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岩茶課堂:透過武夷岩茶的包裝,能看出什麼?

岩茶課堂:透過武夷岩茶的包裝,能看出什麼?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麻花認識位在高校退休下來的C老師,他分享自己看岩茶品質的「妙招」。

已經從位子上下來的他,帶出來的學生桃李滿天下,自然也不怕談收禮的話題。

這年頭牛欄坑肉桂的名氣火熱,連帶著不少人送禮,也首選「牛肉」。

從這幾年收到的茶禮經驗里,C老師總結了看岩茶品質的經驗。

整整一大盒裝,十多泡「牛肉」裝的茶禮,通常看都不用看,就可以直接婉拒。

而那種單獨的金色一小罐,兩泡裝的牛肉,往往才是真貨。

剛聽完這番結論,麻花一臉震驚,不大相信。

光從包裝,就能看出岩茶品質好壞,會不會太片面?

C老師笑而不語,給麻花上了一課人性弱點。

武夷山裡全部的「牛肉」加起來,全年產量不過一千多斤,哪裡來的這麼多「真牛肉」?

聽完此言,似乎有幾分道理。

然,話說回來,真的可以從岩茶的包裝上,看出品質的好壞嗎?

其實未必。

看對的概率並非100%,但能有六七分把握。

下面,麻花就來分享一番,C老師的看包裝經!

《2》

「好的岩茶,都是按泡賣的。」—C老師。

這點,麻花表示認同。

品質越是好的武夷岩茶,往往意味著山場更頂級。

背後的工藝要求更多,畢竟,一道道焙火上去,成本也不少。

再加上,頂級山場的岩茶茶青,原料價格擺在那,為了保證最後的質量,不砸招牌,制茶時,多是多年經驗的老師傅親自上馬。

甚至於,還是岩茶業內公認的知名大師,為其質量把關。

這就意味著,品質越好,越是值錢的岩茶,背後的山場和工藝都不會差。

從另一方面說,頂級的岩茶,往往產量有限。

同一款頂級茶,每年武夷山的產量,也就在幾十斤上下,不會出現滿天飛的局面。

比如,牛肉、慧苑坑老叢水仙…

這樣頂級的岩茶,單價成本擺在那,在包裝時自然不大可能,用上大白菜的包裝。

除非客人的特殊定製,一般而言,這樣的茶往往就一泡、兩泡按泡賣。

這樣一來,這款茶最終的定價,才能讓大部分喝茶消費群體,承受得起。

若是直接按半斤打底,好幾十泡裝在一起,那不知定價得到多高?

從送禮的角度而言,包裝小而美,是種哲學。

單獨的一泡,兩泡裝,數量有限。

泡來喝時,會更加的認真品嘗,感受滋味。

對於懂喝茶的人而言,更能品出個中韻味。

《3》

「好的岩茶,單泡克數不會過量超標。」

換句話說,一泡岩茶正常情況下也就包上8-9克 ,少有出現10克,12克的情況。除非是在潮汕地區,才有「重口味」的情況。

但頂級好茶,投茶時還是悠著放。

畢竟,從岩茶的沖泡要求上,講究投茶數量精準。

投茶量不多不少,才能更好的泡出滋味濃淡合宜的茶湯。

若是投茶過多,就很容易造成滋味偏濃重,影響喝茶感受。

並且,還會造成浪費。

對於頂級的岩茶而言,哪怕是浪費個3、4克,同樣顯得很可惜。

通常,業內推薦的岩茶投茶比例,是110ml標準蓋碗,搭配上8克干茶。

按照這個基礎,單泡裝岩茶,份量在8、9克正好合宜。

剪開泡袋,剛好就是一次泡茶的量,不多不少。

若是10克裝,12克裝的岩茶,剪開泡袋後,按照8克的投茶標準,會剩下三四克干茶。

已經打開泡袋包裝後,余留下來的多餘干茶,實在保存不便。

在泡袋沒有嚴實封口的情況下,一不留神 就容易出現受潮返青,整體品質直線下滑。

並且,這點兒剩下了的茶在下一次沖泡時,又不能剛好用完,還得重新再開一包。

這樣對於後續泡茶而言,實在是麻煩多多。

由此,我們再來倒推,憑什麼單價這麼高的頂級岩茶,會捨得每泡多加幾克?

C老師的一番話,倒是提醒了麻花,這是為什麼呀?

「品質不夠,數量來湊。」

一語驚醒夢中人!

也是,山場不正,品質不佳的岩茶,唯有在加大投茶量的基礎上,泡出來的茶湯才能更有厚度和滋味。

如此,才能更好的矇混過關。

料不到,看似實惠的單泡加多份量,竟還能藏下這麼多的貓膩!

《4》

「看包裝,買櫝還珠最不可取。」

此言在理。

畢竟,現在的垃圾都實行分類了,再用上過多的華麗包裝,實在是不環保。

我們喝茶,喝的不是包裝。

通常而言,一款岩茶的包裝,達到美觀實用就行。

太過華麗,一層疊一層,會增加太多的包裝浪費。

早前幾年,月餅包裝太浮誇的新聞,每年中秋時都能登上新聞。

一盒四個的月餅,單獨是外層包裝,就用上了5—6層,實在是太浪費,令人咋舌。

再話說回岩茶,哪怕是用來送禮,包裝也得適可而止。

太過浪費的包裝,不符合市場主流。

C老師這番看包裝的說法,覺得很有道理。

聽完這,麻花不禁想起那位「用最好的包裝,送最爛的茶」的仁兄。

認識他,是源於和村姑陳在外面喝茶時的一次機遇。

當時,那位仁兄在大談他到送禮經。

每年中秋,春節,到茶城裡挑套最好f的包裝,隨便裝上些普通茶,用來送禮最合適了。

麻花心想,他送的茶,本身可能還沒有包裝貴。

送禮,還是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為好。

這樣看似小聰明的做法,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5》

接著上文說的,岩茶的包裝,最忌華而不實。

看著好看,但實則裡面的包裝一點兒也沒選對。

不能為茶葉密封防潮,甚至還會讓茶葉粘上包裝盒,包裝罐散發的異味。

這樣的包裝,純屬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茶友們不論自己買來的茶也好,別人送來的茶也罷,在收到貨時 ,需要仔細檢查 。

首先,查看包裝是否有破損,岩茶泡袋上的袋口,是否嚴實平整密封。

若是沒有嚴實密封,哪怕袋口留一絲小縫隙,都像是開了窗戶一般,水汽、異味、氧氣等容易進入,很容易讓裡面的茶變質。

其次,檢查岩茶的包裝,是否有明顯的油漆味,塑料味,金屬味等雜味。

有異味的包裝,要敬而遠之。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原本香氣清爽的岩茶,呆在異味明顯的包裝內,時間一久,容易串味。到最後 ,發散出來的味道又悶又雜,實在影響喝茶感受。

茶葉的包裝,總歸到服務茶葉本身。

但凡不能為岩茶提供妥當守護的包裝,哪怕再好看 ,也沒用!

《6》

曾經,老一輩提的相由心生說法,麻花心底不太相信。

到現在,越發的覺得「看相」是件很有道理的事。

從一個人的儀容儀錶,言行舉止上,能看出太多方面的信息。

說回來,看岩茶的包裝,和這「看相」的道理相似。

看似簡單,但特別的有道理。

C老師的看包裝經,背後可是多年的實踐積累!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簡單的茶葉禮盒背後,不知藏著多少信息?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實測:那些招搖撞騙的「馬肉」,叫馬頭岩肉桂的未必都產自馬頭岩
按時間採摘的茶,越靠前,茶的品質越好?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