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需求端、供給端共同發力促進消費

需求端、供給端共同發力促進消費

證券時報記者 黃小鵬

8月27日,國務院發布《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共20條。當前,國際環境對出口需求產生不利影響,經濟轉向內需主導將是一個長期的方向,中國經濟未來必將日益依賴消費推動,消費市場是否繁榮與健康,關係到未來中國經濟是否繁榮與健康。

促進消費要從需求端與供給端同時發力。消費是收入的函數,世界上誠然存在因為買不到好東西而花不出去錢的情況,但消費慾望受收入有限制約的情況才是常態。所以,促進消費的首要問題是要提高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這是一個綜合工程,其中抑制房價,消除住房問題對居民消費的擠壓應該成為一個重點。

供給端也很重要,居民消費潛力因消費環境不理想而沒有充分發揮的情況,也是存在的。日前,開市客(Costco)中國的第一家分店在上海開業,被熱情的購物人群擠爆,這說明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強大,而令人滿意的商業服務供給還不足。此次20條鼓勵促進消費的政策,既有需求方面的政策,也有供給方面的政策,但以供給方面的政策為主,其目的就是提供政策支持,改善和提高商業流通的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流通和生活服務業對接的是居民敏感多變的最終需求,因此這一行業從來都是市場化程度極高的領域。促進商業流通服務業發展政策要收到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尊重市場,把握好市場與政府的邊界。各地不宜盲目攀比,一窩蜂、一刀切制定各種不切實際的目標,進行各種沒有效益的改造升級。近些年來,很多城市為了提升形象,進行了大量的商業改造,有些很不成功,這些教訓值得汲取。

地方政府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做好市場調研和規劃,特別是要避免因為追求短期效應而給後續留下麻煩或者造成損失。例如,鼓勵汽車消費要因地制宜,特別是要科學計算當地的道路交通和停車能力,增加各種配套設施,有序放開,如未經科學規劃最後不得不限行,則讓政策效果打折。打造「夜經濟」同樣也要尊重市場自發力量,政府的角色是提供服務。總之,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可以避免政府的不當干預,讓政策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黃金協會:7月美元計價金價上漲1.3%
兩市融資餘額減少0.15億元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