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莊子:人生的意義,是擁有自由的權利

莊子:人生的意義,是擁有自由的權利

有一種東西,跨越千年,歷經百代,為人所深深信仰;有一種精神,超越生死,無論身份,被人們奮力追尋。這種東西,就是自由。

兵荒馬亂的年代,為了不淪為亡國奴,有識之士揭竿而起,爭取自由;封建專制的時代,為了捍衛精神領空,文人墨客大義凜然,死而無憾。

一句「不自由,毋寧死」概括了千百年來人們對自由精神的渴望。

莊子在《養生主》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感嘆。在莊子的價值體系中,「自由」二字千金不換,萬死不辭。

身無病痛,為自由之根基。道家重視養生,最早的煉丹術士就是起源於道家。

莊子在《養生主》中以寥寥數語揭示養生的宗旨,告誡人們,順其自然是最好的養生之法,並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闡明這一理念。

正反設喻,妙意環生,猶如群巒起伏,互生光輝。

莊子有著自己獨特的養生理念。莊子在著作故事中提出了「六字長壽經」:「少私、寡慾、清靜」。

私為萬惡之源,百病之根。利欲熏心者,必計較得失,如此則寢食難安,食而無味,積勞成疾,命難久矣。

欲應有度,不可絕,亦不可縱。人生在世,多不能無欲,然亦不可縱慾。少私寡慾,不鳶飛戾天,亦不投機鑽營。

清靜為天下正。清之則神思安寧,靜則定中養生,如此則健身亦防病。

這一理念不僅有哲學內涵,更有科學依據,為後世醫者所推崇,在明代醫學家萬密齋的「養生四法」,袁坤儀的「養生五曰」中也有莊子思想的影子。

老莊思想,對於健康,都有「無為而治」的提倡。可見,順應自然,把握規律,應時而動是養生的妙訣;培植健康,是擁有自由的先決條件。

折翼,也擁有自由的權利。可是,如果不幸失去了健康,就與自由失之交臂了嗎?其實不然,只要有超脫的心,無論身處何境,都能擁有選擇的權利與自由。

身處絕境中的人,雖然身體受到了種種束縛和限制,但是只要他們充分發揮自己思想的能動性,就能夠突破現實的枷鎖,讓自己的心靈徜徉在萬里晴空之下。

這裡要講一個莊子中的故事。季常向孔子請教,問道:「魯國有一個叫做王駘的人,因被砍去了一隻腳的身有殘缺,可是為何有如此多的人投靠到他的門下,甘願做他的弟子呢,他明明沒有講過任何道理給門人,坐著也從來不高談闊論,為何人們都說,能從他那懂得很多道理,滿載而歸呢?」

孔子說:「王駘是聖人啊,他雖然『形不全』有殘疾,可是他的心,卻沒有守到外界形體的影響,沒有隨著外物的變化而遷移,他洞悉世事,懂得堅守本心,寧靜致遠,是一個『德全』之人,因此備受推崇。」

其實,形體的缺陷完全可以並不影響精神的自由,我們身邊也有很多身殘而仍然笑對人生,不屈不撓的人。

這樣的人,雖然「折翼」但是精神境界已經超脫於形體之外,是真的自由。身為正常人的我們,如果不能明心見性,雖然肢體沒有殘缺,卻也不是自由的人。

心自由,世界就自由。莊子認為,沒有自由的富貴是不值得去爭取的,沒有自由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莊子在故事中說,樊籠中的野雞,雖洋洋自得於啄豐飲足,飽食終日,卻無自由,與囚徒沒有區別。其遠不如覓食草澤中,十步一啄,百步一飲,雖然清苦,但有大自在。

有的鳥類一旦被豢養就會絕食而死,牢籠里的錦衣玉食有時也能給享受者帶來滿足感,但那種滿足感是以自身成為玩物為代價換來的。

自由與富貴都是人們共同追求的兩樣好東西,但如果二者只能取其一,那就只能是自由,精神上的愉悅與自由,是比富貴更為寶貴的東西,養性更重於養生。

一個真正自由的人,是名利之外,更追求精神境界的人;是脫離低俗,更追求高雅情趣的人;是思想上超越,毫無掛礙牽絆的人。

這不是叫我們遠離塵世,避世退隱,消極厭世與現實為敵,而是告訴我們,要學會在生活中,保有本心,堅持自我;要在遇到挫折逆境時,心向陽光,逆風飛翔。

一個人在生命的旅途中能走多遠,完全由他的心決定。把自己的精神超脫於現實的紛擾之外,住進嚮往的桃花源之中,為自己心中的堅持不懈奮鬥。

這才是真正主宰了自己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子道德經 的精彩文章:

逆境並非壞事,或許能夠絕處逢生!
這一生,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TAG:老子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