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

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

「一粒葯」的重量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一粒葯」的重量

新華社記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用藥安全,他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他指出,「要密切監測藥品短缺情況,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好低價葯、『救命葯』、『孤兒葯』以及兒童用藥的供應問題。」

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出台、促進仿製葯研發創新、抗癌藥零關稅、藥品集中採購、加快新葯審批……承載著「一粒葯」的重量,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一場更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用藥需求的改革正強力推進。

鱗狀細胞癌患者:我的「救命葯」來了

「我之前用的是進口注射用鹽酸博萊黴素,屬於替代藥品,不僅價格貴,而且經常出現用後發燒的情況。去年以來,終於用上了此前一直斷貨的國產注射用鹽酸平陽黴素,價格低,副作用小,對於我和病友來說是真正的救命葯。」山東濟南一位31歲的鱗狀細胞癌患者許女士說。

許女士所說的「救命葯」產自吉林敖東葯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屬於國家基本藥物及臨床短缺品種。由於該藥品對應的患者人數較少,加之葯價低,研發成本高,企業難以盈利,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在醫療機構和市場上「消失」。

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吉林敖東葯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看產品展示,到車間了解工藝流程,勉勵他們跟蹤生物製藥前沿動態,加強技術研發合作,努力打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產品,為攻克人類疾病難題、促進群眾身體健康多作貢獻。

當年,吉林敖東投資1億多元,引進國家一類抗腫瘤新葯「注射用鹽酸博安黴素」和國家基本藥物及臨床短缺品種「注射用鹽酸平陽黴素」,設計新建了兩條高科技生產專線。據統計,「平陽黴素」重新上市以來,已累計銷售20萬支。

山東省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處副處長劉智介紹,當地通過採取開放式掛網管理、網下應急採購等措施,解決了過去葯雖然生產出來了,但是醫療機構卻買不到的尷尬局面。

患者分享政策紅利的背後,是一份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成績單。

國家葯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臨床急需境外上市新葯、罕見病藥品設立專門通道審評機制,對具有明顯臨床價值的藥品包括兒童用藥實行優先審評審批,加快推進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等舉措,推動解決藥品短缺問題。

截至目前,已有抗腫瘤葯鹽酸阿來替尼膠囊、奧拉帕利片、罕見病葯司來帕格片、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等18個品種批准進口上市,892個申請納入優先審評審批。

白血病患者:負擔減輕,生活更有希望

針對癌症發病率逐年升高趨勢,近年來,為了讓患者早日用得起新葯、好葯,國家有關部門打出了抗癌藥零關稅、醫保談判、藥品集中採購的「天價葯」降價組合拳。

2017年7月,包括15種腫瘤靶向藥物在內的一批進口葯被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並大幅降價。

2018年5月1日起,我國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

「以前用靶向葯格列衛都是自費,每年花費7萬多元。現在葯價降了,而且進醫保了,負擔減輕一半以上,生活更有希望了。」長春市患病8年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趙先生說。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腫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張在雲表示,針對肺癌的進口治療藥物吉非替尼,患者每月光藥費就得花15萬元左右。近一兩年,國產仿製葯上市,患者每月僅需花費1494元;同時倒逼進口吉非替尼價格下降至每月6840元,並納入醫保範疇。「『救命葯』終於走近了普通工薪患者。」張在雲說。

除了抗癌藥價格逐漸「親民」,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機制也讓多種「天價葯」降價效果顯著。

今年4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在11個城市步入落地實施階段。通過帶量採購,25個中選藥品平均降幅52%,最大降幅超過90%。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介紹,這項政策的落地預計節省藥品費用58億元,其中為患者節省藥品支出約23億元。

質量檢查員:讓每一種葯、每一粒葯安全、可靠、放心

在一輛冷鏈運輸車裡,處於-16℃以下冷凍狀態的牛胰臟正從長春運往吉林敖東葯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質檢員做完動物種屬、健康檢疫、冷鏈運輸、新鮮度檢測等一系列質量檢查後,這些臟器才被允許用作生產藥品的原料。

「源頭把關是我們生產出放心藥的第一步。」公司生產副總經理尤海濤說。

49歲的燈檢線操作工朱秀芳的任務是檢查生產線上9萬支藥品的外觀性狀及真空完整性。如今,這麼大的檢測數量,僅需兩個人就能完成。公司使用的從義大利引進的全自動凍乾粉針偵檢機,不僅可以100%檢測出產品的外觀完整性,還能實現產品真空密封性的逐瓶檢查,確保產品的無菌性。

記者了解,為全面提高藥品生產質量,吉林敖東葯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無論是藥品生產還是產品檢測,全部實現了自動化、可控化和智能化,最大限度避免了混淆、差錯、污染風險,實現了精準製造。

「小小一粒葯,承載著一個企業的責任,更承載著國家對民生的關切,我們一定牢牢把好藥品質量關,保障好廣大人民群眾的用藥需求。」吉林敖東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秀林說。(記者:陳俊、趙丹丹、趙文君、閆祥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英國國會議員現分歧爭執加劇 無協議脫歐可能性增加
阿根廷財長宣布辭職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