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病筆大全

病筆大全

白蕉先生曾在其《書法十講》中說到:「書法應俱備的條件,不外乎神氣、筋骨、血肉六個大字。三者之中,如果有一方面出現缺陷,作字便有毛病了。」

並且他還圖文並茂的例舉出了二十八種病筆,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今天,我在白蕉先生的基礎上再拋磚引玉,重新詳細整理了一套「書法病筆」,並用白話做了講解注釋。

掌握好這一套理論,無論是從書法技法還是鑒賞能力上,都有極大的幫助!同時,歡迎各位轉發,讓更多人受益。

一、點的病筆

1.凹腹:落筆時筆鋒偏向上兜,著重於先解決背部,沒有沿中線向兩邊鋪毫。

2.牛頭:筆法不明,把模糊當渾厚,疙疙瘩瘩,形同牛頭。

3.蔥頭:筆鋒入紙太輕,鋪毫不足。

4.拖尾:下半部缺少回鋒之筆,出鋒不夠輕捷。

正確示範

歐楷示範

二、橫的病筆

1.粗頭:落筆過重,或者不明確橫畫運筆應直落筆而成。

2.長喙:落筆隨便,留出細尖部分,形同鳥嘴。

3.柴擔:兩頭頓得太重,腰不實,通體彎,形同柴擔。

4.橫折木:缺少收筆動作,形似折木。

正確示範

歐楷示範

三、豎的病筆

1.釘頭:落筆過重或直落筆時交代不清,成釘頭狀。

2.尖頭:沒有逆鋒取勢,寫時太隨便。

3.折木:犯了偏鋒運筆的毛病,收筆也沒有回護收鋒,像折斷的木片。

4.竹節:首尾頓得過重,中間過細,形同竹節。

正確示範

歐楷示範

四、鉤的病筆

1.尖鉤:豎畫寫好後,沒有提和蹲的動作就急速轉鋒作鉤。

2.垂鉤:出鋒時遲疑而下垂所致。

3.散鋒:筆鋒未調整好,就匆忙挑出。

4.蜂腰:寫「乙」字鉤時落筆太重,轉彎處太快太細。

正確示範

歐楷示範

五、挑畫的病筆

1.尖薄:出鋒太快,力未達鋒尖。

2.鈍軟:起筆向右上出鋒太慢,送力不夠,筆毫未收攏。

六、撇畫的病筆

1.釘頭:落筆頓得太重。

2.垂尾:腕肘未懸,活動範圍受限,尾部筆下垂無力,不能提筆撤出,使撇尾失態。

3.鼠尾:撇的下半段筆毫未鋪開,收筆時也未送到尖端。

4.鋸齒:偏鋒運筆,筆鋒在上,筆肚在下。

七、捺畫的病筆

1.散尾:出鋒太快,筆鋒收不攏。

2.直頸:沒有按照「一一波三折」的要求寫捺,致使頸部僵硬,在捺腳鋪毫不足。

3.翹尾:出鋒方向不對,太朝上。

4.粗頸:寫到頸部,筆鋒未提起,順拖而過,以致臃腫無力。

八、其它病筆

1.稜角:轉角換筆時提得過高,頓得太重。

2.脫肩:轉折處寫得太快,以致肩部下坍。

3.故意抖筆:有人寫字為求蒼勁,在運筆過程中故意讓手顫抖,運用所謂抖筆,致使線條浙氣,而且顯得做作。

4.偏鋒到底:有人寫字不會運用中鋒,習慣用偏鋒,偏鋒到底致使線條單薄。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名粹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歐體名家普遍寫不好行書?

TAG:書畫名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