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從1929到2019,向前不止一步

從1929到2019,向前不止一步

「中國企業出海」是我今年重點關注的一個話題。

因為世界之大,蘊藏著太多商業的底層秘密;因為走訪非洲、歐洲、印度、越南等國的經歷愈發讓我意識到,每一個能向外邁出一步去探索新大陸的國人,都有著超乎常人的勇氣和精氣神。

在非洲的衣索比亞,你每天都能在亞的斯亞貝巴機場的候機大廳里看到大量中國人,他們都是來這裡的「淘金客」,手持行李風塵僕僕,以此為中轉飛往辛巴威或其他城市。

宋黎,被稱為辛巴威「最忙」的中國人。她在辛巴威擁有一個製鞋廠,為非洲南部的多個部隊製造軍鞋,因此需要頻頻與官方打交道。而在資本寒冬的冷風漸漸吹向非洲的同時,她又大膽買下了三條生產線,進一步擴大了鞋廠的規模。

圖片來源:《活著》-馮海泳

和她一起在辛巴威打拚的經理阿貞,來自一個鄉村小鎮,只有初中文化水平。

孤身一人在辛巴威工作生活了十幾年後,她從一句英文都不會講的農村婦女,變成了管理300多人的工廠經理。

有人勸她別來,她還是來了。吃夠了苦也享夠了福,不打算回國。

3年前,周學恭來到辛巴威建廠進行鉻鐵冶煉,除此之外他還找到了一個美國礦產公司廢棄的鉻鐵渣土堆,400萬噸。說是廢棄,但是依舊能從中提煉出許多資源,而且幾乎是零成本的。

就這樣一點點從沒有機會的地方找機會。鉻鐵礦廠每天24小時運轉著,就像在當地為了事業連軸轉的中國人們。

圖片來源:《活著》-馮海泳

出海的生意不好做。

不論是在東南亞還是在非洲,當地政府對於原住民的待遇都極其優厚,而外來淘金的異鄉客們就必須接受和承擔額外的保護成本。

例如在辛巴威,政策規定所有公司必須由本國人掌控,因此中國人想要做生意就必須跟當地人合作,白白給出51%的股份,生意達成後老闆們再通過回購的方式把股份重新贖回。

當地的中國老闆因此組成了「商會」以抱團取暖,獲得一點安全感。

除此之外還有安全問題。羅躍盛15年前剛到辛巴威時就遭遇了搶劫。彼時他靠開餐館起家,每天收入的現金引起了當地小偷的注意。當時他被小偷用槍指著腦袋,對方正準備開槍時幸好警察到來。

辛巴威的失業率高達80%,遍地都是勞動力,也都是不安定因素。很多老闆都不得不配一把槍來防身。

如今他每天都坐在防彈車裡,由保鏢接送。「儘管現在每天有司機接送,一按喇叭就有人給我開門,工人為我煮飯,給我洗衣服,但是我卻沒有感受到什麼榮耀,最後我還是會選擇落葉歸根。」羅躍盛說。

但縱使如此,依舊孜孜以求。

目前在辛巴威工作生活的中國人數量過萬,其中活躍著兩三千的東北人,他們是當地中國人最大的組成部分,其中不少就是被羅躍盛「忽悠」來的老鄉。

從離港的飛機起飛的那一刻,他們向前邁出的每一步就都是在和自己根深蒂固眷戀故土的性格告別,都是在向熟悉的環境和幾十年的習慣告別,在向傳統守舊的商業思維告別,向心底的那一點瑟縮怯懦告別。

害怕么?後悔么?累么?

不想,不問,不在乎。

再向前一步,管它艱辛困苦!

就在前幾天,今日頭條發布招聘,官宣位元組跳動搜索部門已然成立,彷彿隔空對著百度開了一槍,新的BAT格局或許正在形成。

江湖浪涌。

如今的今日頭條估值750億美元,是如今的商業場中最富想像力和一匹黑馬。而不太為人知的是,在創立今日頭條前,張一鳴曾參與過四家創業公司,均沒有堅持到最後。

10年,他失敗了四次,終於在第五次聲震江湖。堅持到如今已是第六個念頭。

從今日頭條到火山小視頻,到抖音,到海外版抖音Tik Tok,再到如今的位元組跳動搜索部門,一次又一次挑戰市場的想像力,但你依然看不到他的邊界。

寫下《浪潮之巔》的作者吳軍將一切商業的成功與否歸結於其原生的基因,但張一鳴對基因論有過另外的論調,他曾經思考過位元組跳動的基因到底是什麼?是移動互聯網?是商業能力?最後發現其實都不是,我想位元組跳動的基因大概就是不斷突破,不在乎原始的「束縛」。

所謂基因論,不過是宿命論。

而所謂的宿命,歸根結底就是認命。

「事情沒有邊界,時間也沒有邊界,最重要的就是向前跑。」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步步向前跑,去試探,去突破市場的邊際,突破自身想像的邊際。

這也正是中國千千萬萬創業者身上再普通不過的經歷。失敗,再來,失敗,再來。他們打動我的根源也都是一樣的——既有向前一步試錯的勇氣,也有真的出錯了也要站起來再試一次的勇氣。

每個人失敗的背後都是一樣的。遺憾,不甘,失望。但只要這點勇氣還在,只要還能再往前多挪一步,行為本身就依然有意義。

向前邁出一步到底有多難?

