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北大吳謝宇弒母動機首公開:媽媽,你的情感,我背不動

北大吳謝宇弒母動機首公開:媽媽,你的情感,我背不動

作者:小豬豬

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

孝順聽話,自律刻苦,成績優異,考上北大,光宗耀祖,前途無量……

好多好多人都想要的完美小孩來了,可是22歲這年,他突然成了弒母兇手。

震驚全國的「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案」曝出最新進展,再上熱搜。

吳被捕後一直對涉案內容閉口不談。據北京青年報8月13日報道,近日其終於坦白,案發當天,趁媽媽換鞋時用啞鈴砸死了她。8月14日,又改口稱是「協助母親自殺」。

這站不住腳的借口顯然無法掩蓋他殘忍剝奪母親生命的事實,也難以彌補給家人帶來的永久傷痛。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肅審判。

無意為吳謝宇開脫,但案件的其他細節仍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吳謝宇自述很愛媽媽,爸爸病逝後媽媽情緒一直「很痛苦」,勸慰無效,於是「想幫媽媽解脫」。本想弒母后自殺,但見到媽媽死狀心生恐懼,遂放棄了自殺念頭。

作案後假借媽媽名義向親戚借款144萬元,基本用於買彩票和嫖娼,後來因缺錢去夜店做男模,心態是「多活一天是一天」。

完美小孩,預謀縝密,恐怖殺人,潛逃3年,想想令人不寒而慄。

事情怎麼會發展成這樣?一個人的面貌緣何一夕之間反轉?吳謝宇犯罪有著什麼樣的心理軌跡?

1

完美小孩的壓抑和爆發

2016年2月5日,吳謝宇的舅舅收到外甥一條簡訊,稱他和媽媽將從波士頓回國過年,要舅舅去接站。此前,全家都以為吳謝宇去美國做交換學生,媽媽謝天琴陪讀前往。

等了一天,沒接到人。家人預感出事了。

春節後派出所第一天上班,謝家親屬帶警察破門進入了母子倆平日居住的教職工宿舍,見到的一幕令所有人窒息。

謝天琴的屍體躺在房中,被100多層塑料膜包裹,每層之間都放了活性炭吸臭。房中還裝有兩個攝像頭,兇手可隨時遠程監控屋內動靜。

經屍檢和調查,謝天琴被害於2015年7月11日,距案發已過去半年多!警方鎖定,嫌疑人正是死者的兒子、北大高材生吳謝宇。

(被ATM機監控拍下的吳謝宇取款畫面)

順序回顧一下吳謝宇弒母案經過:

2015年6月底,吳謝宇網購刀具、防水布、醫生護士服等作案工具;

2015年7月11日,謝天琴在家中遇害;

7月12-23日,吳謝宇數十次購買活性炭、塑料膜等用於處理屍體;

7月中旬,謝天琴親戚陸續收到借錢簡訊,稱兒子要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交換生,母親陪讀前往,借錢總額達144萬;

8月,吳謝宇從母親日記本上剪字、拼接、複印,偽造辭職信向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替母親辭了職;

2016年2月4日,在河南取錢被ATM機攝像頭拍到;

2016年2月5日,吳謝宇舅舅收到簡訊,稱母子倆要回國;

2月6日,家人接站未見到人,報案;

2月14日,謝天琴屍體被警方發現;

此後兩三年吳謝宇銷聲匿跡,歸案後得知,他在重慶白天做教師、晚上做男模;

2019年4月21日,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送人時被抓,身上帶了30多張網購身份證。

怎麼會是他?怎麼能是他?

親戚、老師、同學、鄰居,沒一個人能將他們眼中百年不遇的完美小孩吳謝宇和弒母、嫖娼的兇犯形象重疊在一起!

