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小歡喜》的大結局,為什麼爛尾?

《小歡喜》的大結局,為什麼爛尾?

撰文/盧小波

《小歡喜》昨晚播出大結局。從《小別離》到《少年派》,再到《小歡喜》,親子及升學題材電視劇,播一部火一部。

《小歡喜》的海報

國產劇一旦弄到四五十集,後半部基本是口水劇。前半截鋪展開矛盾,大灑狗血,後半截當然要走治癒系,否則怎麼過審。這幾部劇都是標配。家庭經濟、夫妻感情,按經典類型分布。幾個小主角,一個學霸搭配一兩個學渣。學霸往往有心理問題。學渣必須實行給出路的政策,如果不是天賦異稟,就是家庭有錢有權。

但觀眾永遠樂此不疲。你只要看每年中考高考,全宇宙都被要求立即安靜,就明白這類劇不火沒有天理。

在《小歡喜》播出之前,李小萌正巧也搞了個節目,叫《你好,媽媽》。每集訪問一位明星媽媽,談親子關係。《小歡喜》女主角之一陶虹,也在其中。

《小歡喜》的女主角扮演者之一陶虹,在《你好,媽媽》中接受訪談。

這個在劇中把女兒逼到幾乎跳海的母親,在生活中當媽媽,拿捏分寸,卻妙到毫巔。陶的女兒,幼時從不在她跟前玩積木。但只要她一轉身,丫頭就玩得很歡。她的觀察結論是,因為媽媽積木搭得太好,女兒因此自卑。所以,她必須經常假裝失敗。

女兒流鼻血,一家人大呼小叫。她得表現出不太在意的樣子,安撫上下情緒。陶虹說,母親就是家裡的定海神針。流鼻血本不是大事,如果媽媽動輒驚慌失措,那家裡的大事就太多了。

《小歡喜》也好,《你好,媽媽》也罷,孩子都住在乾淨漂亮的大房子里。這是城市中產的節目,爸媽媽媽都是體面人。體面人的焦慮,在劇情里狗血一點,在現實中藏得深一點。

在《你好,媽媽》里,演員孫茜說,大人與小孩之間的矛盾,有3/4是大人錯誤理解了小孩。這個媽媽,是如何發現這個偉大規律呢?她解釋,家裡的四個大人,都不斷給孩子拍手機視頻,這是在回看中發現的。

《你好,媽媽》中,孫茜在談大人對小孩的誤解

四個大人這樣圍著孩子轉,是當代中國親子關係的縮影。標準說法,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要突破親情控制的重圍,應該也是很焦慮的。孫茜或許能控制好焦慮,其他人卻未必。

焦慮是會互相傳染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表現特徵,是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情感勒索。當然,父親對孩子也有控制欲,但在現實層面,似乎總是母女間更極端。

親子關係的情感勒索,也算是親子類影視的一個永恆話題。但在好萊塢電影,似乎沒那麼中產,主角們都住在破房子里。

美國電影《三塊廣告牌》,母親和女兒爭執,最後出了人命——女兒要借媽媽的車出去,當媽的不同意,兩人激烈對吵。結果,女兒步行外出,出門之前,女兒賭氣說,真希望自己被人強姦了!母親說,我也希望!結果,女兒真的被姦殺了。這才有了後來的更曲折的情節,才鋪陳出奧斯卡得獎故事片情節。

《三塊廣告牌》的劇照

還有電影《德伯小姐》,女兒想去讀紐約大學。媽媽不同意,兩個人在車上爭吵。媽媽說:「就憑你做事和消極應對的態度,你都配不上我跟你爸給你出的學費。你就該去城市學院,念一段時間就去監獄,然後再回城市學院接著念。或者這樣,你就能振作起來,自食其力了……」女兒一怒之下,在飛馳的車子,猝不及防打開車門,跳了下去。

