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說「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具體指哪些?

俗語說「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具體指哪些?

人活在世上,難免要與周圍的人有人情往來。這幾年網友們紛紛訴苦,稱自己被「份子錢」這個東西壓得喘不過氣來,全年的工資有一半花在了隨禮上,而且還回不了本。但不隨禮又會得罪人,只能抱怨歸抱怨,該給的還是一點不少。

在農村,這種現象可能更常見一些。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遠親不如近鄰」,遇上喜事湊份子,在民間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風俗了。份子在古代也叫分子,大約是從明朝開始流行起來的,古典小說《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歸姑爺也來行人情,出份子。」

這種風俗的源頭,是朱元璋曾經定下過一條「鄉飲酒禮」的制度,讓鄉村百姓們結成集體,互相幫助:「其婚姻喪葬有乏,隨力相助。如不從眾,不許入會。」也就是說,誰家有了紅白喜事急需用錢,鄰居都應該出點,目的是為了維持百姓們的生活安定。

最初隨禮出份子是一件好事,可以避免百姓家中因為貧窮,遇事陷入困境。不過發展到了現在,大家對這事的態度已經分成了兩種:有人認為隨禮出份子錢是老習慣了,沒什麼大不了;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傳統糟粕,早就應該被取消。

而在我國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叫「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其中就提到了隨禮之事。具體說起來,這也是先人留下的處世智慧,告誡我們不要太老實吃虧。下面我們分別說說,是哪三種錢不能借,哪三種路不適合走,又是哪三種禮不該隨。

首先,當問你借錢的人是個言而無信、有借無還的人時,這錢不能借;其次,當問你借錢的人好吃懶做、有不良習慣(比如酗酒、賭博)、導致負債纍纍時,這錢不適合借;最後,如果借錢的人跟你並不熟悉,這錢同樣不能隨便借。

至於「路有三不走」,第一是自己不熟悉的路。如果太喜歡冒險,等於把家人忘在了腦後,這是不負責的表現;第二是沒人走的路,都說「槍打出頭鳥」,沒人走的路很難成功,註定吃苦,不過這種說法見仁見智;第三是不走危險的路,理由與第1條差不多。

最後說到「禮有三不隨」,雖然我們免不了要隨份子、出人情,但有這麼幾種情況,不隨禮也是理所當然的,沒什麼不好意思。首先,如果你與對方認識,但對方卻沒有發來請帖邀請你出席,說明他並沒把你放心上,你沒必要趕著去送錢。

第二,那種專門靠著辦喜事攬財的人家,也不需要總去隨禮,因為他們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損人利己。最後,如果隨的禮錢有去無回,你給人家出了份子錢,當你辦喜事時,人家卻一毛不拔,那你也沒必要再去他家隨禮、干吃啞巴虧了。不知大家對此的看法是什麼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他們是祖國培養的高材生,卻詐騙祖國7千億,如今在國外花天酒地
魯迅原配妻子,獨守老宅41年,死後只願葬在丈夫墓旁,令人心疼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