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國軍中的逃跑將軍,晚年遇日本人否認戰爭罪行,他寫信痛斥
談到國軍中著名的逃跑將軍,人們一定會想到孫元良,但其實孫元良的早期並不是這樣。
孫元良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資,19歲就考進了國立法政大學,但當時革命是大勢所趨,孫元良也受到了感染,轉投廣州的黃埔軍校,成為黃埔軍校一期生,畢業後立刻投身於國軍的數次戰鬥中去,那時候的孫元良還是不怕死的青年才俊,哪怕受傷了也不下火線,孫元良也因此受到了蔣介石的褒獎。在北伐前夕,孫元良已經官至團長,要知道他當時只有23歲。
但在北伐戰爭中,孫元良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在和孫傳芳的戰鬥中,孫元良臨陣脫逃,他的上級正好缺一個戰敗的替罪羊,就把戰敗的責任全部推給孫元良,孫元良差點就被蔣介石槍斃。
但蔣介石決定再給孫元良一次機會,還把他送到了日本留學,回來之後就在蔣介石的嫡系軍隊中擔任要職,到1935年時,他已經是德械精銳88師師長,領陸軍中將軍銜。淞滬會戰中,孫元良大展神威,重挫日軍,在之後的大撤退中,又率領400人守衛四行倉庫長達四天四夜,令舉國震驚。
但到南京保衛戰時,孫元良又暴露了自己的弊病,當時唐生智下令撤退,孫元良立刻拋下部隊隻身逃跑,讓大部隊陷入了混亂,可以說南京保衛戰最後打的那麼難看,孫元良要負一份責任。
這之後蔣介石也看清了孫元良的為人,很少再重用他。直到1944年才重新啟用孫元良,在獨山戰役,孫元良扛住了日軍的猛烈進攻,最後取得了戰鬥的勝利,這一戰之後抗日戰爭就進入到了收復失地的階段,日軍再也沒有能侵佔我國的一寸土地。
結果到了解放戰爭時,孫元良又掉了鏈子。在淮海戰役中,孫元良眼看國軍陷入劣勢,又一次隻身逃跑,為了拒絕杜聿明的軍令不惜剪斷電話線,最終導致十六兵團全軍覆沒。
從此之後孫元良再也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用,於是身在台灣的孫元良退役經商,日子還算殷實。不過晚年的孫元良倒是有又硬氣了一回,當時日本人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已經81歲高齡的孫元良以大屠殺親歷者的身份發表了抗議書,譴責日本人的彌天大謊。


※他長征時救過任弼時的命,抗戰中獨立帶隊,1964年特批為少將
※他是東北軍中的血性男兒,九一八後血戰日軍,後退到蘇聯繼續戰鬥
TAG:歷史大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