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洛陽邙山上一處高台,隋末瓦崗寨李密在此宴請豪傑

洛陽邙山上一處高台,隋末瓦崗寨李密在此宴請豪傑

洛陽底蘊深厚,人文薈萃,許多村莊皆因境內的古代重要遺址而得名。台蔭村,這個從字面上看讓人有點兒摸不著頭腦的村名,就是它們當中的重要代表。

台蔭村位於孟津縣會盟鎮東部10公里處,南靠邙山,北臨黃河,地形狹長,南山北灘。該村地處李密飲酒台遺址之北,因舊時台南稱陽,台北稱陰,故名「台陰村」,後改為「台蔭村」

在邙山的脊背之巔,一座高聳的土台默默矗立在那裡,高出附近群崗許多,頂上格外平坦。這就是李密飲酒台,海拔有215米,可惜台上原有的建築早已損毀,不見往昔風采。

李密飲酒台遺址現存面積約200平方米,為圓形平台。站在台上,放眼遠望,邙山上東漢、曹魏兩個皇陵區的一座座大冢清晰可見,鳳凰嶺如屏挺立,透過一個豁口,依稀還能看到洛河,而轉向北側,滔滔黃河,盡收眼底,讓人嘆為觀止。

這處邙山之巔的土台,為什麼被稱為李密飲酒台?它背後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大興土木,驕奢淫逸,窮兵黷武,激起民憤,各地百姓紛紛起義。幾年時間內,出現了大大小小數百支義軍,其中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實力尤為強大。

李密,字法主,生於公元582年,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和咸陽附近)人。他文武兼備,擅長籌算。隋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李密投奔翟讓領導的瓦崗軍。在他的策划下,瓦崗軍隨後攻破金堤關和滎陽,打敗了隋煬帝派來鎮壓義軍的大將張須陀。次年,趁隋煬帝留在江都(今江蘇揚州)之機,李密又讓翟讓率軍襲占洛口倉,開倉賑濟饑民。得到百姓擁戴後,瓦崗軍迅速壯大,成為一支擁有幾十萬人的強大隊伍。

因為戰績顯赫,李密被翟讓推為全軍之主,稱魏公,年號永平。隨後,瓦崗軍攻取回洛倉,進逼東都洛陽。瓦崗軍在洛河以北地區大敗隋朝大將王世充的軍隊後,乘勝攻克偃師,進駐金墉城(遺址在今孟津縣平樂鎮金村一帶)。

邙山自古是洛陽北部的屏障,兵家云:「欲守洛陽者,必佔據北邙;欲取洛陽者,亦須佔據北邙。」戰火燃到東都洛陽,李密以30萬之眾布陣於北邙,並親率程咬金、單雄信等,與宇文化及、王世充等展開決戰。在兩軍對壘中,李密常常來到孟津縣會盟鎮東的飲酒台,宴請部眾,議論天下形勢,講述兵法韜略,研究勝敵之策,共商建業之事。李密出身貴族,自幼諳熟兵法,他還把這裡當成了他的軍事據點,利用居高臨下的優越地勢,多次擊敗隋軍。自此,這處高台便被稱為李密飲酒台。

李密飲酒台後來被村民視為風水寶地,同時為了紀念隋末瓦崗軍起義,村民將李密飲酒台以北的村莊稱為「李家台村」、「台陰村」,後統稱為「台蔭村」。

現在的台蔭村,除了厚重的歷史底蘊,還是欣賞荷花的好去處。黃河台蔭灘區是洛陽市循環農業觀光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會盟銀灘」。該區中荷塘面積3000畝,培育荷花品種多餘個。炎炎夏季除了能觀賞荷花,這裡還有荷塘月色、魚塘垂釣、濕地觀鳥、水中摸魚等遊玩項目。

一碧萬頃的荷塘

絢麗多姿的映日荷花

吸引著無數遊客

在這裡消夏休閑、觀荷賞蓮

寫生繪畫、品詩論文

成為黃河灘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如果你喜歡隋唐英雄的故事

喜歡玉潔冰清、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那就來台蔭村轉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準噶爾兵5萬人口80萬,扛了清朝70年,最終讓乾隆抓住了機會
洛陽位於天下之中,古代飽受戰亂,真的是無險可守嗎?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