1994年出生的吳謝宇從小就出了名的乖巧聽話,學習自律不貪玩,性格溫和,助人為樂,常年成績第一,德智體發展全面,被同學們拜為「宇神」。2012年高分通過北大自主招生考試,入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成為「天之驕子」。

在人精扎堆的北大,他大一學年獲得「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大二學年,獲得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參加GRE考試,成績排名全球前5%。

鄰居說,這孩子彬彬有禮,見人就打招呼,和媽媽一起走,重物一定是他提著。

同學說,別管你理解快慢,只要有不會的題,他都耐心給你講明白為止;生日年節都能收到他認真發來的問候簡訊;他集體榮譽感還特強,為了班級名次曾苦練長跑;從沒見他發過脾氣,性格陽光開朗。

舅舅說:「小宇從小非常非常非常完美、聽話、學習成績又好,還尊敬長輩、孝順家人,我們一家人都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出人頭地,成就一番事業!」

至今也沒人知道,這個「非常非常非常完美」的小孩,波瀾不驚的外表下內心發生了什麼。

吳謝宇16歲那年,父親因癌症去世,此後母子倆相依為命。

母親謝天琴是一個農村家庭的長女,也是家族同輩中唯一的大學生,為人要強、清高、保守,道德感、原則性極強。在她擔任歷史老師的中學,人們都知道,謝老師夏天從不穿裙子,永遠是規規矩矩的長褲加襯衫。

丈夫病逝後,她多次拒絕了單位的捐款。平日里,她不愛開玩笑,也很少與人交際。

兒子是謝天琴最大的驕傲和情感寄託。謝對兒子期望值很高,經常對兒子說:「你一定要成材!」

案發後人們都猜測,吳謝宇弒母,是否與媽媽長期對他管教嚴格有關?

吳謝宇否認了這一點。

此前他的一位同學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說,吳謝宇用不著母親督促他學習,「比如他母親要求他今晚看完這篇課文做個配套練習,但他一個月前自己就通讀了全書,做遍了所有可能涉及的題」。

顯然,在這個家庭里,高標準、嚴要求已被孩子內化為心中的鐵律。

學習上吳謝宇超額滿足母親的期待,生活上也和母親保持著緊密的情感聯繫。

他的高中同學回憶,住校時,吳謝宇幾乎每天都會跟母親打很長時間的電話,「就聊每天學了什麼,上課講了什麼,哪些老師有意思,誰找他問一些問題」。到北京上大學後這個習慣沒變,吳謝宇仍然每晚和母親通話,「每次電話約5到20分鐘,主要聊當天的飲食、活動和學習情況。」(據《南方人物周刊》《新京報》報道)

20歲左右的大男孩,多年來每天定時和母親事無巨細地彙報生活,是極少見的現象。這對母子,有著超乎尋常的緊密。

母親沉浸在喪夫之痛中難以自拔,吳謝宇嘗試了很多辦法「幫母親解脫」,曾帶母親四處旅遊,向母親發願:「我將來一定賺很多錢,在物質上滿足您」。但「無論怎麼做母親都不快樂」。

可以說,這個孩子背負了太多本不該屬於他的完美焦慮和情感責任。

正像母親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他,要他成材;最終,他也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了母親,為了「幫她解脫」,剝奪了她的生命。

他和母親都沒有區分清楚,他們是各自獨立的兩個人,有獨立意志,需要自我負責。他們的情感和願望始終緊緊糾纏在一起,邊界不清。

迄今為止,被媒體挖地三尺找到的各路知情人,都沒有提及吳謝宇有什麼缺點,哪怕只是顯現出尋常少年都該有的青春期叛逆。

而事實上,吳進入青春期以後對性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受黃色電影影響頻繁自慰,「覺得自己很臟」,但又無法克服,為此非常糾結、痛苦。

本來青少年性慾萌生、通過自慰來滿足性需求十分正常。但對吳來說,這就是他完美小孩人設中的巨大「污點」,也是他道德感極強的母親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他一直生活在巨大的心理分裂和衝突當中,難以接納自己。

後來他殺人後揮霍縱慾,更像是對人性壓抑過重、控制過多之後的強力反彈。如果他不曾被要求做完美的神,又何必墮落去做暗夜的鬼?

從心理層面分析,似乎只有嚴厲的母親消失,他才能從「完美」的詛咒中解綁。這很可能是他弒母的潛意識動機。

可以說,在22歲犯下驚天大案之前,吳謝宇在世人面前一直壓抑自己,努力扮演著徹頭徹尾的乖孩子,乖到你都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然而,此前並沒有一個人產生懷疑,因為他滿足了天下父母對完美小孩的理想化期待。

2

乖孩子不惜自毀,

想換取的是什麼?

