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羲之:直曲妙用之筆法

王羲之:直曲妙用之筆法

書法藝術, 從本質上說就是線條的藝術。線的運動與變化決定了書法藝術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品質。書法家通過線條的律動,將自己的審美和修養以及情感融入到書法藝術當中,使得線條產生了無窮變化,從而充滿了無限的生命力。

從幾何意義上來說,線,有直線和曲線之分。但在書法這個意義上來講,線的變化卻是極為豐富。儘管如此,我們仍舊可以在千變萬化的線條當中尋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那就是不論直線還是曲線,都是相對於「直」和「曲」而言,沒有絕對的「直線」,也沒有絕對的「曲線」。每個字的造型都是直線和曲線相結合而成的,只不過是二者在字中所運用的程度不同而已。

曲與直這兩種因素,歷來被書家所重視。

從曲與直的審美意味看,曲筆柔、動、飄逸;直筆剛、靜、質樸。相對而言,在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中,「曲」 得以極大的重視。其意蘊貫穿天地萬物。自然之美、藝術之美、無不與「曲」有關。在現代的美學原理中,「曲線」之美也受到格外的推崇,被廣泛地應用到各種藝術形式中。

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一種以線條為主的藝術,試想,如果沒有了「曲線」,那麼書法會是一個什麼樣子?所以,王羲之有了「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之論述。在王羲之的書法中,曲線似乎被他在極其微妙的提、按、轉、折中運用到了極至。其曲線線條之飽滿、飛動、飄逸、纏綿、暢達等審美氣韻盡顯其中。

王羲之《喪亂帖》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書法所崇尚的是即「風流氣骨」、又 「華潤流暢」的「中和」之氣。如果王羲之的用筆只是運用曲線的話,那麼他所得的也只能是「潤氣」而失之「骨力」。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這種風格的形成是魏晉時期外在的骨法用筆和內在的風骨氣韻相互融合所達到的完美統一的結果。

那麼,王羲之書法中的「骨力」風韻的表現,除了其骨法用筆之外,更重要的是離不開直線的運用。確切地說,是王羲之辨證地運用少數的直線去調和多數的曲線的結果。

當然,我們書法意義上的直線並非幾何造型的直線。書法筆畫之直是含曲之直。妙在看似平直的用筆,卻蘊含著曲勢和曲意。

下面我們通過實例來看一下王羲之在書法藝術上是如何處理曲直的辨證關係的。我們先來看圖例一:這是《喪亂帖》中的「臨」字。

此字處理得十分簡單,書家用直線和曲線代替繁雜的筆畫。左半部分是一個較為粗壯的豎劃,而且圓起方收,如大山之麓,挺勁有力,骨氣十足。右半部分是直曲結合的寫法。上面是一直線造型,下面緊接著的是盤旋環繞的曲線,上面有瀑布傾瀉直下的爽利,下面更有江河流淌的百折千回、迂迴往複的纏綿。

左右由一筆速度極快的、直中有曲,曲中帶直的一筆連接,從而使左右緊密相連,一靜一動,給人以一種一氣呵成、起收有度、轉承有法、映帶連綿、剛柔並濟的藝術大美。

同樣,「後」字與「臨」字在總體上如出一轍,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後」字左側是直線,輕柔纖細,與右半部分筆斷意連。右半部分則是以曲線的動感與左側產生對比關係,左右一直一曲,離而不分,從而達到了一種直線與曲線互相映襯,互相依託,互相關照的藝術效果。

第二個字是《喪亂帖》中的「何」字。

此字造型處理得極為險峻。左側切筆直線斜入,如破筍之竹,右側隨勢就勢,順筆向下變曲線繞行,似盤繞之蛇。直線勁挺,曲線纏綿。

直者,有曲之筋;曲者,含直之骨。如此直曲之結合,陰陽即出,和而不同,違而不犯。這樣的審美意味不但體現了王羲之所追求的清逸之氣、俊朗之骨、中和之風,也反映出王羲之將直線與曲線運用到了極致。

第三個字是《遠宦帖》中的「救」字。

此字中直線明顯少於曲線。唯一的直線是立於中間的豎鉤,它把整個字由中間分成幾乎相等的左右兩部分,從而成為該字空間分割的中軸線。

而這個直線在這個字空間分割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可以看到,在直線所分割開來的空間中,左上角和右下角是兩個纏繞成似圓的曲線部分,呈對角形;右上角和左下角的空間中是近乎於直線的簡單的兩筆,也呈對角形。這樣,無形中就形成了筆畫多的曲線和筆畫少的直線各占空間,呈對角線式存在著。

這種直線和曲線完美結合、相互分割的形式法則,讓我們不但想到了幾何中對角線的空間法則,也聯想到了我們篆刻中對角線繁簡對比的構圖方式。而上述任何一種空間的分割方法,都是靈活地運用辨證法的原理進行的藝術構思。

下面, 讓我們再看看圖四。我們分別選擇了《喪亂帖》、《得示帖》當中的三組字組。在這三組字中,直線與曲線的運用和結合越發顯得自然和天衣無縫。

第一組「奈何」二字當中,直線和曲線運用得相對比較明顯。「奈」字的起筆橫畫、收筆與「何」字起筆的連帶部分以及「何」字的收筆段,都是比較明顯的直線條,而二字的中間段,則是或交叉或縈繞的曲線組合。本組字更多的是直線與曲線的穿插組合運用。

第二組「知足下」三字上半部分縈繞的曲線居多,下半部分則以直線居多。上下兩部分形成了鮮明的曲直對比,使得線條之間既有委婉流暢之氣韻,又有線條幹凈利落之爽利。本組字更多的是運用了直線與曲線的上下連帶和連帶產生的對比關係。

第三組「吾之劣劣」四字,我們看到的是一氣呵成的氣韻。該組字是將直線蘊含於曲線之中,曲線的纏綿纏繞加上直線的橫向、縱向、側向的調和,使得線條產生了曲中有直、直中帶曲的藝術效果。本組字中,我們發現,線條在運行的過程中,已經將直線和曲線柔和在一起,曲直已經沒有更多的界限之分,從而產生了一種自然、平穩、委婉、流暢的藝術之美。

以上的列舉和分析,我們只是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字和字組,來進行欣賞、分析和比較。

在整個書法藝術體系中,線的變化是沒有定式的,可以說是幻化無窮。我們通過學習和研究,可以在不斷變化的線條當中,尋找到一般性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的書法學習和創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相約 的精彩文章:

書法創作的三大原則,七大布局要點
行書筆法及結構標準教程

TAG:書畫相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