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淺析隸書《張遷碑》的風格氣象

淺析隸書《張遷碑》的風格氣象

文/張新 三餘書社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張遷碑》全稱《漢故谷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於東漢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是漢代隸書的著名作品。

隸書是漢代日常應用書體,今天我們發現了大量漢代石刻隸書作品,這些作品千姿百態,風格各異,大都氣象博大,典雅生動。其中《張遷碑》隸書具有獨特面貌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被歷代文人、書法理論家推崇。明代文壇領袖王世貞在《州山人題跋》中說:

「其書不能工,而典雅饒古意,終非永嘉以後所可及也。」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張遷碑雖然寫地不工整,卻典雅又高古,從西晉以後就再沒有人能寫得這麼好了!清朝書法理論家對張遷碑有「是碑為冠」的評價。

張遷碑為什麼得到這麼高的評價?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察思考。

首先,張遷碑的個性面貌突出。在中國漫長豐富的書法史上,能夠佔據一個位置的作品,往往是既有強烈的風格又具有高超藝術技巧的作品。這就像一個人,五官身材有明顯的特點,就容易被人們記住。前面說過,漢代隸書有多種風格,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用人來做比,《曹全碑》就是身姿曼妙、衣帶飄飄的仙女。那《張遷碑》就是一個肌肉發達、身體粗壯的力士。

仙女與力士的對比

隸書《張遷碑》的寬博雄強是怎樣體現出來的呢?

在結構處理上,主要有這樣幾種方式:

撇捺處理。

撇捺在一個字中往往是最主要最強調的部分,伸展開就會顯得體型修長,就像時裝模特手長腿長,而張遷碑的一個特點是撇捺組合不過分伸展,與其他部分橫向寬度接近,這樣字的外輪廓緊結,內空間撐開,給人以厚重的體積感。我們看張遷碑的「吏」字與曹全碑「史」字的對比。

《曹全碑》中「吏」與《 張遷碑》中的「史」字

橫縱筆畫的處理。

橫放縱收,就是把橫向的筆畫拉伸,縱向的筆畫縮短,我們看「干」、「帝」兩個字,「干」字中豎下部收縮,豎的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一樣長;「帝」字下部的巾整體縮小藏進寶蓋里,而這兩個字的橫畫都很長。

《 張遷碑》中的「干」與「帝」字

合體字的內部空間處理。

我們看「仲」字,人字旁與中字的距離很明顯,這個空間的寬度已經等於人字旁本身的寬度。如果有些字兩個部分不宜拉開距離,怎樣打開內部空間?《張遷碑》給我們提供了好辦法,我們看「珪」字,左右兩個部分的豎畫都不居中,王字旁的豎畫偏左,圭字的豎畫偏右,這樣雖然兩個部分挨得很近,但是兩個豎畫位置左右移開,仍然顯得中間部分空間很大,而由於豎畫的偏移,左右的橫畫伸出的部分很短,外輪廓顯得緊湊。

《 張遷碑》中的「仲」與「珪」字

包圍部分的空間處理。

我們看「 陳」字中,東這部分下部豎和撇捺都收縮,中間的「田」很大,幾乎佔據了中豎一半的長度;我們再看「中」字,口也佔據了中豎幾乎一半的長度。這樣擴大字中包圍結構的空間,達到中部撐開,字形飽滿的效果,就像一個人胸寬背闊就顯得強壯。

《 張遷碑》中的「陳」與「中」字

《張遷碑》明顯具有雄強寬博的特徵,同時,又是樸拙天趣,富於變化的。古人說「夫書肇於自然」,說明書法來源於傳統中國人的整體生存環境,同時說明,高明的書法能夠表現大千世界的豐富與變化。再用前邊的比喻,《張遷碑》是一個大力士,這個大力士不是高傲冷漠的,是舉止自在,平和幽默的。我們想一想,這樣一個人一定是討大家喜歡的。

我們再來分析張遷碑的一些結體特點:

放上收下

「君 」、「幕」上邊的部分非常大,下面的口、巾明顯收縮,我們想像幼兒頭部身體的比例,與成年人相比,顯得頭大身小,這是我們覺得小孩子可愛的原因之一。《張遷碑》中的拙趣也與此類似。

《 張遷碑》中的「君」與「幕」字

隨類賦形

「自然」是中國傳統藝術語境中最高級的審美追求之一,是根據對象的本質特徵進行率直的藝術表現。《張遷碑》總體上是寬博的,但不強求整齊劃一,在具體面對每一個字時,會根據它本身的構造來安排結構,有的字上下多個部分組合,那就自然地把它拉長。這樣也增加了作品的豐富性,高級的作品都不會單一。我們看看下面兩個字的結構對比。

《 張遷碑》中的「二」與「舊」字

奇正相生

書法想要顯示出趣味,往往需要打破端正規律的格局,《古今書評》里評價王羲之說「縱不復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可見古人對書法推崇風神逸氣,正襟危坐不是最高的審美形態。《張遷碑》用位置、角度的錯位,來展現意想不到的變化,達到奇正相生的效果。

我們看「間」字,門字框向右傾斜,而裡面的日字向左傾斜,同時構造了整個字從右邊向左邊放射狀的打開的姿態。

《 張遷碑》中的「間」字

我們再看「外」字,左邊夕部明顯下移,撇的底部比右豎底部低很多,形成了上下錯位的結構,加上豎畫的右傾,整個字呈現一種右傾的姿態,然而,最右有一個捺畫伸出,撐住左邊,使整個字傾而不倒。夕部下移,捺畫位置在豎的中下部,使整個字重心下移,增加了穩定感。

《 張遷碑》中的「外」字

以上是《張遷碑》一些風格特徵和藝術技巧的分析,《張遷碑》是具有極高審美價值的作品,今天人們普遍容易接受修長秀美的字體,而雄強、樸拙是漢代中國人的藝術追求,是「古意」,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餘書社 的精彩文章:

書法並不是越工整越好,寫的「歪歪扭扭」才是好書法
王羲之是這樣把字「寫活」的,看懂這個,方能體會書法真諦

TAG:三餘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