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一雙 OG 球鞋的「死亡」

一雙 OG 球鞋的「死亡」

我們已經不需要OG了,沒錯,就像我說的這樣,OG配色或許已經迎來了屬於它的寒冬。當然,這裡的「我們」所涵蓋的並不是所有人,但這絕對是當下混亂球鞋圈子的一個縮影。而至於我為什麼這樣來形容這一現象,其原因要追溯到8月24日的22:13分——這雙「最不受歡迎」的Air Jordan 11「Concord」。

當「Concord」被稱作「弟弟」

在過去的周六,所有人都在討論那雙「神秘尖貨」究竟是什麼,在各式各樣的猜測中,誕生了無數讓人啼笑皆非的假想圖(張凱麗阿姨強勢上榜)。但真當揭曉神秘面紗之後,一陣罵聲幾乎隨之而來。「我刷了一天,就給我這麼個弟弟?」,這樣的質疑幾乎刷屏式的出現在了各個社交平台上。似乎不會有人因為錯過它而感到遺憾,理由很簡單,因為和那些當下大熱的鞋款相比,1000元不到的溢價顯得那麼的不值得一提。OG配色的Air Jordan真的已經不行了嗎?這個問題,也許真的該被思考一下了。

什麼才能被稱作OG

關於OG的定義,從字面上理解就是Original Generation(我們可將其翻譯為第一代),至少在球鞋領域是這樣的。我們通常廣義的將邁克爾·喬丹親著過的配色稱之為OG配色,它的組成無外乎黑、白、紅這樣的公牛三原色。而放眼現在球鞋價格的第一梯隊,除了被冠以解構之名的那雙「芝加哥」之外,這樣的組合顯然是不受歡迎的一方。

比起那個黃蜂隊的胖老闆,人們更願意看到那個出生於1991年的休斯頓人和他的鬼臉。你可能會否認我,但這絕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看過科比·布萊恩特的打球的人都已經不再是球場的主角,更不用說那活躍在紀錄片中的「籃球飛人」。

現在的OG可以是任何東西

在我剛接觸球鞋文化的時候,OG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單詞,在我的印象里這隻屬於當年的那些球鞋,除那以外的都是Retro。可當我們把目光拉回現在,「Nike鞋舌織標」、「Nike Swoosh的後跟」、「元年的漆皮、元年的鞋盒」等等,這些都可以被稱作OG。當五顏六色的顏色組合出現在曾經的鞋型上的時候,一切似乎都已經發生了變化。誠然,這是潮流趨勢所至,為自己的產品附上情懷的名號總是讓人動容的,而所謂情懷,並不是他人口中的經典。

現在常把元年掛在嘴邊的人,越來越多的是那些剛剛接觸球鞋不久的人,元年的名號也開始成為炒賣球鞋的噱頭。那我個人而言,我從來都不是那有著Nike Swoosh的Air Jordan的擁躉,對於我而言,Jumpman Logo才是我的青春。

OG從來不是兩個字母能講完的故事

每當我發表這樣的觀點的時候,總會有這兩種聲音來回復我——認同與反對。先說認同,往往認同我觀點的人會是那些有著一定球鞋玩家經歷的人們,他們會詢問我這麼說的原因,等我說完後,再對於我那所謂的情懷錶示認同。而不假思索的反對我的人,往往會在我說起Jumpman Logo時,便開始強調元年的重要性。

在我的印象里,「元年屁股」的概念更多的是來源於那雙2013年推出的Air Jordan 3 』88之上,但是吸引我的是「白水泥」的回歸,後跟的更改對我來說,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偏執,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有著這樣的共鳴,比起那些屬於別人的故事,我更在乎在我身上發生的點點滴滴。

Trophy Room後跟上的Jumpman Logo

每個人對於OG配色都有著自己看法,有人視若珍寶,有人就會認為它無關緊要。情懷,終究只是我們主觀的為某一事物所附加的情感,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自然也會產生迥異的理解。可能,在聯名合作主導的球鞋文化中,情懷的意義甚至不如象徵價格的K線來得可貴。賣鞋的人多了,穿鞋的人少了,能有著所謂情懷的人,又能剩下幾個呢?或許,我們真的已經不需要OG了,至少,對於很多人來說時這樣的。但也正因為那些OG的存在,才讓人有著繼續追下去的動力。

對於OG鞋款你有著怎樣的看法?在你心中又是如何定義OG的?不妨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吧!

講述者計劃正式開啟

中國買鞋的人,不是韭菜

喂,你還記得科比·布萊恩特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ZE傳媒 的精彩文章:

小紅書這些年賣的假鞋還少嗎
高幫 YEEZY 的時代又回來了

TAG:SIZE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