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季度宏觀槓桿率微增0.7個百分點,未來增幅還會繼續回落嗎

二季度宏觀槓桿率微增0.7個百分點,未來增幅還會繼續回落嗎

經歷了一季度5.1個百分點的大幅攀升後,我國二季度宏觀槓桿率增幅出現明顯回落,僅上升了0.7個百分點。

8月27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發布《2019年二季度中國槓桿率報告》(下稱「報告」),根據報告,二季度實體經濟槓桿率快速上升的勢頭被抑制,從248.8%小幅升至249.5%,整體債務水平得到穩定。不過,二季度槓桿率的回落也將給後續增長帶來壓力,未來單季槓桿率微增的態勢恐較難持續。

「目前我國宏觀槓桿率處於可控範圍內,長期來說,相較一些發達國家,增長較為平穩。」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還要注意槓桿率的結構性問題,比如居民槓桿率中的消費貸佔比問題、國企和民企的貸款平衡等。」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晶等人亦表示,「對於穩槓桿要有通盤考慮,從提升穩增長助力的角度分析,我們需要容忍槓桿率(特別是中央政府槓桿率)的適度抬升,將重點放在體制、結構與效率上,把握好穩增長與穩槓桿的動態平衡。」

企業槓桿率增勢放緩

分部門來看,二季度宏觀槓桿率增幅的降低主要源於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反彈趨勢放緩。數據顯示,非金融企業槓桿率從2018年末的153.6%上升到2019年2季度末的155.7%,半年上升了2.2個百分點,雖仍呈上升趨勢,但明顯低於一季度3.3個百分點的升幅。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9年一季度的大幅反彈是受政策發力影響,一季度政策發力較大,彌補了2018年全年新增債務過低的缺口,而二季度這一比例迅速降至2018年年中水平,說明結構性去槓桿仍然在持續。至於三季度的增幅,可能還會上升,大概率不會超過一季度,但會稍高於二季度。」

事實上,自2017年去槓桿以來,非金融企業債務佔比有所降低,包括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等在內的非標融資萎縮,是拉動非金融企業債務下降的主要因素。相較而言,債券融資部分相對穩定,企業債餘額從2018年末的20.1萬億元升至21.3萬億元,佔GDP比例從22.4%微升至22.8%。另外,銀行貸款餘額也保持著較高增速,二季度末,非金融企業貸款同比增速10.5%,GDP佔比也從98.9%上升至102.0%。

對於企業來說,債券和銀行貸款等融資佔比的增加說明嚴監管和金融去槓桿正在發生著良性作用,一方面金融監管促使銀行表外資金回表,另一方面貨幣政策的傳導途徑更為通暢。

「去槓桿以前,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影子銀行融資,並沒有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隨著影子銀行規模的下降,銀行資金空轉現象減少,再加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機制的引導,企業融資成本將逐步回歸市場化。」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但還要注意的是,二季度國企債務佔比進一步提高,較一季度提升了0.1個百分點至64.5%。「由於國有企業承擔了很多社會責任和政策責任,所以關於國有企業的貸款,要分階段、動態性地去分析,看是否是臨時性的、周期性的,抑或是普遍性的。」聶輝華向記者說道。

就二季度國企債務增加的原因,劉磊對第一財經表示,「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是資產方,有部分民企的性質變為國企,導致國企資產佔比增加;再者是負債方,儘管銀行加強了對民企的放貸,但對國企放貸仍然高於民企,起碼增速上是高的,所以兩方面綜合來看,國企債務升得較快。」

對此,報告認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應從價格調控轉向更多的數量調控,在降低民企融資成本的同時,要增加民企債務的佔比,有效抑制國企佔比提高這一趨勢。落地到具體措施中,這既需要繼續加快推進對「殭屍企業」的出清,同時也需要通過解決信用資質差異中的扭曲性問題、加快重塑支持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業態等手段,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短期消費貸增速降幅最大

除了非金融企業槓桿率增勢放緩外,居民總貸款的同比增速亦繼續下降,從2018年末的18.2%下降到17.0%。其中短期消費貸款下降幅度最大,從2018年末的29.3%下降到19.7%。

數據統計,二季度,居民貸款規模達51.7萬億元,其中,中長期消費貸31.7萬億元,佔比61%,短期消費貸9.1萬億元,佔比18%。住房按揭貸款是中長期消費貸款中的最主要部分,2018年末達到25.8萬億元,佔全部居民貸款的54%。

儘管房貸在居民槓桿率中佔據半壁江山,但自2017年來短期消費貸款成了拉動居民貸款餘額上漲的主要動力。「短期消費貸款的邊際貢獻率是要高於住房按揭貸款的,」劉磊對記者說,「在2017年,短期消費貸款的同比增速曾一度達到40%以上,不過,這一拉動能力正逐步趨弱。」根據報告,短期消費貸款同比增速與居民貸款同比增速差距逐漸收窄,由2018年末的11.1個百分點縮減至2019年二季度的2.6個百分點。

短期消費貸款增速的下降有其積極意義。報告分析,從風險角度來看,部分快速增長的短期消費性貸款並非全部對應著居民的真實消費,而是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住房貸款的替代形式。隨著監管機構的重視及相應監管手段加強,居民借消費貸來支付房地產首付的現象已經得到抑制,短期消費貸的增速也出現大幅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並明確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的背景下,房地產融資政策近期全面收緊,其中也涉及對個人住房貸款和消費貸款的規範問題。例如8月初銀保監會下發的2019年銀行機構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的通知就提到,要關注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首付貸」、信用卡透支等資金挪用於購房,以及其他銀行信貸資金被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

張曉晶等人表示,隨著短期消費貸與居民全部貸款增速之間的差距已趨於消失,消費貸進入房貸的現象也基本得到控制,(短期消費貸)將不再是居民槓桿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另外,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P2P、小額貸款等形式出現的網貸規模上升,這勢必增加居民部門整體的債務水平,拉升居民部門的真實槓桿率。有觀點分析稱,考慮到網貸的規模,居民部門或蘊含了更大的金融風險。

報告則認為,雖然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抬升了一部分居民的債務水平,但發展至當前,其規模有限,且絕大部分債務都屬於居民部門內部的債權債務關係,並沒有影響到金融體系,因此也不會帶來太大的金融風險。「儘管無法統計網貸的具體規模,但從趨勢來看,我們認為2018年是一個頂峰,目前增長高峰已經過去。」劉磊說。

不過,報告概括稱,整體而言,2019年上半年,我國宏觀槓桿率還是有一個較大大幅的攀升,合計升幅達5.8個百分點,相對於2017年僅上升3.8個百分點以及2018年下降0.3個百分點,槓桿率的變化態勢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轉」。全年看,即便下半年仍然嚴控,槓桿率的升幅也可能會超過7~8個百分點。

報告進一步建議,未來應將重點放在體制、結構與效率上,把握好穩增長與穩槓桿的動態平衡;需要突出競爭中性,扭轉槓桿率錯配的局面,將槓桿與債務資金配置優化匹配起來,將信貸資源(及收益)與風險匹配起來,實現穩增長與穩槓桿的有機統一;在金融去槓桿和局部「拆彈」過程中應避免造成誤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菲克集團撤回與雷諾合併提議,或因日產作梗
中國再提大豆振興:對內調整結構 對外多元化進口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