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兩個原因!不知名詩人的經典五律,被譽為在「晚唐詩中鶴立雞群」

兩個原因!不知名詩人的經典五律,被譽為在「晚唐詩中鶴立雞群」

雖然唐宋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頂峰,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們對於故鄉的思鄉之情的表達卻也更加的深刻。

因為這其中有一個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每一個朝代發展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朝代的不同時期發展狀況也不一樣,而且在不同發展時期的不同地域當中,更是存在著資源分配的問題。

所以對於古代的讀書人來講,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要獲取更多的資源,就必須要到擁有更多資源的地方去。在古代來說,一般都指的是京城。讀書人都要去京城苦讀,要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要在京城完成自己命運的華麗轉身。

但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而且也是非常折磨人的。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夠堅持到最後,也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夠收穫良好的結局。但他們在等待的時間當中,寫出對故鄉的思念,可謂融入了自己此時此刻所有的情感,通常都真情實感很有味道。

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這首古詩就是唐代詩人馬戴的《落日悵望》,在燦若繁星的唐代文學史上,這個詩人的名字談不上多麼出色,他的作品也並非一流。但這首作品卻收到後世評論家的特別關照,沈德潛評此詩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雲鶴立雞群矣。」

為什麼這首唐詩能夠在晚唐文學史中鶴立雞群?沈德乾認為這首唐詩「意格俱好」。

首先說「意」,指的是這首唐詩的情感,也就是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這種情感貫穿全篇,都在說著一種嘆息不盡的鄉愁。詩人從詩詞的一開始引入各種意象,包括「孤雲」、「歸鳥」、「微陽」、「秋山」,無一不帶有濃烈的思鄉情感指向。一直到最後「臨水不敢照」,更是把自己因為思想而帶來的愁緒融入到詩歌當中,體現出了強烈的審美意味。

再來看「格」,指謀篇布局方面的藝術技巧,通過品讀這種唐詩,我們很容易能夠發現存在於其中謀篇布局的技巧。第一聯和第三聯單純的景色描繪,而在第二聯和第四聯當中,則是詩人自己直抒胸臆的情感表達。

詩人借景抒情,但是景色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分開來寫,卻更加給人帶來一種情景交融的錯覺。從孤雲和飛鳥當中想到自己「辭家久未還」,從「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夕陽殘照之中,想到自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謀篇布局非常精巧,詩詞中的思鄉之情呼之欲出。

除了這首唐詩之外,馬戴還有另外一首《灞上秋居》,和今天的這首唐詩主題表達的基本一致,不過在那首古詩當中,「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堪稱經典,更形象地說出了詩人的處境。

雖然這兩首唐詩,讀起來讓人感覺到非常悲涼,但是詩人最終收穫了美好的結局,一段時間以後他就高中進士。這一段苦日子總算沒有白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蘇軾醉歸被淋成落湯雞,一首宋詞字數不多,但是溫暖我們上千年
一首唐詩看題目以為是寫景,實際上卻是詩人借題發揮,字字諷刺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