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作出哪些開創性貢獻?
中國道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是全面的、整體的,也就是說,中國道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個組成部分都有卓越的發展。
中國道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其一,中國道路高揚「以人為本」的旗幟,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本體論」演變為「物質—實踐本體論」。正是中國道路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及其實踐,才真正把人的能動的實踐納入到「本體論」之中,確立了實踐在其中首要的地位。其二,中國道路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崇尚「鬥爭性」改變為注重「同一性」。「和諧社會」 「和平發展」是過去沒有講過的「新話」,把它們公開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這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確實是具有開創性的,這種開創性不僅體現在執政理念上的創新,更表現於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具體地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的關係的理解上的突破。其三,中國道路敢於面對和善於處理錯綜複雜的事物,使矛盾的複雜性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凸顯了出來。中國道路把原先所謂「枝節」「干擾」等納入視野,並把它們劃歸為矛盾中的因素,保留在事物的不同層級,這實際上是將矛盾的複雜性凸顯出來,這不僅是對原先的矛盾分析方法的一種延續,而且也是一種提升。其四,中國道路堅持漸進式的改革,使改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革命理論中有了合法地位。中國道路堅持漸進式的改革並取得了成功,堅持「摸著石頭過河」,不僅強調了實踐的重要作用,而且確立了改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革命理論中的地位。
中國道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其一,中國道路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史上第一次把市場與社會主義結合在一起。把「市場經濟」這個一向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專利詞,寫進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這對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來說,是空前的變革。其二,中國道路堅持利用和發展資本,資本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得以確認。其三,中國道路確立和完善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把非公有制納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所有制的範疇。這在理論上突破了原有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有制理論,在實踐上為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其四,中國道路直面「虛擬經濟」時代的到來,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填補了如何發展與監管「虛擬經濟」的「空白」。其五,中國道路把發展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堅信「發展是硬道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成了「以發展為中心」的政治經濟學。
中國道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其一,中國道路確認目前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確立,不僅對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務、戰略步驟,具有奠基性意義,而且對於經濟文化落後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也具有普遍的指導作用。其二,中國道路全面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對什麼是社會主義這一最基本的問題第一次做出了最精闢、完整的概括。其三,中國道路對社會主義動力的探索,引起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發展動力觀念的升華。把改革視為第二次革命,既是從解放生產力這個意義上說的,又具有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的含義。其四,中國道路不斷增強執政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執政黨的群眾基礎,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建黨學說。其五,中國道路重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改變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原先存在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思維。中國道路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正確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互關係的理論和實踐,全面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互關係的理論,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正確處理兩者關係提供了成功範例。
(作者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上海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動員大會上,李強作動員部署
※怕貪不怕庸?吃人民的飯,不為人民辦事,無功就是過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