠海名句,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出在大海之中,落在大海之中。燦爛的星星,漢是銀河,燦爛的星星和銀河,浮沉和倒映在大海之里。太陽是宇宙中最燦爛輝煌最偉大充實的景象,宇宙中沒有比太陽再燦爛輝煌的東西了,但是就這最燦爛輝煌的太陽,出在大海之中,落在大海之中。彷彿一天也沒有離開過大海的懷抱。所以他寫出了大海那樣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壯闊的氣勢。

我非常喜歡大海,人在大海面前一站,從宇這個方面說來,什麼叫做宇?四方上下謂之宇,六維謂之宇。從宇這個方面說來,我們站在大海面前,我們感到天高地廣,茫茫無際。我們每個人不過是滄海一粟,每個人都很渺小。從宙這個方面說來,什麼叫做宙?宙是時間?古往今來謂之宙。從宙這個方面說來,我們感覺歲月悠悠,也不知過了幾百年幾千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這使我們的心胸會開闊,我們的靈魂會凈化,我們的境界會提升。

下面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直接講唐詩吧。說一點點陶淵明吧,六朝詩,六朝詩主要是陶淵明。陶淵明他生在東晉中期,365年,他去世在公元427年。我們中國的漢朝以後是三國,三國的吳的首都在我們江蘇的南京,280年,西晉滅吳,短暫統一,所以三國總共220年—280年。三國歸晉,晉分西晉和東晉。西晉是265年到316年,首都在河南的洛陽,然後是東晉,從317年到420年,首都也在我們江蘇的南京。然後是南北朝,南朝是宋、齊、梁、陳,北朝就不說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首都都在我們江蘇的南京,一共是6個朝代,到589年。所以六朝就指這個時期。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中期365年,他去世在公元427年。420年,東晉已經滅亡了,陶淵明還活了7年,活在哪裡?在南朝宋王朝。我們中國一共有24部正史,《二十四史》。有一部史叫《晉書》,在《晉書》中有《陶淵明傳》;有一部史叫《南史》,《南史》中有《陶淵明傳》;有一部史叫《宋書》,在《宋書》里有陶淵明傳。你看人家陶淵明多了不起,人家一人入三史。一共二十四史,人家三部歷史都有他的本傳。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在中國詩歌史上他開創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寫田園。我就講兩點,第一,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程老師認為這是我們每個中國知識分子都應該弘揚的精神。第二個陶淵明田園詩,他回歸田園以後再也沒有出來,他以滿腔的熱情來描寫田園。田園是什麼?田園是我們最普通的勞動者生活的田園,他們走的鄉間小路,他們養的狗,他們住的茅屋。記住從古到陶淵明,從來沒有人把我們的勞動生活作為描繪和歌頌的對象,從來沒有人以滿腔的熱情來關注我們下層的勞動人民生活。陶淵明第一次以滿腔的熱情來寫農村生活,來寫勞動生活。「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親自參加勞動。所以在中國詩歌史上,陶淵明開此先河,功德無量。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不講具體詩歌了,下面我們講唐詩,唐詩我們主要講杜甫詩歌。我們唐朝最偉大的詩人有兩個。一個是李白,李白是詩仙,一個是杜甫,杜甫是詩聖。李白是詩仙,人家豪放,咱們學不上,人家一張嘴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人家一張嘴就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人家一張嘴就是「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咱們學不上。而且人家李白15歲從國外回來的,跟他爸爸從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那邊回來的。所以說李白是個小海歸。咱學不上咱就不學李白了。

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杜甫曾經稱讚李白,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朋友們天子呼來不上船,歷來被認為這表現李白傲岸不羈,傲岸的性格。我有個研究生,他跟我提交一篇讀書報告,他找了很多論據,他說:「程老師,我認為天子呼來不上船不是表現傲岸精神,而是喝高了上不了船了。」我說:「講對了,杜甫就是要講這一點。」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他們的友誼是眾多文學史上千古佳話。

