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交通傷害成兒童「殺手」,上海家長安全座椅正確使用率四成不到

交通傷害成兒童「殺手」,上海家長安全座椅正確使用率四成不到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賈天榮

一輛汽車以50公里/小時的速度撞上牆壁會產生什麼後果?8月27日下午,記者在一項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PA)碰撞試驗中看到,受到碰撞的汽車前蓋翻起,車頭嚴重變形,前排副駕駛位還冒起了白煙。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在這樣的事故中,一輛時速50公里的汽車發生碰撞時,會讓一個10公斤的孩子變成300公斤重,相當於一個人從4樓墜落。此時若是有大人抱著小孩坐在后座,僅憑人的手臂是無法抱住孩子的。而副駕駛的安全帶根據成人體型來設計,對孩子不合適。正面安全氣囊在衝撞中的展開速度可以達到300公里每小時,更是會對孩子的頭部和頸部造成嚴重傷害。而這兩種行為,恰恰是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錯誤的乘車習慣,給孩子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與此同時,作為可以有效保護碰撞事故中兒童乘員安全的被動裝置,兒童安全座椅卻常常在我國的家長中沒有得到重視和有效規範的使用。

交通傷害成為兒童「殺手」,安全座椅未被重視

事實上,道路交通傷害已經成為全球5 至 14 歲兒童第一大殺手。根據2015年的一項統計,每年有18.63萬兒童死於道路交通傷害,其中超過1/3死於乘車過程中。在我國,道路交通傷害是1-14歲未成年人的第二大死因。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道路安全與傷害預防國家項目官員段蕾蕾指出,在發生意外時,兒童乘員因為物理慣性而繼續以發生碰撞前的速度繼續向前沖,因此有可能撞上車體內部構件,如前排椅背等而遭受傷害,嚴重情況下會被拋出車外,而因其發育未完全,頭部較軟、腹腔較脆弱,碰撞發生的衝擊力更容易對其腹腔和頭部產生嚴重傷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荃告訴記者,她所在醫院急診科2014年1月1日到2016年8月31日期間,在126例因創傷性顱腦損傷需要急診留觀或住院的少兒中,首位的致傷原因是墜傷/摔傷,而在54例因交通傷害致TBI(外傷性腦損傷)的患兒中,無一例使用安全座椅或安全帶。

段蕾蕾也表示,在意外發生時,安全帶並不能有效地起到保護兒童的作用:「安全帶的設計是以成年人的身高為標準的,未成年人使用時往往卡住的不是胸部而是頸部,容易導致窒息。」

上海家長安全座椅正確使用率四成不到,安全意識亟待加強

一項國際研究表明,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以降低兒童71%的致命傷害和67%的嚴重傷害。在碰撞發生時,兒童座椅可以防止兒童乘員被拋出車身、分散衝擊力、預防對頭部和腹腔等造成的其他潛在傷害。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副研究員耳玉亮表示,按照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應該有更多的家庭購買和正確的使用安全座椅,但現實情況並不是這樣。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在2018年進行對上海和深圳1萬3千名家長的調研中發現,調研人群中,兩個城市兒童安全座椅的擁有率分別為80%和64%,但能正確使用的僅有37%和25%。而一歲以下的兒童作為最需要使用安全約束裝置的人群,恰恰也是使用率最低的。

調研結果顯示,車內空間小、安裝不方便、孩子不想坐安全座椅成為了家長不使用安全座椅的主要原因,「認為沒有意義,孩子乘車機會少」則是家長們不購買安全座椅最主要的原因。而實際上的統計數據表明,2/3 的事故就發生在 離家只有 15 公里的路上。

對此,耳玉亮認為,公眾對兒童乘車安全和兒童安全座椅的認知仍存在差距,相關的宣傳教育工作亟待展開,「這是一個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的問題。」同時他表示,我國兒童安全座椅使用與高收入國家存在差距,提高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和正確使用是預防和減少我國兒童道路交通傷害的重要工作內容。

相關法律仍待完善,宣傳教育是重要環節

此外,從政策層面來看,全國推廣兒童安全座椅的相關法律法規仍有待完善。

根據兒童安全乘車工作推進辦公室發布的《兒童安全乘車手冊》顯示,截止到2018年6月,在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上,目前中國僅有上海、深圳等十餘地區出台了地方性法規,要求兒童出行配備安全座椅。而從全國來看,目前尚無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法律法規。

耳玉亮表示,調研顯示,在這些城市出台了相關法規後,「很明顯安全座椅的擁有率、正確使用率都有了重大的提升。」由此,耳玉亮建議,應加快促進國家安全兒童座椅立法,有利於提高我國兒童的乘車安全水平。

同時他也認為,對群眾道路安全意識的宣傳教育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其中巨大的提升空間,很有可能通過教育和宣傳去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相新聞 的精彩文章:

海釣人員曾在海上發現疑似失蹤女童漂浮物?縱相採訪了這名目擊者
曾志權受賄1.4億一審被判無期,曾在廣東省財政廳工作31年

TAG:縱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