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科嘉和陸佳清:科技投資的掘金邏輯

國科嘉和陸佳清:科技投資的掘金邏輯

「未來十年確定性的風口是科技」,國科嘉和基金董事總經理陸佳清在8月22日「2019陸家嘴股權投資峰會」上表示。但他認為,科技投資不像看起來的那麼美好,不僅面臨著技術泡沫、商業泡沫、資本泡沫和估值泡沫,而且有無數的坑。以下是陸佳清演講的主要內容。

科技產業已經極大改變世界產業格局。這張圖是全球市場近20年房地產企業與科技企業發展情況對比。灰線這一類是房地產公司,坦率來講現在日子很不好過;綠色的有可口可樂和沃爾瑪,看市值變化基本上穩中有降;往上漲的全是科技企業。市值反映的是市場未來的預期,市場基本上已經達成了共識,未來十年確定性的風口是科技。

再看中美十大市值公司的對比,我們看到中國市值最大的是工商銀行,美國除了投資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剩下的都是科技類的公司,其中還有阿里巴巴,在十幾名裡面有騰訊。A股市場,我們可以看到銀行系、金融系拿走了百分之八十幾的凈利潤,這是一個結構的情況。

現在有一個熱詞是貿易摩擦,總的來講從232條款、301條款來看,大的邏輯可以說是科技多級化或者兩級化,肯定不是走向全球化,而是走向全球化的反面。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卡脖子」的問題上,中美兩極科技某種程度上的脫鉤是必然的,大家都要找備胎計劃。簡單來講我們必須要科技強國,我們有大量供應鏈和核心的東西,沒有做到或者遠遠沒有做到自主可控。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三步走」目標。其實最早在2014年李總理就提出了「雙創」,我們可以看出是一脈相承的,都是有關聯的。

未來十年最確定的機會是科技。中國歷史上有五撥人富過,趕上任何一撥,只要後面沒有作死,基本上就財富自由了。最早一撥倒買倒賣,比如在廣東搞了一批東南亞來的紅木傢具運到北京賣掉了。第二批雙軌制,大量的當年郎咸平炮轟的江浙企業起來了。第三波資源型的,鋼鐵石油倒買倒賣,邏輯是一樣的。第四波年輕點的朋友印象深刻就是房地產,買十套房子房子就財富自由了。近兩年就是BAT流量紅利,大量股權投資機構黃金十年,也是伴隨著BAT成長。但如果看中國移動上半年的半年報,我們看到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到頭了,因為人均流量在下跌,人均時長數也到瓶頸了,流量紅利到頭了。下一個十年如何賺錢、如何驅動?唯有科技。

曾經的風口,目前來講還是比較慘烈的。曾經的流量風口,從大數據來講,75%的項目從來沒給投資人返還過現金;30%-40%的項目最終清算,投資者損失了全部投資金額;全美5年內項目死亡率在50%,10年項目死亡率在70%;而成為獨角獸企業的概率約為0.13%。我自己是私募股權從業者,有一些項目方覺得拿著錢挺威風的,不是這樣的。投成一個,後面死了無數個,這行挺難的。

科創時代之科技造富

上交所推出科創板,科創板的PE是100多倍,我們堅定看好科創板良性發展,但這個PE絕對是撐不住的。各個國家的科技板塊,PE都要比主板高,這是明確的,即使跌下來還是比A股平均PE要高,這個是沒有問題的。總體來講在科技賽道,如果是科技創業者,爭取要上科創板,享受高PE、高溢價。

整個科創板的成交金額,儘管數值比主板低不少,但你看現在科創板才批了多少家,所以科創板的換手率和交易現在是非常好的。目前來講是非常成功的開板。

中國通過多少年的累積已經有了非常好的科技創業土壤,我們還是要有道路自信和環境自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市場規模、互聯網應用的優勢、產業配套、消費升級的需求、人才優勢,其實在全球都已經是數一數二的。我們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和團隊,這都是過往二三十年累積的科技資源。科技還是離不開錢,這本身是國力的象徵。

我們認為科技進步是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唯一路徑。貿易摩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管打打停停絕對不是一兩年能了結的事情。我們的基金會更聚焦在科技賽道,堅持在硬科技上的投資。

科技投資不如想像中的美好

科技投資也不如想像中的完美,泡沫還挺多的,第一個技術泡沫。通常技術都會涉及多種行業的多種學科,交叉應用型學科,學術關聯性很高,科研到產品到商品仍有較長的路。

投科技,一般來講總會有三四個技術路徑的選擇,你賭哪個技術路徑都會有一些風險。如果你賭科技的一個賽道——消費電子商,如果改良型的技術,我們的觀點一般是,如果使用的效果不提升近乎成倍的體驗,應用前景基本很難。具體解釋一下,這個技術在同成本下讓你的感官體驗好了50%,一般消費電子領域很難邁出去,只有給人家煥然一新,成倍優化的效果才能賣出去。所以這種可能就不是技術的最終路徑選擇,只是一個迭代優化路徑的選擇。

另外還有商業泡沫、資本泡沫、估值泡沫。技術為商業服務,科技企業要真正服務客戶、解決用戶需求、創造商業價值。資本泡沫體現在資本加速了產業發展,但資本太多、概念太多,創業者不夠用;而真正有場景、有產品、有數據的團隊少之又少。估值泡沫,表現在估值與收入不匹配、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

我們整體感覺去年年底估值稍微回歸理性一些,現在科創板出來很高的PE,很多創業企業又開始拿這個PE跟我們談,一級市場的泡沫又起來了,感覺沒有調整到位科技泡沫又起來了。大量原來不投科技的都進來了。我們呼籲同行共同控制一下估值泡沫。

國科嘉和基金的口號,是我們最懂科技創業者。坦率來講我們在歷史投資的120多個項目裡面有1/3是中科院知識產權轉化的。科技型企業缺的東西跟模式類創業還不太一樣,大量科技類創業都是從實驗室轉化而來的,其實就是缺市場、缺財務概念,很多科學家團隊上來都得給他們補齊基本的商業課程。

我們看早期項目肯定看長板,看你的技術含量,看技術是否自主可控。因為我們是人民幣全階段的基金,到後期我們認為其實生態解決方案都是比較重要的,科技型項目要走的長遠,未來一定要具有平台性特徵,需要生態或者技術具有平台特性,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不同的行業適配落地,大概是這樣的概念。

國科嘉和基金是科學院嫡系的資管,我們是純市場化運作的,國資參股的角色,團隊實際控制。我們現在在管的基金有八支,有人民幣和美元。人民幣我們有天使、VC、PE,美元有一個VC和安全的專項基金。

我們就投硬科技,賽道只看TMT——科技,TMT大的邏輯可以分為模式和科技,我們只看TMT的科技,醫藥方面我們會看精準治療或者醫療器械為主。我們的依託的就是中科院,中科院四所大學12個分院110個院所,裡面有900多家公司,都是兄弟公司。其中有28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有聯想控股、曙光存儲、中科軟、科大訊飛等等,覆蓋各大產業。我們的LP是險資白名單機構,我們是歷史上拿險資最多的GP,在這一塊我們歷史上已經拿過了將近10個險資,我們拿了很多房地產的錢,國資委是我們每期人民幣的基石投資人。我們基金所有的錢機構佔比,任意一期基金都在95%以上,歷史上幾乎沒有拿過高凈值個人和三方的錢,所以我們的錢都很長期,大家拿了我們的錢可以很放心。

(本文根據作者演講稿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家嘴雜誌 的精彩文章:

周小川:信息科技發展與金融政策響應
培養財經素養,宜早不宜遲

TAG:陸家嘴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