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最「呆」的一位詩人,3年才想出2句詩,流傳至今成了名作

唐朝最「呆」的一位詩人,3年才想出2句詩,流傳至今成了名作

雖然老話說「勤能補拙」,但人們還是非常羨慕那些天才。就拿作詩來說,古代有才高八斗的曹植,能七步成詩,他的才思敏捷一直受到後人稱讚。其實歷史上許多詩人雖然沒有曹植那樣的天分,但他們對作詩這件事,相當認真,比如唐朝的一個「詩獃子」。

文學上有種現象叫「咬文嚼字」,作詩的時候,這種現象更加常見。如果我們把王安石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換成「到」、把宋祁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換成「盛」,是不是就缺了那種天然的生動感了?

所以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往往都仔細推敲了很久一句詩中用哪個字最好。說到「推敲」,就不得不提到今天的主角,被稱為「詩奴」的唐朝詩人賈島了——「推敲」這個典故的出現跟賈島有關,這也是賈島在古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故事。

賈島出生於公元779年,曾經出家做過僧人。在唐朝,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李賀被稱為「詩鬼」,為什麼賈島偏偏被稱為「詩奴」呢?其實,這正是因為賈島寫詩太刻苦認真了,他把「咬文嚼字」發揮到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

賈島曾經寫過一首《題李凝幽居》,講的是他去找朋友李凝玩的事兒: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而這首詩的第2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當初把賈島給難住了。他作詩的時候苦思冥想了好久,也不知該用「推」字好,還是用「敲」字好。這天,賈島騎著小毛驢進長安城,還是在想這句詩,他騎在驢上一會兒做出推門的手勢,一會兒又做出敲門的手勢,長安城的老百姓還以為來了個神經病,笑得停不下來。

賈島太專心,一頭撞進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里。韓愈聽賈島說完,建議他用「敲」字,因為這首詩寫的是夜景,夜晚非常安靜,敲門比推門更能傳達安靜被打破的生動。賈島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從此,文學史上就有了「推敲」的說法。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賈島完成這首詩以後,還寫了另外一首詩,感嘆自己作詩的「較真兒」。這首詩名字叫《題詩後》,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賈島算是唐朝最「呆」的一位詩人了,因為太較真,追求完美,他3年才想出那2句詩。

賈島和韓愈的這一樁趣事被傳為了美談,「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流傳至今也成了名作。其實,無論做什麼事情,天分都不是唯一的成功之道,賈島就向我們證明了,把事情做得完美,是需要一種「較真」的匠人精神的!對此你贊同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妻子臨死前,要求丈夫必須娶妹妹做繼室,丈夫照做後後悔不已
古代時,美食的地位到底有多高,他只因沒喝到甲魚湯就發起兵變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