努力完美,某天突然反身一躍,墮入黑暗——吳謝宇並不是第一個這樣乾的人。2000年發生的浙江好學生徐力弒母案如出一轍。

17歲的徐力從小品學兼優,一天突然用榔頭將母親打死在家中。談及作案動機,徐力第一句話就說:「在家裡,我沒有一點秘密,我很壓抑。」

徐父常年在外工作,徐母獨自照顧兒子,對兒子嚴格控制,不允許他課餘時間和同學交往、打球、看課外書、看電視,會審查兒子的日記,發現兒子出去玩就狠狠打罵,要求兒子一定要考上北大、清華。

一天午飯後,徐母看著電視織毛衣,徐力湊過去瞄了一眼電視,立刻遭到呵斥:「期末考不到前10名,我就打斷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沒關係!」

徐力悲從中來,委屈異常,覺得自己已經很用功了,媽媽還是那麼不近人情、貪得無厭。拎起書包往外走時,他看到門口鞋柜上有一把榔頭,終於朝著媽媽發泄了積壓多年的怨憤……

接連曝出的好孩子一秒變惡魔案件令人唏噓,當事人的家屬、老師無不惋惜:他們為什麼要自毀前程,這樣做能得到什麼?

是啊,這樣做能得到什麼?對吳謝宇、徐力們來說,有什麼比大好的前途、世人的艷羨、頭頂的光環更有價值?

答案可能是:自我。

作為完成母親期待的傀儡,他們一路優秀,卻從來沒有自我。

徐母理直氣壯吼出的那句「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無所謂」,聽著讓人脊背發涼。她從未允許孩子是個獨立於她之外的個體,有生命權,有自由意志。

吳謝宇的媽媽則經常向孩子明示暗示一種信息:我生活得很不容易,你是我最大的驕傲和希望,你一定要成材、爭氣,滿足我的要求和期待。

孩子天然忠誠於父母,大都會對包裹在辛勞可憐母親形象中的道德綁架和情感綁架無力抵抗。

3

家庭教育

是愛還是馴化

對於如何讓孩子遵從家長的意志,我們有很多辦法,打罵被視為最低端的一種,儘管民間使用率很高。

人們熱衷於圍繞這些辦法津津樂道,交流經驗。不仔細辨識,你還會覺得這些辦法充滿智慧。

8月8日,優酷視頻播出的《圓桌派》節目中,名嘴竇文濤邀請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專家李玫瑾,談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此前,李玫瑾就在各大媒體頻繁出鏡,流量很高,被許多家長引為家庭教育軍師。

李玫瑾說:

「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其中除了愛之外,還有敬和畏。這個敬來自於哪兒,我認為首先得來自於畏。得先怕,他才會敬,如果他不怕,他不會敬的。」

談到如何在貶損孩子時讓孩子不發脾氣,平靜接受,李教授給家長支招:

「我孩子這一代,我父親對他也是說話特別重,有一次我在家,他突然大吼,我說他那麼小,你把他嚇著。我父親當時就說,他經過這樣的事情,今後走上社會,就沒有人能嚇著他。」

「我們有一個概念叫『脫敏』,對某一類不好的東西慢慢去適應,而不是一下就接觸。現在關鍵是什麼呢?前邊沒急過,現在急,這時間點不對,而且沒脫敏。」

對孩子,要先讓他「怕」,才能得到他的「敬」。

貶損孩子要趁早,這樣就可以讓孩子「脫敏」,以後就可以盡情貶損他了。

李玫瑾教授在此前某次演講中舉過一個溥儀的例子,認為是身邊人的順從助長了小皇帝的淘氣任性。無人敢管的溥儀只會聽一個人的話,就是餵養他長大的乳母,因為他對乳母很依戀,有感情。

在《圓桌派》中,李教授又一次傳播她的這一理念:

「我們很多家長是屬於什麼呢,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也就是說到孩子接近成年的時候,他開始擺脫對你的依賴了,這時候他就能自己做主了,你現在開始管,那衝突肯定非常大。」

李教授認為,管控孩子一定要及時、充分地利用孩子對你的依賴感。她學過心理學,知道3歲之前,特別是1歲之前,是母嬰建立安全依戀的關鍵期。但是,和孩子建立起依戀關係,就是為了讓孩子以後順從、聽話嗎?

