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德研製MBT70/KPZ70主坦,雙方南轅北轍,鑄就名坦

美德研製MBT70/KPZ70主坦,雙方南轅北轍,鑄就名坦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隨著冷戰的腳步邁入第二個十年,鐵幕兩側的軍備競賽等級也進一步提高。在柏林牆以西,一份偶然獲得的機密報告引起了北約陸軍高層的注意。這份報告指出:蘇聯正在研製一款裝備自動裝彈機,大口徑滑膛炮和革命性新型裝甲的主戰坦克,該型坦克已接近定型服役。要知道在當時預定的歐洲戰場上,美蘇雙方的裝甲力量對比已經完全失衡;性價比極高,並數倍於西方的T54/55,T10和T62坦克已經對西方陣營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而這樣一款劃時代的主戰坦克服役,將會使北約陷入裝甲對抗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劣勢。身處抗蘇前線的聯邦德國和作為北約核心的美國,正急需一款對蘇聯現役和未來十年內服役坦克具有質量優勢的裝甲裝備,以維持戰爭天平的平衡。共同的裝備需求使這兩個二戰時的老對手走到了一起,聯合提出了"70年代主戰坦克計劃",即MBT70(美軍版本)/KPZ70(聯邦德國版本)主戰坦克研製計劃。

作為一款在設計之初就強調對蘇聯新型坦克形成代差的先進裝備,MBT70和KPZ70研發初期就引入了大量超前的技術。作為項目主要資金提供方的美國,將當時幾乎所有時髦的,甚至大量未經實戰檢驗的武器概念搬到了這款聯合研發坦克身上。

美國陸軍興緻勃勃的將剛剛服役的M60A2"星際戰艦"主戰坦克的152mm火炮/導彈發射器搬到了MBT70的炮塔中,並為其配備了在當時非常奢侈的數字彈道計算機,激光測距儀,紅外微光夜視儀,雙向穩定器等火控設備和尾倉自動裝彈機。但事與願違,152mm炮彈導彈兩用炮管並沒有賦予MBT70超強的作戰能力,反而使其繼承了M60A2的所有火力缺陷;152mm的XM-150兩用炮管身管長4353mm,僅有28.6倍徑,無法發射高速穿甲彈,只能發射彈道穩定性不佳的低速破甲彈,這使得MBT70在發射普通炮彈時精度不足,而當發射"橡樹棍"反坦克導彈時,雖然制導設備保證了較高的導彈命中率,但由於"橡樹棍"導彈的飛行速度只有不到150米每秒,因此其火力反應速度極差;而歐洲戰場低矮叢林較多,光纖制導的橡樹棍導彈很有可能被樹枝拉斷導線從而失去控制。而在六十年代,重型反坦克導彈的可靠性也遠不比如今,因此被MBT70作為撒手鐧的炮射導彈反而成為其最大的短板;實際上,即使橡樹棍可靠性良好,其2500m的最大射程和僅有400mm的破甲威力也不足以擊毀即將服役的T64/72主戰坦克。

相比於"洋冒進"的MBT70,聯邦德國設計的KPZ70主戰坦克則更加保守而可靠,KPZ70主戰坦克採用了一門新型的44倍徑120mm滑膛炮,該門火炮以發射穿甲彈為主,並配備自動裝彈機。該門火炮幾經改進,最終被選中成為豹二主戰坦克的主要武器,即大名鼎鼎的L44滑膛炮。

和主武器選擇上的各懷鬼胎相似,在輔助武器的選擇上,兩國也各持己見;二者都選擇在坦克上配備遙控射擊的20mm機關炮,但為了各自的後勤體系和企業利益需要,其機關炮型號也完全不同。實際上,在坦克上裝備小口徑機關炮是一件性價比極低的設計行為,20mm火炮不足以對空中的敵方武裝直升機進行有效打擊,而面對兼顧防禦掩體,20mm機關炮也顯威力不足。在執行打擊步兵的任務上,小口徑火炮相比機槍又顯得"大材小用"。

MBT70/KPZ70主戰坦克在動力系統上也產生了不小的分歧,美軍為MBT70裝備了最大功率接近1500馬力的風冷發動機,而聯邦德國則採用了相對保守卻可靠的1500馬力水冷發動機;雖然二者都選用了液力變速箱,但生產廠家和型號也完全不同,兩國都選用了自己國家企業生產的產品,可謂各打各的算盤。

除此之外,MBT70/KPZ70主戰坦克還使用了一些後世看來不知所謂的"先進技術"。比如MBT70有一個專門的車長旋轉座艙,該座艙會隨著炮塔轉動逆向旋轉,使得車長能一直保持面向車體正前方。筆者直到現在都沒能理解這套系統的設計初衷,而在一系列實驗中,車長經常因為持續的旋轉被搞的暈頭轉向。這樣的設計在MBT70/KPZ70中比比皆是,無形中使得本就極其昂貴的研發費用進一步膨脹。

由於當時北約對裝甲防護的認知仍停留在T62坦克200 mm均質鋼裝甲的水平,對新一代蘇聯坦克(T64/T72)的防護水平嚴重估計不足,因此1MBT70/KPZ70主戰坦克的防護能力相比於M60並沒有本質的提高;僅應用了多層間隔裝甲增加對化學能彈的防護效果,其防穿甲效果甚至未達到300mm的均質鋼裝甲水平。所幸最終MBT70坦克沒有服役,否則這款薄皮大餡的主戰坦克一定會成為歐洲戰場上的笑柄。

由於大量"時髦"技術的堆砌以及合作雙方對坦克設計的南轅北轍,MBT70/KPZ70主戰坦克的研製費用不斷攀升,外加兩國遲遲無法統一坦克技術方案,最終MBT70/KPZ70主戰坦克在經過多輛樣車生產測試後無疾而終。美德雙方轉而在MBT70/KPZ70坦克的技術框架上獨立設計自己的新型主戰坦克,其分別演化成為了M1和豹二這兩款世界名車。強強合作不得始終,分道揚鑣反而修成正果,可見國際合作研製武器是多麼的複雜和困難。

MBT70的無疾而終,使得西方的坦克換代進入了空檔期,在80年代之前,北約最好的主戰坦克一直是英國的"酋長",這使得西方裝甲部隊需要長期面對擁有質量和數量雙重優勢的蘇聯紅軍。通過MBT70/KPZ70主戰坦克的研製,我們可以看到,先進裝備不等於堆砌先進技術,對裝備的選取要兼顧性能,可靠性和挖掘潛力。裝備的整體設計有時甚至會超越單個主要應用技術對裝備性能的影響。一味的追求"高大上"有時反而會落入"技術陷阱"無法自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礪劍堂 的精彩文章:

美英以三國F35齊聚地中海,首次多國聯合演習,對抗敵國五代機
俄亮出最新殺手鐧!高超音速先鋒武器計劃列裝,美國恐無法攔截

TAG:礪劍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