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運動飲料陷阱

運動飲料陷阱

pixabay.com

撰文 | 宋宇錚

責編 | 陳曉雪

什麼人群擁有最健康的生活方式?相信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給出一個答案——運動員。 的確,職業運動員需要長期進行專業訓練以保持競技水平與體能,有些為了維持體重與肌肉量還需要嚴格遵循營養師制定的膳食計劃。如此看來,他們似乎有著遠比常人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無論從事何種項目,職業運動員普遍存在一種 「職業病」:口腔問題。

運動員的「職業病」

2019年,倫敦大學學院口腔健康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對11個運動項目的352名英國精英運動員進行調查後發現,他們有著遠比普通人更健康的牙齒護理習慣,94%的運動員每天刷牙兩次、43%經常使用牙線,而普通英國人中則分別只有74%和18%能做到這一點。儘管如此,他們卻仍具有比常人更普遍的口腔疾病問題:49%的運動員有齲齒問題卻未得到治療,而英國成年人齲齒的發病率僅有不到三分之一。更令人擔憂的是,看似無關緊要的口腔問題其實對運動員的表現產生著重大影響,29%的運動員表示牙痛曾影響他們的競技水平。[1-2] 無獨有偶,早在2004年,在對458名國家隊運動員進行調查後,中國體育總局下屬體育醫院的專家也發現運動員的齲齒率高達78.45%,顯著高於同齡人 [3]。2009年,浙江大學體育系的研究者也發現本省職業運動員的齲齒髮病率高達81.63%,遠超過同齡大學生的45.92% [4] 。 這一系列統計令人感到困惑,既然運動員生活習慣良好,甚至比起你我更重視口腔護理,那究竟是誰動了運動員的牙? 幾項研究的作者不約而同地把矛頭對準了運動員休息時幾乎不離手的飲品:運動飲料。 齲齒的發生必須要有致齲細菌,以及其代謝產生乳酸所需的糖份。而職業運動員,很不巧,為了在大強度訓練後保持體內糖原與電解質水平,需要長期大量攝入含糖的運動飲料,現實中許多人幾乎就是 「當水喝」。 那麼運動飲料的實際營養成分又如何呢?以一瓶600ml的佳得樂為例,它的含糖量高達34g,已超過世衛組織發布的每日攝入25g遊離糖的建議。而來源於飲料、果汁等的遊離糖攝入一旦超過總能量攝入的10%(約50g)便會有更高的齲齒風險 [5]。 除去糖份以外,運動飲料對口腔健康的威脅還來自於它的酸性。人體牙齒最外層的牙釉質在PH值為5.5以下的液體中便會溶解,而絕大多數運動飲料的PH值都在3-4之間,可口可樂旗下知名的運動飲料Powerade的PH值更是低至2.77,對牙釉質的損害甚至要高於 「七喜」、「雪碧」 等聽起來 「更酸」 的碳酸飲料(它們的PH值分別為3.20和3.29)。作為牙齒的頭道防線,牙釉質一旦損壞便不可再生,會直接暴露原處於其保護下對酸性更不耐受的牙本質(PH值低於6.5便會溶解)[6]。 也就是說,即便嚴格進行口腔清潔,避免細菌滋生代謝,甚至選擇無糖版本,運動飲料本身的酸性也還是會不可逆轉地傷害牙齒。這也是為什麼有著良好口腔護理習慣的運動員仍舊難以逃開運動飲料「傷牙」的陷阱。

誰為運動飲料買單?

對於運動員來說,難道一旦選擇成為職業運動員,就必須承受與競技、訓練無關的牙齒的傷痛嗎?運動飲料是必須的嗎? 事實上,一旦我們問出這些問題,便打開了運動飲料的「潘多拉之盒」。 與白開水相比,運動飲料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糖與電解質(以鈉、鉀、鎂為主的礦物質)。運動的確會消耗你體內的糖原,但當運動結束半小時內就可以吃上飯的情況下,運動飲料中的幾十克糖不過就是多餘攝入的卡路里。即使你迫不及待地需要糖份補充,一杯既有12g糖又有8g幫助修復肌肉的蛋白質、並不含酸性的牛奶也遠比佳得樂划得來。至於電解質,一瓶運動飲料的鉀含量其實少得可憐,僅有73mg,甚至遠不如一根香蕉(約422mg鉀,且擁有合理的14g糖分)。因此,近些年來,我們越來越常見到運動員在休息時搭配純凈水和香蕉,馬拉松比賽也為選手發放香蕉而不是運動飲料。