這樣軟硬兼施、收放自如的技巧,

是愛還是操縱?

如果按照李教授的觀點,徐力、吳謝宇的母親可以說做得非常「智慧」了。徐力從小挨罵,應該早就「脫敏」了;吳謝宇和母親情感聯繫緊密,孝順聽話。為什麼他們路過完美,最終錯過,不僅錯過,還走向了完美的反面?

徐力、吳謝宇殘忍剝奪了母親的生命;又有多少孩子精神上的生命早已被父母無聲地剝奪了!

在或強壓或滲透的控制中,在相愛相殺的共生關係中,孩子的自我難以獲得生長的空間。沒有自我,又奢談自尊、自信、自愛?

以馴服孩子為目的的教育,或許立竿見影,短期見效,但其傷在心,其害在遠。

4

「救救孩子!

魯迅先生當年在《狂人日記》中吶喊:「救救孩子!」

今天,我們仍然要喊:「救救孩子!」從功利的、錯誤的家庭教育中救救孩子!

(演講中的徐凱文博士)

臨床心理學博士、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總督導徐凱文教授,在2016年發表過一篇轟動性的演講《時代空心病與焦慮經濟學》。

演講中說,全國自殺率在下降,中小學生自殺率卻在上升,我們的孩子已經大面積地患上了空心病,網癮、厭學等都是空心病的表象:

「空心病看起來像是抑鬱症,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醫院的話,一定會被診斷抑鬱症,但是問題是藥物無效,所有藥物都無效。」

「有個高考狀元說,他感覺自己在一個四分五裂的小島上,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要得到什麼樣的東西,時不時感覺到恐懼。19年來,他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也從來沒有活過,所以他會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

另一位學生講:「學習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學習好,工作不夠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說因為學習好,工作好了我就開心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我總是對自己不滿足,總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這樣的人生似乎沒有頭。」

「這些孩子,他們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他們從小都是最好的學生,最乖的學生。他們也特別需要得到別人的稱許,但是他們有強烈的自殺意念,不是想自殺,他們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功利主義的教育病和社會病導致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迷失自己。」

——節選自公眾號「新東方家庭教育」2016年發文《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空心的孩子三敗俱傷,我們還要繼續愚蠢下去嗎?》

徐凱文長期從事學生心理諮詢工作,面對他所揭露的真相,人們沉默了。

如今,高分低能已不能成為抹黑好學生的理由,很多孩子高分高能,但他們的心理大廈是豆腐渣工程。

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家庭教育把目標放在了學歷、工作,而沒有放在塑造獨立健全的人格!

孩子們在家長的催逼下,被恐懼、焦慮驅動著去競爭、去優秀,卻不曾知道自我為何物,夢想為何物,愛為何物。

父母每為自己培養出一個聽話、好使、指哪打哪的工具,這世界上就又少一個自尊自信、自主自由的人。

如何塑造出人格健全的人?首先要問你敢不敢讓孩子擁有獨立意志、自主權利?敢不敢讓孩子「不聽話」?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為他自己而活,成為他自己,活著才有意義,不是嗎?

5

改變正在發生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反思自己在原生家庭得到的不正確對待,放下面對一個小生命時,作為家長的狂妄自大,通過不斷的自我覺察、自我成長,給孩子簡單美好的家庭教育。

他們練習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以教育之名吼罵孩子。

當你不再把孩子的問題看得最重要,而把孩子看得最重要,願意無條件地接納他、等待他,孩子就會揚起頭,願意和你分享他小心心裡洋溢的快樂。

「不管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噢!」你的孩子也在等著你對他說出這句話……

放下焦慮,放下控制,謙卑地去聆聽生命的樂音吧!

感謝孩子,讓我們有機會體驗親子之愛,並有機會見證上帝最精美的造物——人——內在秩序的徐徐展開。

你會感動,你會驚嘆,你會淚目,這生命的奇景,這最珍貴的饋贈。

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由中國最具影響力家庭教育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主持的教育交流平台。所有的家教問題,這裡都有答案!幫助千萬家長輕鬆育兒,從知道到做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最後名媛遠去:四段婚姻、真愛早逝、兒子自殺,財富與美貌卻帶來不幸
連總統孩子都去的私校,裡面的精英父母居然這麼缺德

TAG:美國留學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