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經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有什麼區別?二十年後,這些差距很明顯

經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有什麼區別?二十年後,這些差距很明顯

文|秘籍君

中國有句古話,棍棒底下出孝子,意在主張對子女棍棒相加,以求個孝順聽話。這種教育方式流傳了數千年後,在現代社會遭遇了「滑鐵盧」,為年輕家長們所唾棄。當然,這不代表棍棒教育就從中國滅絕了,它的影響依然存在,只不過當年挨打的孩子們長大了。

於是有網友好奇了,棍棒教育真的毫無可取之處嗎?不如讓我們來看看,經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有什麼區別,讓過來人給你答案,二十年後,這些差距很明顯。

性格差異:挨打的比較偏激,不挨打的反對暴力

我一個高中同學就是從小被揍到大的,這倒不是說他多淘氣,而是父母管教非常嚴格,考試成績沒進前三要挨打,東西擺放不整齊也要挨打,總之,家長想打孩子總能找到理由。這就讓我同學養成了比較偏激的性格,遇上問題很容易鑽牛角尖,更可怕的是,他總是在被「暴力」所誘惑著。

同學表示,因為是從棍棒教育下走過來的,所以,在他認知里暴力是被允許的,屬於教育孩子的正常手段。直到結婚生子後,妻子因為他打兒子大鬧了一場,他才知道原來有些孩子沒有挨過打的,而這些人是反對暴力的。後來他跟妻子道了歉,但心底依舊對暴力蠢蠢欲動,因為這是父輩帶給他的「後遺症」,導致他總想要用暴力解決麻煩。

承受能力不同:挨打的承受能力強,不挨打的則偏弱

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有個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一次考試成績不佳就拒絕上學,父母勸說還被他罵走了。當時我心裡就在想,慣得你這臭毛病,若是生在我家,我爸媽早就「男女混雙」把你打去學校了。

雖然不想承認,但父母的棍棒教育確實讓我皮實了不少,平常遇上小災小難,忍忍也就扛過去了。畢竟小時候連身體上的痛都承受了,別說入社會後的言語暴力了,對我來說那都不叫事。因為我從小就明白,這個世界從來不是公平的,弱小就會挨打。

沒挨過打的孩子就不同了,從小跟父母講道理長大的,步入職場後就會發現,跟這個社會沒有道理可講,生活並非處處都是文明人。一旦遭遇言語暴力,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覺得挫敗,遇上不公容易閉門不出。

最後,大家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孩子呢?對現在的人生又有什麼影響呢?快分享出你的故事吧。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秘籍 的精彩文章:

寶寶身體的3個部位,沒事不要經常清理,臟著反而更健康
9月份入園哭鬧的孩子,多是家長這些方面沒做好,現在準備來得及

TAG:育兒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