我們主要講杜甫,我們稱杜甫為詩聖,他聖在哪裡呢?他聖就聖在總是從自己的不幸想到人們的不幸,想到他人的不幸,於是忘記了自己的不幸,這就是他的偉大之處。我們講兩首詩歌,我們說唐朝詩人,孟浩然也是很了不起的一個詩人。孟浩然是名家是當之無愧的。他有一首五言詩寫洞庭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這個人一生想向上爬,一直沒有爬上去。所以到了洞庭湖的時候,他希望張丞相能夠提拔他一下子,所以這個五言詩起承轉合非常好。「起」他說「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承」就說,「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寫得非常的闊大。「轉」就說,「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我想過河可是沒有船槳,我想干一番事業可是沒有一官半職,希望能夠給我一官半職,否則我在這個賢明時代感到很有愧。下面「合」他說「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我看人家釣魚一會釣一個,可是我沒有魚竿,我徒然白白地空坐著,又羨慕別人得到魚的情感。這首詩歌起承轉合那是作為名家是當之無愧的。但是孟浩然他是名家,程老師認為有名的名家,只要有大才華,只要有大手筆,只要有大聰明就能稱為名家,但不能稱為大家。杜甫才是大家。

杜甫同樣寫洞庭湖,同樣寫五言律詩。他有首《登岳陽樓》。他起說「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我早就聽說洞庭湖好,今天終於得以登上岳陽樓,縱觀浩瀚的洞庭湖。下面「承」上,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個景更加闊大,吳地和楚地因為洞庭湖而分開,乾就是太陽,坤就是月亮,乾坤白天和黑夜浮沉在洞庭湖裡。杜甫的偉大在於他下面從自己的不幸,說「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自己很不幸,但是從自己的不幸,想到天下人民的不幸,想到國家的不幸,說「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在洛陽樓頭,縱目遠眺,四顧茫茫,國家生活在苦難之中,所以眼淚鼻涕一起流。為誰而流,為天下的百姓而流,為國家的不幸而流,這才是大家的情懷。

所以程老師認為大家除了要有名家的大才華,大手筆、大聰明以外。大家尤其是要有大胸襟,要有大氣派,要有大境界。什麼叫大胸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所謂大胸襟就是少想自己多想他人,這就是大胸襟。如果你說程老師這個太容易做了,我是不想自己全想他人。那你就是聖人了,少想自己多想他人,這就是大胸襟。

我們北大有個著名的院士叫王選院士,他2006年春天去世了。程老師認為王選院士應該國葬,他是民族的功臣。第一,人類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從原始的到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這個潮流是不可阻擋的。第二,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的遺產。我在北大學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漢字,中華民族最偉大的遺產。第三,西方人在70年代末曾經斷言,全世界電腦計算機普及之日,就是你們漢字滅亡之時。我們的漢字要是不能輸入電腦,我們的民族多少尷尬,不得了。我們多少優秀的遺產都是漢字。所以王選院士,帶著北京大學的科研團隊以炎黃子孫的智慧和對祖國的忠誠。從第一代,不搞第二第三代,一下子跳到第四代,把激光照排漢字搞成了,那是劃時代的意義,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是劃時代的意義的。

所以王選院士去世的時候,程老師送給他一副輓聯,這副輓聯不是我撰寫的,是我集前人的成聯。上聯我用杭州西湖岳飛廟前的一副對聯,原對聯上聯是青山有幸埋忠骨,下聯是白鐵無辜鑄佞臣。我用青山有幸埋忠骨作為上聯,下聯也不是我的。王選先生是我們江蘇無錫的,他結婚以後一直沒有孩子。杭州國學大師馬一浮先生年輕的時候結婚不久他夫人去世了,去世了媒婆上門,說:「馬先生,再給你介紹一個對象吧?」馬先生說:「不用了。」這個媒婆說:「你要是不找的話,你馬家就沒有子孫了。」馬先生慨然答到,「踏泥青山埋骨處」,就是他的墳頭,「白雲無儘是兒孫」。飄繞在我墳前無盡的白雲,該是我的兒孫在陪伴著我。「踏泥青山埋骨處,白雲無儘是兒孫。」何等曠達。因為王選先生沒有孩子,我就把「白雲無儘是兒孫」作為輓聯送給他。「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雲無儘是兒孫。」這個對聯還可以,有一點不太合適。因為兒孫字是名詞,兒孫是複合名詞,跟忠骨對不上,不好對。但是已經沒辦法了,你看青山的青字,青對白,有心對無盡已經對得很不錯了。所以我就把這副輓聯送給他,後來他們認為不錯,收到王選先生的紀念館裡去。

