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蜀漢名將,諸葛亮卻對他態度模糊,死後還對其防備

他是蜀漢名將,諸葛亮卻對他態度模糊,死後還對其防備

我們經常說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只留下對他們有利的部分,所以大家才會對司馬遷如此稱讚,因為他沒有按照勝利者的說辭來記錄歷史。到了現代,影視產業的發達,讓很多人接觸歷史的途徑更加寬泛,這是一件好事,畢竟生活中誰都不能天天捧著史書研究,看看影視產品、小說,輕鬆的了解一段歷史也未嘗不可。但是這也產生一個問題,我們看到的是真實的歷史嗎?我們了解的人物是他們真實的樣子嗎?答案可能也顯而易見,加工後的歷史難免有美化的成分。就比如三國演義。

三國蜀漢有一個很有名的將領,叫做魏延,關於他的故事,三國演義和真實的三國就是有出入的。我們都知道蜀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諸葛亮,他一生為蜀國大業立下汗馬功勞,但是他死後,蜀國就急速衰落,其中魏延謀反就起到了推手作用。在三國演義中,關於他為什麼謀反,是有明確說法的,那就是當初他投靠劉備的時候,雖然立了功,但諸葛亮卻執意要殺他,覺得此人天生有反骨,未來必不安分。但看過書的也都知道,這本書在描寫上對於蜀國其實是很偏向的,將諸葛亮描寫成神人,劉備被贊為明君,這都是美化,並不完全符合歷史。

所以在對待魏延謀反這件事情的描述上,我覺得也是有偏頗的,再加上孫權也曾說他是小人,則更加奠定了他在書中一副姦邪之氣。但事實上他這個人還真有本事,可以說是軍事奇才,幫劉備定廣漢,攻雒城,取成都,北伐為前軍師、大將軍,幾乎他出現的地方都是勝仗。按理說這樣一個能人,應該是諸葛亮的好幫手,但諸葛亮卻一直對他態度模糊,既重用又防備,臨終安排後事,還將其排除在外。甚至給楊儀等人留話,如果魏延不能聽從調派,就想辦法除掉。結果他還真沒料錯。他死後,魏延不肯放棄繼續北伐的計劃,楊儀等人卻主張撤兵回成都,安排他斷後,而魏延卻叫囂:楊儀是什麼人,為憑什麼給他斷後。也就是這一句話,斷送了他的命。

楊儀知道後,告他謀反,解散了魏延的軍馬,魏延立刻逃到漢中,楊儀便派馬岱追趕,最終殺死了魏延。其實看完,你就會發現魏延並沒有真正的謀反,他只是為人太過狂傲,算不過別人的心計。當然楊儀也沒得到好下場,仗著自己功勞大就得意,最終也被貶。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虎 的精彩文章:

靖康之恥究竟有多「恥辱」?婦女十人九娼,十人才換一匹馬
三種文言文版的「老婆」表達,含蓄而優雅,很多人都沒聽過

TAG:歷史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