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官居大學士、兩江總督,為何還一直不忘讀書呢?

曾國藩官居大學士、兩江總督,為何還一直不忘讀書呢?

曾國藩組建湘軍以後,為什麼很多人才都彙集到他的帳下?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終身不廢學,堪為人師長」。他強調,用人就像師傅帶徒弟、老師帶學生一樣,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得到學習和提拔的機會。

從曾國藩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十幾年的軍旅生涯中,幾乎每天都在行軍中,卻仍不廢學。無論是在轎子中,還是乘船時,他都一定在看書。所以他後來右眼失明,左眼也幾乎看不見,原因就是太用功了。方宗誠第一次見到曾國藩的時候,就問他:「你這麼大的官,行船還在讀書,為什麼呢?」

曾國藩回答說:「我每天處理軍事、人事、財政等各項事情,應接不暇,如果不兼讀聖賢書的話,天下的人情事理就不可能明白。心不能養、理不能明,何以能知人?何以能應事?古往今來,那些登到很高位置最後走向失敗的人,都是因為不學習的過失。」

曾國藩一生曾三次立志。他早年立志當一個鄉村教師,那時候他是一個秀才,希望像他的父親一樣,開一個私塾,靠自己這點有限的知識來養家糊口。第二次立志時他已高中進士,他想當一個理學家,向道德聖賢看齊。他以文人領兵後,第三次立志要當中興名臣,但這談何容易呢?

雖然曾國藩沒有任何的軍事知識,但是他善於學習,所有有關兵法的書他都看。剿捻的時候,他還專門看了一些傳記。看完李自成的傳記後,他說,闖王李自成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跟捻軍這套做法有相似之處,這種飄忽不定是他們失敗原因的所在。

那打敗天平天國他用的是什麼辦法呢?後來曾國藩總結了許多。看王夫之的全書,從《宋論》和《通鑒論》中,他得到很多啟示,並逐條摘錄到他的日記中。說行軍打仗就應當如此,他也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做法,比如說,以全軍破敵為上,就是在力量相同的條件下,不能硬碰硬,更重要的是保全力量,以吃掉敵人為上,不以占城池土地為目的。

「多用活兵,少用呆兵,隔而不圍,圍而不打」等,這些都是曾國藩在閱讀王船山著作時得來的。曾國藩晚年與趙烈文一起談話,兩人經常談起王船山。王夫之(字船山)是曾國藩早年非常敬仰的人物,湖南衡陽人,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最初人們熟知的是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著作、學說、思想,多是通過曾氏兄弟的推廣,才為世人熟知。

有一次趙烈文問曾國藩:「你經常舉證王船山先生,設想一下,如果國家有需要,王船山又肯出來為國家做事,他能不能做一個非常大的官或者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呢?」曾回答說:「恐怕不能。」趙烈文當時一愣,說怎麼不能呢?

曾國藩說:「王船山的學說,是宏深精緻的,但有偏頗苛刻之嫌,由於他要求太嚴格了,即使讓他處理國家事務,也很難有所成就。」

曾國藩還打比方說:「再好的樹木,也不能為那些能工巧匠成為特殊的樹木,讓你拿來就能用。上天也不能為賢明的君主製造出超常的特殊人才,這都要經過磨礪、培訓、鍛煉才行。」

從湘軍集團的發展來看,曾國藩都十分重視培養人才,而且都是以身作則,注重提高他們的學問和道德修養。所以他也一直強調,真正用好人的人必須要「終身不廢學」,能夠擔當得「堪為人師長」這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和祖制叫板,乾隆實行「開戶家奴」出旗為民這一政策值得肯定
他是代善之子深受皇太極賞識,若非英年早逝,或成開國鐵帽子王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