難,也不難。

《低慾望社會》、《過勞時代》、《鈍感力》,這三本暢銷一時的熱門書籍核心解決的其實是同一個問題——當一切陷入疲憊麻木沒有衝勁,應該如何適應和調整?

不想工作,不敢戀愛,不會生活。在高昂的生活成本和重壓的工作面前,慾望和勇氣似乎都被大大壓縮了。

「為了避免結束,你拒絕了一切開始。」這是顧城在80年代寫下的一句詩,詩名就叫《避免》。

但與此同時,我依舊能看到,中國有許許多多的人在小心翼翼但鼓足勇氣向前一點點推動著生活。

他們是借錢做小生意的路邊攤主。一天出兩次攤,早上5點爬起來準備賣早點,晚上夜宵開到凌晨2點多再收攤,就為了能夠給家中的孩子多攢點錢;

他們是為了能夠在大城市站住腳而每天加班、省吃儉用的年輕人。9點半結束工作,趕地鐵換乘最後一班回家,深夜在出租房公用的廚房做好第二天的飯菜,累了就看看銀行存款和嚮往的那個家;

他們是刷著信用卡吃著泡麵也要拍出一部好電影的獨立導演,幾年寫劇本攢的錢都拿去拍片子了,能自己上的絕不多雇一個人,為的就是能不被資本左右,拍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好故事。如果這次還不行,那就再來一次;

他們是為了能和心愛的人考上同一所學校而熬夜學習的少年。雖然還沒表白,但他知道只要這次月考能比上次好一點,自己的名字就能和她的近一點,遲早有一天他會堂堂正正站在她面前,向前一步說出那句「我喜歡你啊」。

為了心中所愛,每個人都在安靜的、隱忍的、默默蓄力的向看不見摸不著的現實壁壘發起衝鋒,一點點向前邁進,哪怕一步也好,半步也好。

人類的邊際到底在哪裡?

阿姆斯特朗探索宇宙的邊際,屠呦呦探索醫學的邊際,喬布斯探索科技美學的邊際,科學城就一次又一次突破想像力的邊際。

而真正屬於人類的,其實是是勇氣邊際。

你是否有再向前一步的勇氣,你能不能再多嘗試一次,你敢不敢賭,你敢不敢失敗?!

你敢不敢愛?你敢不敢追求更好的生活?

歷代,萬年,不外如是。

誕生於1929年的杜蕾斯(DUREX),其名稱源自三個英文單詞的組合:持久(Durability)、可靠(Reliability)、優良(Excellence)。

但還有一個詞,就是勇氣。

1987年,杜蕾斯以「當男孩遇到女孩」的系列廣告形式出現在電視熒幕中,引起軒然大波。

這是英國第一個通過電視宣傳安全套的品牌。

也是在這一年,杜蕾斯公司推出了「不要因為無知而死去」的艾滋病公益廣告活動,這不僅在當時引起嘩然,哪怕直到今天這個口號依舊被流傳使用著。

這很杜蕾斯。

從1929年創立至今,90年里,杜蕾斯的成長自始至終伴隨著向前一步步試探的全球創新。1951年,杜蕾斯建立了歷史上第一條全自動生產線,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生產速度;

60年代,它安裝了第一個安全套自動售貨機。

1969年,杜蕾斯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廣告宣傳的避孕套品牌。

80年代,艾滋病出現,杜蕾斯開始通過大型活動和廣告進行品牌推廣。

在尚未開化的60年代,杜蕾斯是如何艱難地一步步向前挪動,一次次直面來自整個社會的爭論和非議,又一次次衝擊著全世界對性和愛的觀念。

而正是如此,才有了全球下降的艾滋病發病率,有了今天高度普及的避孕知識,有了直面愛與被愛的自由。

在他們最近90周年的視頻里,你能清楚地看到什麼叫「再向前一步「的勇氣。

創新的勇氣,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敢直面爭議堅持自我的勇氣。

這正是任何一個普通人想要成功、一個企業想要成功的核心要素。

向前一步,更大膽的去追求自己所愛。跨越阻礙,不只是外部的,更多的是突破自己內心的阻礙,去追求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不要因為無知而死去,亦不要因為怯懦而放棄。

新品牌品牌庫

新品牌行業分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意畫報 的精彩文章:

衛龍:年銷100億包,營收超20億,辣條超級網紅是如何做營銷的?
沸了千年的鍋,為什麼還能這麼火?

TAG:創意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