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觸樂夜話:在DICE CON重新感受被作業支配的恐懼

觸樂夜話:在DICE CON重新感受被作業支配的恐懼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小羅老師又病啦!

前日,我參加了一年一度的DICE CON華人桌面遊戲大會。我沒能玩到多少遊戲,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採訪參會者上,不過,在採訪之外,我也忙裡偷閒地玩上了一款名叫《暑假日記》的桌游。

重回小學時代

這款名為《暑假日記》的桌游支持3~6名玩家遊玩,每位玩家都將扮演一位剛剛放假的小學生。暑假長度是4周,每一天的時間都能自由安排。

遊戲畫風非常可愛

遊戲開始後,玩家將會輪流翻開活動牌,提議何時進行活動,並對其他玩家發出活動邀請。同意進行活動的玩家則可以在倒數3秒後舉手表示參與,一起進行活動的玩家將有機會提升相互間的好感度。不同的活動將會給玩家相應的分數加成,而分數則代表了「暑假愉悅度」。

滿足卡牌上的條件還會有分數加成

不過,只顧著參加活動可不行,小學生們都有暑假作業要做,要是只顧著玩耍,完不成作業,就會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責罵,每頁未完成的作業都會導致大量分數被扣掉。

這樣說起來有些複雜。讀者們看看遊戲內發生的對話,就能領會到這款遊戲的精髓所在。

「小明小明,我們周三去逛街好不好?你看你看,逛街能加好多分數呢,讓我們一起度過一個愉悅的暑假吧!」

「不好,我要做作業,周三學習效率最高,我的作業還沒完成呢。」

「急什麼嘛,暑假還有三分之二呢,到時候再做也來得及,你看,最後一周趕作業有加成,很容易就寫完了。」

「那……好吧,不過,你下周也得陪我去看星星,我最喜歡你啦,到時候給你加好感。」

「就這麼說定啦。」

或者是:

「小明,你上周怎麼沒來?不是說好要一起去遊樂園坐雲霄飛車嗎,少了你一個,我們都沒玩好。」

「對不起對不起,我的作業實在是做不完了,前幾周玩得太多,作業堆成小山了。」

「那不對,小美也跟你一樣到處玩,但人家怎麼就把作業都做完了?」

「都怪我做作業的時候不認真……」

實際上,遊戲中能完成多少作業,還要聽憑骰子女神的安排,哪怕你空出大段時間來做作業,骰子不肯賞臉,你的效率就趕不上那些積极參加活動,每周只留出一兩天的幸運兒。

遊戲中取得勝利(分數最高)的辦法多種多樣,玩家不僅能取得活動得分,也能依靠「當情聖」贏得勝利——要是場上你和另外一位玩家培養的好感值最高,你就能從對方身上取得分數加成。此外,在遊戲中滿足特定條件後,還有機會獲得稱號,如和睦的家庭、見習偵探等等,稱號給出的分數加成也相當可觀。

每安排完一周的行程,小學生們就會在日曆表上做好記錄

別問我最後作業做完了沒有——問就是沒有!只差兩頁我就完成了全部的暑假作業,這都是最後骰子不願賞光的緣故。不過,我也遠不是最差勁的學生,旁邊那位玩家作業缺了一半還多,分數被扣成了負120,我已經可以想像,他扮演的小學生經歷了多麼愉快的一個暑假,以及暑假過後他所面對的狂風驟雨。

在桌游展上假冒設計師

「我肚子餓了,想去吃飯,你能幫我看著桌子嗎?」

「……好的沒問題!」

一次採訪結束後,設計師表示自己想去填飽肚子,稀里糊塗之下,我成為了一款桌游的看攤人。我不太清楚一位真正的設計師應該在自己的攤位前做些什麼,只能拿出自己的手機,裝作正在忙碌的模樣。

3分鐘後,一位先生停留在我的攤位前,他打量著桌游的包裝盒,似乎想問幾個問題。我假裝自己什麼也沒看見。

再過兩分鐘,一位女士拿起了我面前的紙牌,她似乎正等著我像其他的設計師那樣,熱情地向她解釋設定,但在我這裡,她不會得到任何東西。

一對情侶來了,他們又走了,我(不得不)拿起了面前的遊戲規則書。

又過去了20分鐘,我一邊暗中抱怨設計師吃得太慢,一邊成為了一名規則講解員:「每個人先抽8張手牌,沒錯就是這樣,這邊這位我替您抽吧?第一位玩家請在牌堆里翻開一張,向所有玩家展示,您做得很對!」

等到那位磨磨蹭蹭的設計師先生吃好飯回來,我已經接待了好幾撥客人(但沒有一個人買我猛力介紹的桌游,大失敗),看起來完全是一名熟練工了。最開始,我還會勉力掙扎,表明自己並非桌游設計者,在不久之前,我還和這款桌游沒有哪怕一丁點兒聯繫,但在來來往往的人潮面前,我的解釋顯得十分無力。

我就曾坐在其中一張椅子上

這也是一種頗為奇異的經歷,好幾個人把我當做了遊戲的設計者,向我提出(我回答不了的)問題……當就當吧,反正「遊戲媒體」和「遊戲設計」聽起來也沒差多少,都是遊戲行業內的一員。

猜猜我們在哪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樂 的精彩文章:

「BattleTech」:一個系列遊戲的誕生、衰落與重生(下)
裴玉林自述:我想把「網癮治療」做成藝術

TAG: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