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手握重兵15萬,為何還會長安失守?

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手握重兵15萬,為何還會長安失守?

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手握重兵15萬,為何還會長安失守?

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安祿山擁兵近15萬,而當時的中央軍不足8萬,這是唐玄宗設立方鎮和十大節度使留下的弊端,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弊端實際上是由唐朝的兵制變化引起的。府兵制的特點就是「內重外輕」,而且兵權都在皇帝手中。

這些府兵由南衙十二衛和東宮六率遙領。府兵的任務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輪流到京城宿衛,即保衛京師;另一個就是出征,由皇帝選派統帥領軍出征。府兵制實行的最徹底的是高祖和太宗兩朝,這一時期戰事頻繁,府兵能夠及時得到補充,不斷有新的進來,而年老的也退休,待遇也比較優厚。

唐朝初期實行均田制,農民交納租庸調,可以輸庸代役,就是交絹或者布代替服役,能讓農民有更多的時間生產,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均田制規定官僚貴族享有蠲免租庸調的特權,對土地買賣的限制進一步放鬆,為土地兼并提供了方便,導致後期土地兼并嚴重,最終導致唐朝的衰落。

當時的節度使,不僅掌握轄區軍權,而且掌管當地的財政收入和民政,幾與裂土分疆無甚差異。而關中才勉勉強強地湊起來八萬的軍隊,以八萬臨時軍隊對抗十五萬兇猛的少數民族軍隊,戰果如何其實在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興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高興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