這裡就做個鋪墊,我主要想說的是2006年春節他去世,2000年他查出來有癌症。聽說他查出來有癌症他寫了一個文章,後來說是遺囑,但是可能也沒有確定。在這個文章中他說,「我們北大的季老,季羨林曾經說過,什麼叫做好人?我以為就是想他人比想自己多一點就是好人。」王選先生說,「我以為還可以把標準再降低一點,一個人在想到自己的同時也能想到他人,這也就是好人了。」這就是大胸襟。一個人在想到自己的同時也能想到他人,這就是大胸襟。所以朋友們,像杜甫這樣的詩聖就聖在這裡。

我們再講一首大家都知道的詩歌,就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下面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的茅屋破了,我凍死了我也心甘情願,我也心滿意足。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偉大的利他主義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精神。現在我們共產黨都應該學習這種胸懷。我們大家知道前幾年電視上一會冒出個房妹來,一會冒出個房姐來,一會冒出個房叔來。一會審查出374套房子來,這些都是社會的蛀蟲,要是真有廣廈千萬間,他早就拿去倒賣了,他哪裡會想到天下的農民。

杜甫是個孤兒,四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他的父親沒有辦法,把他寄養到洛陽的姑母家裡。這個姑母是個偉大又善良的女性,後我們稱這個姑母義姑,她自己也有一個兒子,比杜甫可能小一點。但是因為杜甫沒有母愛,他姑母盡量把自己的愛給杜甫。有一年洛陽流行病爆發了,杜甫和她自己的兒子都得了流行病了,他的姑母千方百計照顧杜甫,到外面弄葯,回來先給杜甫吃。再有葯才給自己的孩子吃。一天天好不起來,她病急亂投醫,她找了個女巫到家裡來。說怎麼老好不了,女巫到那邊做法,做法完了以後說,現在你們家的一個圓桌,桌子的東南方可以逢凶化吉。圓桌的東南方正好是杜甫姑母自己兒子的小床所在的地方。他的姑母聽了女巫的話,把自己的兒子挪開,把杜甫挪到這來住。果然,杜甫一天天地好起來,他自己的兒子卻夭折了。長大以後別人把這件事情告訴杜甫,在他的心靈深處引起了深深的震撼,留下了永世難磨的印象。所以當杜甫30歲,他的姑母去世的時候,杜甫給他姑母寫墓志銘,把這一個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寫在裡面。程老師我非常相信這件事情,我認為杜甫後來「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未來的利他主義精神,跟這個善良偉大的姑母從小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是分不開的。

我們說中唐詩人白居易很了不起,白居易的夫人幫他新做了一個布裘,他穿在身上非常暖和。白居易就寫了一首詩,叫《新制布裘》。這個新制布裘一共是16句,前面10句是說這個布裘怎麼暖和的,最後6句,白居易說,「丈夫貴兼濟,男子漢大丈夫可貴之處在於兼濟天下,豈獨善一身。」 哪能只管自己一個人好。朋友們,這兩句話是孟子的名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男子漢大丈夫可貴之處在於兼濟天下,哪能自己一個人好呢?「安得萬里裘」,到哪裡能夠找個萬里大的裘衣就好了,「蓋裹周四垠」,把天下四面八方都蓋起來,都裹起來,讓天下每一個人都安安穩穩得像我一樣,暖暖活活得像我一樣。「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白居易很了不起,他自己暖和了,想著天下的人跟我一樣暖和就好了。