從編劇的角度說,《小歡喜》中,關於控制與反控制的戲碼,特別是那個女孩出走跳海的情節,還是太俗套。

《小歡喜》的劇照

《小歡喜》的劇照

生活永遠高於電視劇。每個有問題的孩子,幾乎一生都在反抗母親的控制欲。

美國華裔女作家李翊雲,北大畢業後赴美國,棄醫從文,只用英文寫作。她在《紐約客》和《巴黎評論》發表作品,多次得獎,在美國當代文壇聲譽卓著。李翊雲寫的故事,多為中國小人物,但至今沒有任何中文版。不斷有人向她提出,把她的小說譯成中文,但她謝絕了。她多次解釋說,因為她母親不懂英文,她不想讓媽媽讀到她的小說。她說,她母親是世界上最愛多管閑事的人。她在回憶中,反覆描寫母親的控制欲。

與母親的和解,是一個終身難題。我有個女性朋友,年近半百,還在不斷跟母親爭吵。她每次提到小時候的委屈,仍然淚眼婆娑。

在《你好,媽媽》里,陶虹回憶,母親沒有安全感,所以才努力控制孩子。小時候,母親一直想激怒她,但她從不回嘴,這也是一種反控制。陶虹分析自己後來的成熟說,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母親認識自我的過程

陶虹在《你好,媽媽》里的分享

主持人李小萌問陶虹,對自己當母親這個角色有什麼評價?她回答說,不是我這個媽媽死了以後,就能蓋棺論定我女兒培養得好不好;而是要等女兒蓋棺論定時,才能知道我這一生為她做了多少貢獻。

這個說法,當然反映了她對母親角色重要性的認識,但多少也反映了她身為母親,無處不在的長遠焦慮。

《你好,媽媽》這個節目,主題叫「尋找最恰如其分的媽媽」。明星媽媽的敘述,都很有節制。幾乎每個媽媽都說,你自己都沒活好,自己都不快樂,怎麼能給孩子一個好榜樣呢?

明星製作人黃瀾被問到,很多父母都需要孩子未來光環的投射,你呢?她回答:「不需要啊,我就很優秀。」黃瀾說,她對兒子只有兩個要求,第一不要坐牢,犯法的事不要做。第二,不要啃老,50歲還要70歲的媽媽養,要做到基本獨立。

從經濟和教育上說,這應該是一群中國最頂尖的媽媽。她們把母親的焦慮,隱藏得很好,似乎也消解得差不多。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孩子沒有這個運氣,還是生活在母親焦慮的陰影下,經常身處媽媽歇斯底里的情緒中。

《小歡喜》大結局,實際上是個爛尾工程。趕著英子進考場前,喬衛東和宋倩趕著辦完復婚手續,當眾舉著結婚證,遙向閨女展示。有網友吐槽,這個橋段這種煽情法這樣的價值觀,對有孩子的離婚人士,太不友好了。

《小歡喜》的劇照

豈止如此。劇尾六位家長相聚,淚眼朦朧表達,無比思念才剛上大學的孩子。其實,這是無意識的暗示,對孩子的控制還可能還未結束。從畢業到工作,再到購房、結婚、生子,再到養育孫子,他們還要干預的。這種現實,就是中國式的親子關係,本質上無解

我有一個白瓷杯,杯麵畫著兩支蘭花,款式土氣。它是朋友送的,看去就是普通茶杯,但據說市價1200多元。用過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它的好。拿在手上,輕,好洗,再多的污垢,在水龍頭下輕輕一抹,就乾淨了。按常識猜想,這應當是瓷土優質,加工複雜,密度超大,質地極硬的緣故。

杯子再好,它也就是一個喝水的杯子。普通陶瓷杯,不鏽鋼杯,甚至塑料杯,都不影響它的喝水功能。中國父母教育孩子的焦慮,就是人人都想要一個頂級杯子。現實是,在預製這個環節,哪來那麼多優質原料,也沒有誰能經得起那麼複雜的加工。

版權聲明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我65歲這年,完成了考察小河墓地的宿願
貧窮帶來的互相吞噬,比貧富矛盾更可怕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