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刺痛內心!眼看著中國文物被砸碎、丟棄,我們卻無能為力

刺痛內心!眼看著中國文物被砸碎、丟棄,我們卻無能為力

黃金有價,瓷器無價,唐宋時期我國瓷器製造工藝獲得前所未有發展,明清時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中國瓷器,不僅是古代中國在世界上的一張名片,而且為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自海上絲綢之路開闢後,秦漢的絲綢,唐宋的瓷器,源源不斷地通過商貿運到西方,中國也因此獲得了「絲國」、「瓷國」的美譽。

但畢竟古時人們自然地理知識缺乏,造船技術相對落後,因此在經濟利益驅動下的往來於東西方的商船,每一次海外航行都是一次巨大的冒險,根據中國考古學派的奠基者俞偉超的數據,在中國近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古時的沉船超過了2000艘。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據,這數據的背後預示著在廣袤的海底埋藏著巨大的「寶藏」。

海底寶藏的發掘需要水下考古,真正意義上的陸地考古是近代以來才發展起來的,海底考古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一未知的新領域需要強大的科技和經濟支持,然而在1987年以前我國在相關方面還是一片空白。也因為這空白,使考古事業遭受了重大的損失,因為有經濟利益存在的地方,你不去自然有人會去。

邁克·哈徹,一個在世界久負盛名的英國探險家,或者說是一個所謂的傳奇尋寶人,他深深地刺痛了中國人的內心,給國人帶來了太多的恥辱和無奈,通過打撈中國文物,這個傢伙一夜暴富成為了身價上億的文物大亨。

哈徹出生於1940年,身為孤兒的他從小在福利院長大,悲催的童年經歷使這個人對財富十分渴望,30歲時他在澳大利成立了一家商業打撈公司專家負責打撈戰爭期間沉沒的商船和軍艦,以及做一些倒賣金屬和橡膠的生意。不過這些活動都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財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有菲律賓的漁民在中國南海捕魚,打撈出一些瓷器嗅到金錢味的哈徹輾轉來到了新加坡鑽營水下文物打撈。

算比較順利,他很快就開了第一單,打撈出了一艘15世紀的沉船,總計2萬多件中國瓷器,通過販賣這些文物,哈徹獲得人生的首個百萬,這也堅定了他的「職業」選擇。之後,他的打撈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購買最先進的高科技設備,高價僱用考古專業的專家學者,研究搜集關於中國古代的海圖和航海資料。

如此,1984年耐克·哈徹通過翻閱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檔案館裡的資料又大撈了一筆,檔案里記載1752年,一艘名為「南京號」(荷蘭稱之為「歌德馬爾森」號)的商船從南京駛向阿姆斯特丹的途中在南海觸礁沉沒。經過與航行路線精細的對比,和對航速精確的計算,邁克·哈徹一伙人大致確定了沉船的位置,這一次從「南京號」沉船上他獲得了清康熙瓷器百萬件和125塊金錠。

物以稀為貴,為了讓瓷器賣出高價,狡詐的哈徹做了件令人深惡痛絕的事情,他將上百萬件的瓷器只留下23.9萬件,其餘的全部砸碎丟棄!隨後,1986年4月,又委託荷蘭佳士得拍賣公司對這批文物進行拍賣,精美的青花瓷器堆滿了兩層樓,世界各地的買家慕名而來,拍賣公司的門口排起了長隊。

中國駐荷蘭公使著急壞了,他趕緊把這個消息傳回國內,可是傳回去又能怎麼樣呢,當時中國經濟那麼困難,國家文物局東拼西湊了3萬美元,派陶瓷專家耿寶昌和馮先銘前去競拍。可是哪一件瓷器都不會開出3萬美元的低價,整整三天,中國團竟然根本沒有一次機會舉牌。通過這次拍賣,哈徹又獲利2000多萬美元。

當時的中國不僅缺錢,更缺的是海洋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馬克·哈徹謊稱這些文物是在公海打撈的,按照國際法一年沒人認領,所有東西理應歸他。我們沒有相關法律,也沒有哈徹打撈中國「文物」的證據,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國之瑰寶被破壞被買賣。

1999年,根據《東印度航行指南》,這個貪婪的老外又成功地打撈了堪稱中國「泰坦尼克號」的清代商船「泰興號」,並如法炮製將大半瓷器打碎,剩下的小部分高價拍賣,獲利3000萬美元,一時間更是名利是雙收。所幸,這次拍賣會上有190件文物由國人收購,並捐給國家博物館。

猖獗的海上文物盜掘也深深刺痛了中國考古界的心,我們不能再熟視無睹,1987年中國國家水下考古中心誕生,雖然一開始沒技術沒資金,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勁,中國水下考古隊如同一隻威武之師迅速崛起,這意味著邁克·哈徹之流將成為過去,史上最重大的沉船「南海一號」的成功打撈就是我們當前實力的最好證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為了他這39個字,國家花了2999萬,堪稱「天下第一難書」
馬王堆兩樣「神秘」的陪葬品,看後不禁令人感嘆:辛追生前太奢侈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