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說「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其實你可能誤解了好人的意思

俗語說「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其實你可能誤解了好人的意思

中國傳統的道德氛圍一向是倡導向善,反對為惡的,古語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但我們知道許多古語之間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在倡導向善的傳統文化背景中,竟然出現了這麼一句俗語叫「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難道這是勸我們不要做好人嗎?

聯想到生活實際,或許很多人對「不要隨便做好人」這個觀點非常贊同。畢竟好人總是顯得老實一些,所以遇上事很容易吃虧;而壞人狡詐、臉皮厚、擅長陰謀詭計,經常會讓好人有苦說不出。每當好人吃苦,壞人得意,大家就會嘆息:「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

其實,大多數人一直誤解了「好人」的意思。一般人會覺得,只要自己多做好事,樂於助人,不求回報,就稱得上「好人」,實際上這是眼界短窄的表現。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通過兩個古老的故事,了解其中的深奧智慧。

《呂氏春秋》記載了「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兩個故事,說的是孔子有兩個弟子,一個叫子貢,一個叫子路,他們兩人都做了好事,但孔子得知事情經過後,卻只表揚子路,批評了子貢。這是因為他們兩人在做好人好事時,採取的方式截然不同。

孔子是魯國人,當時魯國有一條律法,規定魯人如果在別的國家見到本國人淪為奴隸,花錢把他們贖回魯國的話,就可以獲得一筆來自魯國的獎勵金。子貢有一回把魯國奴隸贖回了國,他覺得做好事不能求回報,於是沒要那筆獎勵金。這事傳出去後,人人都稱讚孔子高徒有美德,施恩不求報。

子貢以為老師會表揚自己,沒想到孔子卻嚴肅地批評了他一頓:「你的做法實在是大大失誤!從今以後,哪還有魯國人敢隨便贖本國同胞?要是收獎勵金,人家會說他道德比不上你;要是不收,就只能自己吃虧!這樣一來,大家見到魯國奴隸也只能裝著沒看見,等於減少了奴隸們被贖回的機會,也堵了人們做善事的心思!」子貢啞口無言。

孔子另一位徒弟子路,在路上碰見了有人溺水,急忙跳到水裡把他救了起來。之後,那家人為了表示感謝,送給子路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知道後,欣慰地表揚了他:「你做得很對,你的做法告訴別人,做好事是可以收取回報的,這樣大家以後會更樂於做好事。」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好人好事」的定義:一個人做好事,不應該是為了顯示自己善良高貴,而應該在幫助人的同時,又能不虧損自己,還能倡導他人向善,讓社會形成積極做好事的優良氛圍。如果做好事就意味著自己吃虧,還有幾個人願意做呢?

再回到開頭所說的俗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很多人聽了這句話,往往會認為好人沒好報,忽略了做好人好事的方法。實際上,善良當然是做人基礎的道德標準,只不過真正有意義的善良,是需要智慧加以輔助的。

只知道顯示自身的善良高貴,或者不經思考地亂幫人,並不能稱得上真正的好人,有時候我們說「好心辦壞事」,就是這個道理。好人不代表就要事事無私,更不代表要白白受氣。如果真的「好」過頭,甘願讓壞人得意的話,那他也並不能稱得上是「好人」了。你認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寧與友邦,不予家奴」看看慈禧太后這副嘴臉!
如果你是大宋皇帝,女真崛起的時候,如何處理與遼、金的關係?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