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大都市,我們身邊有野生動物嗎?如何與它們相處?

上海大都市,我們身邊有野生動物嗎?如何與它們相處?

「為什麼叫珠頸斑鳩?它的脖子就像我們人戴著珍珠項鏈一般,所以叫珠頸斑鳩。有小朋友說我媽媽也很喜歡珍珠項鏈,但是不會戴在脖子上一圈一圈的,所以這樣命名不太好,那會起什麼名字呢?她說這個一看就像二維碼,如果以後讓小朋友給它起名字,可能就叫二維碼斑鳩了。」

午後,福州路上海書城聚集起一批熱情滿滿的小讀者,他們是來認識一群特殊的朋友——我們身邊的野生動物。8月25日下午,由上海報業集團與新華傳媒共同打造的「市民文化客廳」第九期活動由「新民科學咖啡館」首次入駐,在生態學博士、上海自然博物館自然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何鑫的娓娓講述中,參與活動的家長和小讀者走進了一個神秘而可愛的世界。

活動伊始,何鑫以幾個關於野生動物的提問引導在場小讀者的思考。野生動物不限於大家所熟悉的大熊貓、東北虎、考拉、袋鼠等,在上海的高樓大廈之間有很多綠地區域,這些綠地和自然生態中生活的野生動物尚未引起大家關注。他還以非洲野生動物與當地城市及居民共同生活為示例,展示了野生動物與人類生活和諧共處的可能性。原野之上,一群斑馬閑適自在地生活著,在它們身後不遠之處,高聳的大廈樓宇標示著人類生活的痕迹。城市也能為野生動物提供家園,很多動物也可以適應城市環境。

人們往往通過電視電影等媒介了解和關注野生動物,更近距離的接觸則是通過參觀動物園,但聯繫到我們每個人周遭的自然環境,如何通過自身行動改善自然環境和保護野生動物則缺乏相關的認識。從生活中常見的鳥類,到不為人注意的昆蟲,再到難得一見的珍稀動物,何鑫通過對上海本地生活的各種野生動物的介紹,將小讀者目光拉回「身邊」,呼籲大家關註上海都市圈中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

我們看到的七星瓢蟲有些並不是「七星」;野貓、野狗不是野生動物,而是被人類所遺棄的伴侶動物;動物園中的動物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野生動物,它們如今的生活環境是根據原生環境人為模仿所造,與自然環境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活動中拋出的一條條「冷知識」不僅令小朋友大呼有趣,許多家長也感慨學到了新知識。

在許多人的童年記憶中,秋天夜晚最喜歡尋找的就是螢火蟲,這些「提著燈籠」的小小身影帶來了童年記憶中不可取代的一絲樂趣。而今,上海市區已經越來越難捕捉到這些閃光的身影。不僅是螢火蟲,由於生存空間不斷縮減,許多本地野生動物越來越難覓蹤跡。「螢火蟲需要更好的生活環境,如果你家小區里可以發現螢火蟲,說明你家小區的環境特別好。」 主講人聲情並茂的講述之下,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腦袋漸漸安靜下來,沉浸在傾聽和思考之中,對愛護動物和保護環境這個恆久命題有了更真實的體驗。

「這是一場很有意義的活動」,一位到場家長表示,孩子在都市中出生和成長,接觸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機會相對較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培養孩子學會觀察和熱愛自然。何鑫說,許多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從小都是觀察者,多年前,生物學家達爾文遊歷加拉帕戈斯群島,正是在這些地方的觀察發現了很多動物知識點,啟發他發現了物種起源。自然界的未知奧秘等待著更多小朋友一起去探究和發現,「愛可以從認識、了解、觀察開始」。

作為一位科研工作者,何鑫認為,大眾更多接觸正確的野生動物知識,才有可能真正明白自然保護的意義,這也是科普活動的意義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重磅!多年夢圓!全國首座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落戶上海楊浦
上海這個區見證新中國工業變遷,而今第三產業總產值10年增長1000億元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