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皇帝賜名的希拉穆仁普會寺

乾隆皇帝賜名的希拉穆仁普會寺

普會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希拉穆仁草原上,是一座西藏平頂式建築,希拉穆仁河流經廟北。蒙古語稱為希拉穆仁召,稱召河廟。希拉穆仁之所以叫做「召河」,就是因為在希拉穆仁河畔建造有「普會寺」這座雄偉壯觀的草原古剎。「召河」的「召」,是蒙古語,就是「寺廟」的意思。

普會寺始建於1636年(崇德元年,崇禎九年)屬內屬旗,實行的是都統制(也叫總管制)直接受清朝理藩院轄制。六世活佛阿旺羅桑達瓦掌握了席力圖召僧教之權後,為答謝皇恩用自己從外蒙古帶來的錢財,在希拉穆仁河畔修建了一座佛教寺院。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竣工。乾隆皇帝賜名「普會寺」並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為該寺題寫了匾額。這座廟就是保存至今的召河大廟。

普會寺由「四大天王」過殿、大雄寶殿、活佛殿等群體建築物組成。作為普會寺的中心建築,大雄寶殿這種漢藏結合式的建築樣式,是頗具特色的。金色的、交錯的屋頂和屋檐,紅色的檐柱,雕刻精細的柱頂花紋和二層大殿的迴廊,懸掛在大殿東側的大鐘,以及殿前的瑪尼桿、大盤子銅盆、香爐和高大的青松、杏樹,相互輝映,使得整個建築變化多樣,色彩絢麗,莊嚴肅穆,落落大方。

走進「四大天王」過殿,您會看到,有藍臉增長天王、白臉持國天王、紅臉廣目天王、黃臉多聞天王四尊佛像,分別立於殿堂左右兩側,他們雖然面目嚴肅,但並不嚇人,因為他們是一方的保護神。他們四位尊神,組合起來,代表著「風調雨順」,只有風調雨順,草原豐美,牛羊肥壯,牧民們才能過上好日子。

大雄寶殿蒙古語叫做「朝克沁獨貢」,是仿造班禪大師位於拉薩西面的行宮扎什倫布寺建造的。這座由經堂和佛殿合併組成的大殿,立於1米高的台基上。它有象徵特權的三扇珠紅大門,有32根大紅柱子支撐著三層建築。殿頂三脊,青瓦覆蓋,飛檐挑角,殿壁迴廊,朱柱撐檐,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殿頂上有銅鑄鎦金寶瓶、法輪、祥鹿等,與朱門彩畫相輝映,極為絢麗奪目。這種式樣的大殿,尤其是那三扇珠紅大門的「獨貢」,在內蒙古地區是獨一無二的。走上大雄寶殿前的台階,在大門東側的牆上,畫著好人進入極樂世界的圖畫,西側的牆上,畫著惡人或者壞人死後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的情形。進入大雄寶殿,前廳是經堂,喇嘛們每天在這裡念經。經堂的牆壁上,是一幅幅彩繪,主要為人物繡像,以佛教、佛經故事中的各種人物、動物為主,用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交替使用,千姿百態。

經堂的後面是佛殿,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像,東首供奉著彌勒佛像,西首供奉的是燃燈佛像。他們被稱為「三世佛」。

登上大雄寶殿第二層,您可以看到8米高的「彌達爾」(阿彌陀佛)佛像。這裡的「彌達爾」佛像,與中國內地的至尊彌勒佛像迥然不同。他是米勒的化身,頭戴天冠,肩飾蓮花,上身袒露,額上有一顆珍珠,手作說法印,表現出他從兜率天宮即將下世前的生動形體。

大雄寶殿的第三層西廳內,是松木製作的「歡喜室」(供奉佛的櫥),裡面供奉著大約半尺高的「葉門達拉」(即威德金剛)、「關布」(即護法神大黑天)、「剛格爾」(即護法神大白天)、「迦穆蘇榮」(即護法神大紅天)、「拉穆」(即護法神吉祥天母)、「那木斯賴」(即多聞天王)、「高畢勒藏嘎」(即命運天地神)、「卻伊拉哲勒」(即閻羅天子)等等的銅鑄佛像。在一張大供桌上,擺放著能夠容納七斤黃油的萬年燈,以及香爐、銅鼓和護法神的用具、弓箭等等。東廳內層放著24副「查穆舞會」的面具、服裝、道具,還有天地爺、「嘎森汗」的面具、服裝等物品。

大雄寶殿第三層還有三個外殿,裡面供奉著1000尊神像,擺放著12張供桌,上面放著21個聖水碗、16卷大藏經等物品。

從古井往西,抬頭可見兩根各高10米的瑪尼桿,矗立在「四大天王」過殿門前。關於「瑪尼桿」,它是用來懸掛旗子用的,特別是代表宗教信仰和民族信仰的「祿馬風旗」,就懸掛在瑪尼桿上,顯得威嚴肅穆。

往北出了過殿,進入一個大院。大院中間,聳立著一根10米高的瑪尼桿。瑪尼桿的南面,是一口直徑大約2米的銅鑄大盆,盆內每天更換一次凈水,以供遊人到此「洗凈」手上的「罪孽」。

大雄寶殿的東側有三間供喇嘛吃粥的房間,房間內有11處坐墊、三塊靠背及桌子、椅子等。大雄寶殿的北面還有三間膳食房和七間審訊犯人的房間,裡面放有皮鞭等刑具。再往東是五間活佛倉、五間旗廟倉。活佛倉的膳食廳內放置著大小不一的四口喇嘛鍋。其中最大的一口,一次能煮放三頭牛的肉,最小的也能煮放兩隻羊的肉。

後來,普會寺就成為席力圖召的避暑召。席力圖召六世活佛在希拉穆仁河畔建「普會寺」後,把召河一帶的牧民全部變成廟屬牧民,稱作「黑徒」。這時的軍政大權全部歸寺廟,形成政教合一的統治格局。席力圖召札薩克大喇嘛掌管一切大權,分管希拉穆仁一切事宜。希拉穆仁的百戶牧民,分為八個十戶,選定八名達日嘎。又派兩名宰桑分別管理東、西各四個達日嘎。廟內喇嘛等級分明,主要有札薩克大喇嘛、大德木其、德木其、格思貴等。

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宗教寺廟,都是選擇在風光秀麗的地方。普會寺也不例外,建在風光秀麗的希拉穆仁草原上,蜿蜒的希拉穆仁河在廟北流過。

普會寺曾經多次修繕,現存山門、正殿、東西配房等建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衚衕,北京旗人的家!
蒙古文字起源與奈曼旗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