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區域發展要靠它們了!中央強調發揮中心城市、城市群作用

未來區域發展要靠它們了!中央強調發揮中心城市、城市群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中心城市、城市群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8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研究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問題、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問題。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區域發展形勢是好的,同時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

會議指出,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要保障民生底線,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發展中營造平衡。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對第一財經表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大的戰略,目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越來越強調中心城市、城市群的作用。按照經濟發展規律,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很明顯,中心城市具有集聚效應,有輻射帶動周邊發展的功能。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我國城市發展究竟是以大城市為主還是以中小城市或小城鎮為主,各界一直存在較大的爭議,控制特大城市規模,重點發展中小城市,一度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選擇。

不過,正如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所指出的,目前「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城市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城鎮化格局不斷優化,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城市群建設加快推進,跨省區域城市群規劃全部出台,省域內城市群規劃全部編製完成,「19 2」的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並穩步發展。隨著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城市群內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同城化趨勢日益明顯的都市圈不斷湧現。

因應這種變化,近年來,我國城市發展戰略也作了相應調整,從去年以來,中央已經多次強調發揮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帶動引領作用。

去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意見》提出,未來我國將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

《意見》提出,要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以上海為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去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目前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特點,規模經濟效應開始顯現,基礎設施密度和網路化程度全面提升,創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導產業快速發展,要推動這些地區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要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而在更早之前,在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中,包括廈門、南京、哈爾濱、瀋陽、大連、濟南、青島這些副省級城市被點名「引領帶動作用不夠」,措辭中提及「龍頭作用不夠」、「省會作用不夠」、「中心城市作用不夠」等。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近兩年來我國城市規劃建設和空間布局理念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國的戶籍政策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目前中心城市的帶動力更強,可以帶動周邊城市群和中小城市的發展,通過城市群發展進而帶動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提到,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大城市落戶政策進一步放開。

彭澎說,中心城市是政治、經濟、文化、醫療、交通等各個領域的中心,各種高端要素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在當前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後,中心城市的作用更加突出。當前高端製造業、重大新興產業、大企業一般會出現在中心大城市,這些新興大企業對上下游產業鏈、對就業、人口集聚的帶動作用很強。

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對第一財經表示,現在產業發展要邁向中高端,向高質量發展,只有在中心城市帶動下才可能實現。中心城市的科技教育資源豐富,高新技術產業、人才、資金等都在中心城市,「不發揮中心城市作用,產業如何邁向中高端?」

陳耀認為,中心城市通過要素集聚,通過要素集聚,通過整體功能,對城市群有重要的引領作用,通過引領城市群的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避免了過去主要靠政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方式,更能發揮市場規律的作用。

彭澎說,未來我國的「19 2」城市群將是集聚資源能量、人口等要素的重要平台,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通過中心城市、城市群的發展,可以使產業發展效率最大化、最優化。

此外,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還提出,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使優勢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

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分析,中心城市的土地指標比較緊張,未來我國的土地指標有望向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傾斜。包括區域內土地指標的互換、將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數量掛鉤等政策,將利好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華為鴻蒙「衝刺」,建立生態體系將是最大難點
交通運輸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如何劃分?國辦發布方案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