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不敲房門的父母有多「可惡」,不在意的小細節,孩子記仇一輩子

不敲房門的父母有多「可惡」,不在意的小細節,孩子記仇一輩子

文|福林媽咪

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在和孩子之間難免有些矛盾,就比如進房間敲門的事情,這個事情非常的小但是卻真的會影響到孩子。我身邊有很多人吐槽這一個小細節,他們認為,不經過同意就進出房間,和偷看日記有什麼區別。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故事,講的就是因為這一件小事,而給孩子造成的心理負擔:

寫這個故事的人是一個姑娘,在她的回憶里,從她記事起就特別厭惡她媽媽的權威性,而她媽媽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是你媽,我就是說錯了,那也是對的。」也正是因為這句話導致了家庭很多矛盾。

就比如姑娘的媽媽進她的房間是從來不敲門,也不允許姑娘鎖門,有時候晚上睡覺,或者是清晨還沒睡醒的時候,姑娘的爸媽就會進來找東西。

沒有辦法,姑娘只能把門鎖住,但換來的就是訓斥,為了防止孩子鎖門,姑娘的爸媽就把她房間們的鎖給換了,因為知道和爸媽溝通也沒什麼用,姑娘也不再說什麼了,她能想得到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搬出去住。

畢業之後,姑娘去到了離家很遠的地方,自己租房子住,當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時,她說「那一刻我終於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自由。」

這讓我們想到了最近熱播劇中的喬英子,媽媽過度的愛讓她感到窒息,唯一追求的自由就是離開媽媽。

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鎖門,就把房間門鎖去掉,家長可能覺得沒有什麼,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一種極端的行為。毫不誇張的說,當孩子覺得自己的隱私可能會被父母隨時窺探,慢慢地,在孩子心中就會將自己身邊最親近的父母,視作自己最大的對手

根據英國的一位心理學教授的研究顯示,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對自己隱私的重視,超過了他一生中任何一個時間段,甚至包括成年時期,可以這麼說,隱私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亞於父母在孩子心裡的地位。

其實,在嬰幼兒時期時,孩子就已經有了自己的隱私,只不過自己需要依賴父母存活下去。

少年時期,孩子可能會將父母看作自己的榜樣。但是進入青春期以後,孩子就有了一種成人意識,隱私意識特彆強烈。而家長在這個時期最擔心孩子會走上歪路,孩子越是隱瞞什麼,家長就越覺得好奇,往往像這種時候,也是親子之間矛盾最激烈的時候。

想要緩解這樣的關係也很容易,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尊重孩子的選擇,從小事做起,比如,父母進孩子房間門時要敲門,動孩子的東西時要經過同意,不要隨便偷看孩子的日記和手機。而且這樣的意識要從小教育,給孩子更換尿片時給孩子說一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隱私權是很重要的事。

家長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覺得孩子還小,也害怕自己會和孩子有代溝,所以就會想了解孩子很多東西。

但是每個人都需要隱私,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這樣,每個孩子都需要自己的世界,尤其是內向的孩子,更需要一個自己的空間,家長越是想了解孩子就會害怕,就像手裡的沙子一樣,握得越緊流失得越快。

不懂得尊重孩子隱私的家長,孩子長大也不會尊重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嬰兒出生時不哭要打到哭為止?這真的是為了寶寶好
為什麼夏季的寶寶頻繁拉肚子?方法用的對不對,三點原因告訴你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