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偉大變革

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偉大變革

170多年前,馬克思曾對「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作出科學的理論闡釋,實現了人類「世界史觀」上的一次偉大變革。科學的世界史觀一經形成就被馬克思運用到其後的理論創作中,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歷史穿透力。今天,重溫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邏輯進路,無疑對我們科學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從容應對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大有裨益。

歐洲變革時代的「世界歷史」觀念

「世界歷史」思想並非馬克思首創。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概念具有豐富內涵,它源於編撰史學而又超越編撰史學,屬於歷史哲學範疇。新航路開闢之後,世界各文明中心長期彼此隔絕的狀態逐步被打破,作為有機整體的人類歷史由此開啟了「加速度」的發展進程。馬克思成長在一個大變革大調整的「世界歷史」時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排擠一切落後的生產方式,資產階級衝破地域限制奔走於全球,到處建立各種經濟聯繫。隨著各民族普遍交往的逐步建立,哲學家的理論視野也隨之擴展,他們開始嘗試解釋「世界歷史」及其運動規律。維柯在《新科學》一書中認為,世界各民族具有共同性,即一切民族都將經歷興起、發展、鼎盛、衰亡的循環復歸過程,這是一條「永恆的規律」。維柯的歷史觀始終在自然法則的宿命論中兜圈子,沒有突破唯心主義的僵硬外殼。康德在《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永久和平論》等著作中曾主張通過理性喚醒人們的善良意志以驅除「惡性」,使人由「動物狀態」過渡到「人道狀態」,由「野蠻狀態」上升到「道德化狀態」,進而通過「世界公民」締結契約以實現「永久和平」。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認為,「世界歷史不過是『自由概念』的發展」。他將人類社會發展描述為「絕對精神」的外化過程,「世界歷史」的起點是東方的中國,在那裡只有皇帝一個人的自由;「世界歷史」漫遊到古希臘、古羅馬,在那裡只有奴隸主、貴族等一部分人的自由;「世界歷史」最後落腳到歐洲的日耳曼民族,在那裡追求普遍的自由。黑格爾的「世界歷史」思想在本質上是唯心主義的,將現實的「世界歷史」運動抽象為絕對精神的辯證運動,也充斥著濃郁的日耳曼民族中心主義的論調。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是在經驗事實生成與哲學思維變革的有機結合中創立的,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曾提出「世界的哲學化同時也就是哲學的世界化」的重要命題,已經具備某些衝破唯心主義外殼的革命性因素。青年馬克思走出象牙塔,越發感受到現實利益對國家法律的強大支配作用,理性國家在現實利益衝突面前只能屈尊降貴,代表並迎合有產者階級的利益訴求。從現實的利益衝突和利益矛盾去重新思考理性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係,是馬克思考察「世界歷史」發展動力問題的新探索。

在涉足古典經濟學領域之後,馬克思進一步認識到,「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從勞動發展史去考察作為一般意義上的「世界歷史」,即人類的全部歷史,這無疑是馬克思邁向唯物主義世界史觀的一次重大轉折。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確立了唯物史觀,這使得他看待「世界歷史」的視角發生了根本變化。在馬克思看來,大工業「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於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國的孤立狀態」。實際上,馬克思在這裡既不是從編撰史學意義上也不是從「全部歷史」的抽象概念闡釋「世界歷史」,而是賦予了「世界歷史」明確的時代限定,即資本主義大工業開創的一體化的世界。在馬克思那裡,「世界歷史」是指各民族在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推動下突破地域局限性,而邁向世界一體化普遍交往的過程,尤其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球擴張使彼此相對隔絕的各民族捲入世界市場之中建立普遍交往聯繫的時代。

在資本主義全球擴張的時代,人類的地理空間距離因日益發達的交通工具被大幅度縮小,越發呈現出「時空壓縮」的趨勢。落後民族的生產力結構在資本主義大工業衝擊下面臨解體或重構的命運,「現實的人」及其共同體從事的物質生產或精神生產活動,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為世界歷史性的活動。資本主義開啟的自由競爭時代並不是「世界歷史」的終結,而是一個複雜的矛盾體。一方面,它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產力為人類擺脫自然奴役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前提;另一方面,資本邏輯的全球擴張又使階級矛盾、城鄉矛盾、民族矛盾發展到歷史的頂點。當「世界歷史」初現端倪,其宏大畫卷還沒有全面鋪展開來時,馬克思對「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作出的理論闡釋和科學預測無疑是富有遠見的。可以說,唯物史觀為馬克思創立科學的「世界歷史」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哲學基礎,「世界歷史」思想又擴展了唯物史觀的理論空間和問題視域。

揭示「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規律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對「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作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一般哲學闡釋。沿著唯物史觀指明的方向,馬克思繼續深入「有關時代的經濟」去探尋「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深層根源,進而科學揭示資本主義「世界歷史」的本質規律、內在矛盾與未來走向。馬克思青年時代曾輾轉於歐洲各地。他既閱讀了大量經濟學著作並寫下相關筆記,又接觸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普遍關聯」的經驗事實,在理論創作與革命實踐的良性互動中不斷深化對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周期性的商業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歷史」時代的顯著特徵,資產階級克服危機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消滅大量生產力以適應狹隘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二是通過所謂的自由競爭排擠小私有者,進而壟斷和獨佔國內市場,或者通過戰爭等方式迫使他國打開通商口岸,以奪取新的世界市場。《資本論》及其手稿是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結晶,也是揭示資本邏輯「世界歷史」運動及擴張的集中體現。資本主義大工業開創的「世界歷史」是服務於資本增值活動的,它只是在促進人的解放過程中扮演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工業資本是撬動「世界歷史」的槓桿,因為「資本越發展,從而資本藉以流通的市場,構成資本流通空間道路的市場越擴大,資本同時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間上更加擴大市場,力求用時間去更多地消滅空間」。在古代社會,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尚未完全分離,勞動者進行生產是為了直接獲得某種「使用價值」,勞動在某種意義上表現為「自主活動」;在現代社會,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完全分離,工人階級從事生產活動則是為了獲得「交換價值」,他們在資本邏輯支配下通過透支身體而不斷創造剩餘價值,其勞動表現為「異化勞動」。在馬克思看來,只有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的偉大社會革命支配了資產階級時代創造的文明成果,才能消滅世界範圍內的異化勞動。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不是立足於資產階級「市民社會」,而是立足於整個人類社會或社會化的人類,它蘊藏著解放全人類的宏偉目標。此外,馬克思晚年還按照唯物史觀的理論邏輯摘錄了《人類學筆記》和《歷史學筆記》,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古代社會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過程研究,並對東方社會發展道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使得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作為「藝術的整體」呈現在世人面前。

總之,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是富有前瞻性和預見性的,既源於他所處的時代而又超越那個時代,它在經濟全球化向縱深推進的今天越發閃耀出真理光芒,指導我們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我們要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增強這一思想對世界新現象和新問題的科學解釋力,推動經濟全球化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刻革命
清掃歸來憶初心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