圖源:http://makefruitfair.org/what-can-bananas-do-for-you/ 至此為止,我們對於運動飲料的討論還都是基於職業運動員這一群體的。然而,2017年,全球運動飲料市場高達220億美元,為這一家家運動飲料巨頭貢獻最多銷售額的可能並不是職業運動員,而是那些每周在健身房最多呆四五個小時的通勤族,甚至是一間間中學食堂飲料機前因為 「顏色很酷」 而選擇 Powerade 的青少年。 對於非職業運動員而言,運動飲料那僅存的 「補充電解質」 的好處甚至可能適得其反。這是因為,我們體內存在電解質平衡,在沒有鉀、鈉、鎂等物質流失的情況下,大量補充反而會加大腎臟負擔與高血壓風險。 加拿大教練協會官網明確指出,運動飲料不應在日常飲用,即使運動也只應在持續時間超過一小時的情況下飲用[7]。北京市運動科學研究所周琴璐研究員在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亦表示,只有當人體脫水量大於體重的4%時,才需要補充運動飲料 [8]。

學界的角色

話已至此,還有最後一件事讓人細思極恐。運動飲料一貫以來所標榜的 「健康」 與 「科學」 的形象究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查閱文獻庫,在一篇篇論文中,業界知名學者 「不約而同」 地渲染運動後脫水的致命風險,就好像每個人都是在找不到水的撒哈拉沙漠運動一樣;他們斬釘截鐵地在奧運會運動員手冊里寫下 「只喝純凈水是不足夠幫你補水的」 「運動飲料補水效果遠好於純凈水」 這類拿不出依據,而且和他們所學相悖的話。[9] 那麼,一眾生理學家與營養學家怎麼會「站錯隊」? 對於推廣運動飲料的這些「學者」,《英國醫學雜誌》(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一針見血地將之稱為 「恐懼販子(scaremonger)」。 2012年,《英國醫學雜誌》的一名調查編輯的調查報道顯示,在鼓吹運動飲料的文章中,發表這類文章最多、自1990年代起致力於推廣運動飲料的機構——美國運動醫學院——每年都接受佳得樂的資助,而超過一半的論文作者也都在利益相關聲明中稱研究受到行業企業資助。拿企業經費並沒有錯,但這些人的研究普遍樣本量不足(109項相關研究的樣本中位數僅為9)、缺乏雙盲實驗,甚至不能給出明確的研究方法。[10] 這位編輯還引用了牛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對431篇有關運動飲料增強運動表現的論文的分析結果:僅有2.7%的相關研究具有足夠高質量的證據支撐。 與此同時,那些得出運動飲料作用並不明顯甚至有害結論的研究者卻發現,他們明明更嚴謹的研究,卻幾乎不可能在美國運動醫學院管理的頂級期刊發表,從權威的角度向公眾發出警醒。紐西蘭運動學家保羅·勞爾森(Paul Laursen)博士就是其中一員,他表示 「這樣的經歷令人沮喪,它讓我懷疑在這個領域是不是金錢壓倒了一切」 [10]。 於是,七年後的今天,無往不利的國際運動飲料巨頭們仍在不斷通過舉辦校園籃球/足球賽的形式把觸角伸向青少年,帶著關懷的微笑告訴他們,運動飲料是你必不可少的補液,每運動15-20分鐘就該停下來喝一口。於是,這些五顏六色、印著孩子們最鍾愛球星面孔的運動飲料開始湧入一所所中學校園的售貨機,成為中午打球兒的標配,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徵。 天下何人不惜命,人類對健康體格的嚮往從未中斷。只是,幾代運動員已用他們的牙齒做出了世界上可能最大規模的一次飲品安全試驗。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傳達出像勞爾森博士一樣抱有良心的學者的心聲——運動飲料不是健康飲品,渴了請喝白開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調整觸覺能緩解自閉症?這項嘗試正在路上
一小時無創檢測阿爾茨海默症,如何做到的?

TAG:知識分子 |