宋朝有個人叫黃徹,他在《鞏溪詩話》評價,他說白居易是推身利以利人。自身得到好處了,推身利以利人,但是不及杜甫,寧苦身以利人。白居易說,我暖和,我希望天下的人跟我一樣暖和。杜甫說,只要天下人全暖和了,我一個人凍死了我也心甘情願。這就是聖人的情懷。所以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專門寫《孔子世家》,司馬遷說孔子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最後他說我們「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程老師認為人世上有四等人,第一等人是最高尚的人,是聖人。我也做不到,我願意跟在座的朋友們,把你們當做我的朋友,咱們一起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第二種人是推身利以利人,這一點程老師自信能做到。第三種人是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第四種人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們要嚮往第一種人,做到第二種人,警惕第三第四種人。

我們最後講一個懷鄉詩。故鄉是個迷人的字眼,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我們每個人都愛我們的故鄉。我們說「水是故鄉甜,山是故鄉青,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這是杜甫的名句。如果你的孩子以後出國留學,程老師現在送給他一副對聯,上聯是我補上去的。我說「土乃華夏熱,月是故鄉明。」讓我們的孩子學成回來報效我們的祖國、報效我們的民族,報效我們的家鄉,報效我們的父母。「土乃華夏熱,月是故鄉明,萬里人生路,一顆中國心。」要記住我們的祖國,記住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

早在2000多年前,屈原當他祖國首都郢都被敵人攻破以後,屈原萬分悲痛,寫了一首詩叫《哀郢》。在哀郢中屈原痛苦地唱到,「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鳥飛啊飛啊還要回到自己的故鄉,狐狸臨死的時候一定要努力地使自己的頭朝著自己出生的山丘。動物都有懷念故土的本能。漢代有首古詩叫做「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下面有兩句名句,「胡馬依北風」, 北方的馬跑到哪裡還是依戀從北方吹來的風。「越鳥巢南枝」,南方的鳥飛到北方以後,它築巢的時候一定要築在向南的樹枝上面,因為向的樹枝離它的家鄉更近一點。北方的馬不管哪裡一定依戀從北方吹來的風。因為北方吹來的風代表它家鄉的氣息,因為那個氣息是它從小最難忘最親切的氣息。鳥者禽也,馬者獸也。禽獸尚且有故土之戀,何況人乎?我們人更要愛我們的家鄉。

我們中華民族是個農耕民族,我上次給新疆朋友講課的時候,新疆朋友跟我說程老師你這個話要補充,是農耕為主,還有游牧民族。我說對,我們中華民族是個以農耕為主,還有游牧民族的。不管是農耕民族,還是游牧民族,我們有一個情結,我們有一個戀土情結。我們熱愛我們腳下的這方熱土。熱愛腳下這方熱土的情感絕不是狹隘的情感,地域的情感,而是非常高尚的情感,十分值得珍惜的情感。程老師認為一個對生我養我的那方熱土不能真誠而又熱烈的愛的人,絕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下面程老師講,孟郊的《遊子吟》的時候說,一個對生我養我的父母不能真誠而有熱烈的愛的人,絕不會愛人民的志士仁人。

下面我們就講兩首詩歌,一首是賀知章的《回鄉偶然書二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詩好在哪裡?好在不直說家鄉好,沒有一個字在說家鄉好,但是每一個字都是發自內心的,這首詩光芒強烈不講了。講了光芒把第二首掩蓋下去了。我們現在朋友們你們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講第二首,「離別家鄉歲月多」,離別家鄉已經好長時間了。「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春風像以前那樣,春水嘩嘩碧波蕩漾,但是村裡的人卻沒有了。我還在啊,人已經完了。物還是那個物,人已經不是那個人了。物在人亡,物是人非,這是我們人生永遠無法逃的悲劇。

