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憲宗為被老爸「冤死」的叔叔朱祁鈺平反?真實原因關乎大明國運

明憲宗為被老爸「冤死」的叔叔朱祁鈺平反?真實原因關乎大明國運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明代政治史上的一樁轟動大事,就是「明憲宗為景泰帝朱祁鈺平反」。

要知道,在明英宗通過「奪門之變」重新登基後,曾經受命於危難之時,「搶」了明英宗皇位且挽救大明朝的景泰帝朱祁鈺,就成了大明朝堂上下的「忌諱」。

從明英宗二度執政的天順年間起,已故的景泰帝朱祁鈺被廢掉帝號,只給了謚號「郕戾王」,幾乎是被一踩到底。

他執政時「年穀屢豐」「元元樂業」的景泰時代,也被不斷抹黑,文臣武將,多年來更慘遭清算打壓,堪稱一場政治災難。

但這場政治災難,最終卻以一種出乎意料的方式化解:朱祁鈺去世十八年後,即明朝成化十一年(1475),兒子明憲宗朱見深為叔叔朱祁鈺恢複名譽,追謚為「恭仁康定景皇帝」。

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明朝更以隆重典禮,為朱祁鈺在奉天門舉行了加謚儀式。而于謙等諸多因此蒙冤的臣工們,也相繼獲得了平反。

大明王朝,至此終於了結了這樁舊案。

那麼問題來了,雖說是朱祁鈺的親侄子。但作為皇子的明憲宗朱見深,當年就是被親叔叔朱祁鈺廢掉了太子身份,更因此度過了一段悲催的童年。

作為明英宗的兒子,他更有理由把當年這樁恩怨,變成永遠沒法翻身的「鐵案」。但為什麼他卻做出了這個抉擇呢?

第一個原因是童年時的明憲宗,與朱祁鈺一家的特殊關係。

在打贏北京保衛戰且成功「撈回」明英宗朱祁鎮後,已是帝王的景泰帝朱祁鈺,對待朱祁鎮朱見深父子,確實有些刻薄:朱祁鎮被軟禁南宮,朱見深也被廢掉太子位。但朱祁鈺的皇后汪氏,卻竭力反對。

這位被史書評價「剛毅偏執,心懷仁德」的皇后,為了保朱見深的太子位,自己甚至也被朱祁鈺一怒廢黜。

待到明憲宗登基後,明憲宗與其母周太后,也一直對汪氏關照有加。

也正是這特殊的淵源,使得明憲宗看待這段「恩怨」,自然與父親明英宗觀點不同。

第二個原因則與明憲宗在位時的局勢有關。

父親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後,雖說勤政方面進步了不少,卻又遇到了「曹石叛亂」,最後扔給兒子明憲宗朱見深的,依然是一片殘破的江山。

朱見深登基的前幾年,西南西北荊襄先後爆發叛亂,明英宗時期積累的各種矛盾一股腦爆發,急的朱見深在朝堂上多次嘆氣。

如此危急時刻,想要穩定人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平反昔日冤獄。

所以,從朱見深登基起,他就第一時間忙活「平反」。

明英宗駕崩不到八年,即天順八年(1464)六月時,他就為明英宗年間遭「奪門功臣」誣陷貶官的御史耿九疇父子平反。

這個「信號」一放出,「喊冤聲」滾滾而來。

成化元年(1465)二月,挽救明王朝的大英雄于謙,也洗清了身後「謀反」的污名,得以恢複名譽。

次年八月,朱見深更特命翰林院為于謙書寫祭文,定論了被其父冤殺的于謙,那無可爭議的英雄功業。

另外,還有曾血戰瓦剌,卻受于謙株連身死的范廣將軍,以及「奪門之變」慘遭流放的陳循俞士悅等內閣重臣,也都在明憲宗登基後的短短几年裡,或是身後恢複名譽,或是官復原職。

但所有這些揚眉吐氣的臣工及其家屬們,都與景泰帝朱祁鈺息息相關。

既然他們都平反了,那景泰帝怎麼辦?

如果說明英宗年間的朱祁鈺,是個群臣們諱莫如深的敏感詞。那麼經過了一系列「平反」後,「朱祁鈺」更成了滿朝文武的一個「心結」。

如果不能正確評價這位皇帝,不能給那個時代正確的定論。這事兒不止是明憲宗的「家務事」,更牽動大明朝的朝局走向。

所以,平反朱祁鈺,也就變得水到渠成。

而更重要的原因,卻是成化年間,諸多大臣的強力推動。

比起晚明的末世鬧劇來,明憲宗年間的明朝官員們,依然保持著剛正樸實的士風。對這個問題,也是一個賽一個敢說話。

成化三年時,湖廣荊門州訓導高瑤,這位舉人出身且在景泰年間落榜的小官,率先勇敢為景泰帝「發聲」。

他的一篇奏疏,詳細陳述了景泰帝之冤,以及這一系列的冤案,對明王朝道德風氣甚至統治的敗壞。

一句「而天心可回矣」,也讓明憲宗受到了觸動。

當然,高瑤的奏疏,並沒有直接怒斥當年的明英宗,而是把這場悲劇,甩鍋給了石亨曹吉祥等「奪門功臣」們。

而這一「炮」開過後,接下來的幾年裡,好些大臣也紛紛發聲。

比如曾牽涉入「奪門冤案」的名臣楊守隨,在自己得到平反後,也再接再厲,於成化六年繼續上書,大讚朱祁鈺「削平禍亂」的功績。

雖然此時的朱見深,尚且還在猶豫,只是在楊守隨的奏疏下,批複了「所言事具處分已定」幾個字。

但「平反」的大勢,已經不可擋。

明憲宗自己也明白,在明朝的輿論環境下,如果不能拿出定論,這件舊案的爭論,只能越來越凶。

於是,成化十一年,借著冊封皇長子朱佑樘為太子的機會,明憲宗終於下詔,承認了朱祁鈺「勘難保邦,奠安宗社」的功績,捎帶還加了一句解釋:「先帝(明英宗)尋知誣枉,深懷悔恨」。

這意思就是說:我爹明英宗是知道他冤枉的,只不過還沒來得及平反就駕崩了,這事,就交給我吧!

有了這個大義的名分,事情也就順風順水。朱祁鈺獲得了「恭仁康定景皇帝」的謚號。

這事情的意義,不止是一位帝王的名分問題,更關乎著一個時代的定論,以及一代文武臣工的歷史評價。

正如《國榷》里評價:大哉憲皇追稱景帝,所挽回元氣多矣——這是一樁關乎大明國運的大事。

了解這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位在位二十三年,就多年「曠工」的懶皇帝,即便趕上明王朝歷史上自然災害空前多發的二十多年,卻依然能憑著「主昏於上臣奮於下」的模式,開創「成化中興」的業績。

因為,雖然對這意義重大的事情,明憲宗的動作慢了一些,足足拖了十年。

但是,能以這種方式,完美解決這個難題,也足見其胸襟和智慧。更足見此時明王朝,依然暢通的言路與剛正的士風。

參考資料:《明實錄》、《明史》、《國榷》、 方誌遠《成化皇帝大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居里夫人:被「渣男」追求,一戰時熔掉諾貝爾獎鑄造武器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結局如何?

TAG:歷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