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幼兒心理研究:二胎矛盾、手足衝突,95%的原因是什麼?

幼兒心理研究:二胎矛盾、手足衝突,95%的原因是什麼?

在一個家庭的客廳里,兩姐妹為了一個粉紅色的布娃娃玩具打架。姐姐說:「玩具是我的」,妹妹說:「我先玩的」,玩具在兩孩子中間拉扯。孩子們互不相讓,最後不僅布娃娃被扯成了兩截,妹妹的臉也被姐姐的手指抓出紅印,姐姐的手臂也被妹妹咬了一口。

孩子的媽媽很頭痛,她問:「兩孩子每天都會因為各種東西而爭搶,是我的教育有問題嗎?」二孩鬧矛盾是很常見的問題,很多家庭都存在,那麼到底是與孩子的年齡有關,還是與父母的養育有影響?有最根本的原因嗎?

一項研究:手足衝突的95%的原因是什麼?

糖果?玩具?父母的寵愛?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曾經有一項手足互動的研究。研究者通過統計數據發現,2歲到4歲間的小朋友,每小時會鬧矛盾6-7次;年齡稍大的孩子會少一些,例如4歲至7歲的孩子,每小時鬧矛盾3-4次。

孩子們衝突如此頻繁,到底是因為什麼呢?答案是這兩字:「財產」!這項手足研究還統計出了具體的數據——孩子們鬧矛盾的95%的原因,是因為搶東西或東西被搶,或東西被父母不合理地分配。

在公園的遊玩區,有滑梯和盪鞦韆。一對小兄弟被爺爺奶奶帶到遊玩區後,哥哥先跑到了鞦韆,這時弟弟也也趕到了哥哥身後,大喊:「我的我的,我先!」說著說著還推了哥哥一把。哥哥堅持盪了幾下,見弟弟緊緊拽著鞦韆,便跑到了滑梯,這時弟弟也爬上鞦韆盪了幾下,也急匆匆地趕到了滑梯,對著正在滑道上滑行的哥哥大喊:「我先我先!」哥哥大概覺得滑梯比鞦韆好玩,便沒有離開。沒想到弟弟爬上滑梯後,一伸手就把哥哥推了下去……

孩子們幾歲開始有「財產」概念?

如果你經常陪孩子玩耍,你大概會知道,寶寶們1歲多到2歲左右,就開始頻繁地喊:「我的我的」,「這是我的」……喊著喊著,他們或許還開始動手推同伴、咬同伴甚至毆打同伴。實際上,這是寶寶的物品所有權的意識,這也是寶寶自主意識發展的表現,他們在表達一種控制感——這東西是我的,誰也不能動。

實際上,小朋友一開始這種概念常常出錯,他們分不清「你的」和「我的」,凡是他們看見的,他們就會說「那是我的」,當所有孩子都這樣時,矛盾衝突便經常發生了。這種狀況在較年幼的孩子身上更頻繁,正如前面的研究所說的,孩子4歲前會比4歲後衝突更多。當孩子們慢慢地理清了「你的」、「我的」,也懂得了正確的人際相處方式後,衝突便慢慢減少。所以,家有兩娃經常打架,不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有問題。

在小朋友的認知中,「財產」常常是什麼?

玩具、繪本、食物、衣服,路邊撿到的一塊小石頭,甚至是孩子用別人的橡皮泥捏成的「小飛機」,都能成為孩子的「財產」。

媽媽們常常很困惑,有些孩子一開始把玩具送給哥哥或姐姐了,一轉頭就要回去把玩具搶回來。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孩子不懂得「送」的意義,在他們的直觀概念中,玩具是自己的,即使送出去了,也還是自己的。一般來說,孩子4歲後,才明白玩具送給別人後就是別人的了。

還有些媽媽也很困惑,因為有些孩子會「霸佔」沙池,不讓哥哥或姐姐玩。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孩子覺得,他在那裡玩過了,沙池就是他的了,甚至有些孩子覺得他在沙池上面「建了」一座座城堡,所以沙池也是他的,別人不能玩。孩子把東西變了樣子,就會說東西是他的,這也是幼兒人際交往的特徵。

孩子們爭「財」,父母們該怎麼辦?

我們很多家庭經常存在的錯誤做法,是強迫孩子們謙讓。例如,哥哥生日得到了一個玩具作禮物,這時妹妹可能會搶著玩,很多大人明白,玩具是哥哥的禮物,是屬於哥哥的,但因為哥哥比妹妹年齡大,大人覺得哥哥要謙讓妹妹,所以很多家庭就常常要求哥哥把玩具讓給妹妹玩一會。如果哥哥不答應就是不懂事,大人繼而會批評或懲罰「不懂事」的哥哥,通過這種做法,強迫家庭中的大孩子謙讓小孩子。鼓勵孩子們相互分享是正確的,但強迫就會傷害孩子們的自尊感和信任感,還會招來孩子們的怨恨。

父母們有哪些具體做法呢?

1、先到先玩

尊重孩子們的物品所有權,例如布娃娃是姐姐的,坦克玩具是弟弟的,它們一開始可能屬於某個孩子,但「家裡的孩子都有玩耍所有玩具的權利」,父母們可以提前給孩子定這樣的規矩;還可以遵循「玩具先到先玩,食物分半」的原則;如果兩孩子同時都想先玩,這時就可以適當遵循物品所有權的原則。

2、一起玩耍

過於強調物權,不利於孩子人際能力的發展。家裡的兩孩子,與其抱著玩具獨自玩耍,還不如一起玩耍。孩子們可以把玩具擺出來,再創造一個假裝遊戲,例如小熊玩具當「學童」,布娃娃當「老師」,孩子們還可以用積木圍成一個小教室……父母們要有意識地把家裡兩孩子往玩伴方面引導。

3、發生衝突怎麼?

當孩子們發生衝突怎麼辦?由孩子們商討出解決方案是最佳的做法。為什麼?

常常有父母困惑,他們總會幫家裡兩孩子解決衝突,但孩子們仍舊衝突不斷。原因是父母的幫忙不是孩子們的共識。舉個例子,當一對兄妹因為看兒歌視頻還是看恐龍影片而發生爭吵,如果這時媽媽介入,並且要求「誰也不能看」,下一次,孩子們仍舊會因為先看兒歌視頻還是看恐龍影片而發生爭吵。

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有研究發現,父母介入孩子們的矛盾衝突,雖然衝突很快得到解決,但作用不長久。如果希望孩子真正解決衝突,父母們應該先當旁觀者,在不發生危險或事故的前提下,盡量帶著耐心讓孩子們自我解決。雖然這個過程,孩子們可能花的時間會比較長,但一旦他們找到解決方法,下一次就不會犯相同的衝突。看來,孩子們才是二胎矛盾最好的解決者。

想起了一句話,「生命的意義是尊重,尊重孩子鬧矛盾,就像尊重孩子們微笑一樣……

關鍵字:二胎矛盾、手足衝突、育兒方法、親子養育、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受益匪淺:窺懂小朋友大腦思維,教育孩子沒難題
這類玩具,幾乎所有家庭都有,還是少玩吧!對孩子有壞影響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