我們懷念家鄉最懷念的毫無疑問是我們的父母,特別是我們的母親。所以我們講最後一首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針連著線,線連著人,愛與母子心相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程老師認為只有母親能這樣做,只有母親能這樣想。本來兒子下個月回來媽媽縫五針就行了,縫萬五針以後作為母親怎麼想呢?現在天下不太平,如果三個月回不來,要是五個月才能回來怎麼辦呢?又縫了八針。如果五個月回不來八個月才能回來怎麼辦?又縫了十五針。一針一針地把對孩子博大深厚的愛縫進去。朋友們,人世間有很多愛,有男女之愛,兄弟之愛。有一些也許能趕上母愛一樣的博大和無私,但是很多很多的愛,在這兩個字面前都會相形見絀,黯然失色,唯獨母愛當之無愧,那就是無私。母愛是不求回報的,母愛是沒有功利目的的。愛就是它的目的,為了愛而愛,愛的最高境界,為了愛而愛,愛就是目的。下面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就像小草永遠無法報答三春的恩德。

我們做子女永遠無法報答父母的恩澤,我們每個人一生都有三個母親,第一個母親是給我們身軀和血肉的母親,她含辛茹苦地撫養我們的恩情是我們永遠報答不完的。第二個母親是給我們知識和本領的母親,那就是我們的母校和母校的老師,包括小學、中學、大學,她培養我們的恩情也是我們永遠也報答不完的。第三個母親是給我們尊嚴和精神的母親,那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她哺育我們的恩情也是我們永遠也報答不完的。中國有句俗語我相信在座的朋友都知道,叫做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記住這句話,讓我們的孩子也記住,他從小一開始會說話的時候你就教他,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我說這三個母親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恩情,絕對不是滴水知恩,而是湧泉之恩。那麼湧泉之恩如何報答呢?程老師認為湧泉之恩,大海相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湧泉之恩大海相報。程老師最後說三句話。第一,只要我們人類存在,我們中華民族一定存在。第二句話,只要中華民族存在,我們的漢字一定存在。第三句話,只要漢字存在,《遊子吟》永遠是最偉大的詩篇。

掃碼觀看視頻

程郁綴

1950年1月生,江蘇省濱海縣蔡橋鎮人。1969年9月參加工作,1975年8月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留校任教。在北大中文系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尤其擅長唐宋詩詞研究。曾任中文系教授,科學研究部部長、社會科學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學報》主編;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韻文學會會員,中國俗文學會理事。1991年,赴日本大學文理學文學部研修一年。1996年,赴日本神戶大學文學部講學一年半。主要著作有:《唐詩宋詞》、《徐燦詞新釋集評》、《唐宋詞卷》(唐宋詞注釋)、《歷代詞選》、參編《歷代名篇賞析集成》、主編《歷代詩歌愛情佳句辭典》、主編《文學百科大辭典》(之一) 、主編《中國語常用熟語400》、譯著《唐宋詞研究》(日本大學青山宏教授著)、《中華古典名著讀本——唐宋詞卷》、譯著《日本填詞史話》 (日本神田喜一郎教授著)(大境界--詩歌中的人生精神)。主要論文有:《儲光羲籍貫考辨》,載《唐代文學論叢》;《試論五代詞人李殉生平及其詞》,載《北京大學學報》;《論秦觀詞中的自我意識》,收入《秦觀研究論文集》;《儒家友道觀及其現代意義》,載《北京大學報》1999年第一期;《王昌齡邊塞之行辨析》,載中華書局《中國典籍古文化》等。社會兼職有中國韻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俗文學學會副會長、中日詩歌比較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國學研究》編委等。

(橫山書院據講座錄音整理,獨家版權,轉載務必聯繫)

清心悅讀

想法丨發現丨習慣丨人文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感悟生命

修學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橫山書院 的精彩文章:

詹福瑞:魏晉名士之謝安
劉寧:《錦瑟》千古解人難(上)

TAG:北京橫山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